媒体已死,我们还得活!我们怎么活?
2014-08-12 10:34:01题外话:这是一篇旧评,但是其中的部分观点今天终于得以正名。如果不折腾那么媒体等死的可能性面大,如果折腾死了那是我们的无能,但请已经出局和那些不明所以的人闭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何必只看别人怎么走?
此前,刚离开从业14年的某报社前辈张老师推荐一篇文章《媒体已死》,是张西振老师所著,内容简单而犀利。最近,随着美国的《计算机世界》停刊转新媒体,它的转型到底是复活还是“苟活”不太好说,但是传统媒体已死确实是真的。
这几天琢磨来琢磨去感觉挺对路,所以也写了一篇杂文,纪念那些已死、快死的、挣扎中的媒体。媒体行业永远不会消失,但是剩下的一定是那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前说商业社会是“你抢我夺”的激烈竞争,现在是:“只要你够狠,哪怕是死也能拉一票人跟陪葬的年代。”
游戏规则变了,不死等着什么?
传统媒体都死了吗?中国市场上有一部分还没死,但是已经死了的请不要再影响活着的!就像张老师那篇文章所说,“媒体-消费者-企业”的稳定三角模型已被破坏,这个功劳谁敢说没有那些已死的份?过去媒体可以腆着脸说自己发起一个选题吸引消费者,让厂商买单,现在还好意思继续这样下去吗?
新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要把这个三角形变成“四边形”甚至是五边形关系,暨“消费者-媒体-媒介-企业”、“消费者-媒体-(媒介-观察员)-企业”等新的模式。
把“消费者”放这个闭环的第一位并不是老申的首创,无论厂商还是什么组织、还是什么第三方咨询机构都号称以用户为中心,且不论真心的实现这一口号的有几个,单说游戏规则变了就别总用老规矩来衡量现在的环境。
老规矩固然有他的优良传统,但是规矩本身的文字已经死了!就像此前盛传已久的“KPI毁了SONY”,KPI之类数据可能会变可能会消失,至少达成KPI的精神和目标意识传承下来,让员工和老板都有自己相应的价值体现出来。
话说的难听点:如果没有KPI可能SONY都不能活到今天,活着就是胜利!扯远了,不说索尼的问题了。这个年头,你没有把传统媒体做成百年的传媒企业、没有做到上市、没有做到真正的具有用户粘性的媒体,你好意思去评价别人吗?
现在有微博、微信那么大的平台,在你传统媒体平台上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还要你这个平台干嘛?不用坐班、不用看那么多人的脸色,不用担心上面的分配,不用担心封杀,这么多的外因改变了,如果自己不做出改变,很可能随着那些死掉的媒体一起死掉了。
媒体:no zuo no die!
游戏规则变了,让很多媒体苦恼:该怎么转型才能活的更久?no zuo no die!在这恐怕也适用。不过应该把这句话分开说:“不zuo可能会慢慢死,zuo了很可能马上死。”毕竟现在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上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粉丝牛人不少,他们体量甚至比那些小媒体所能够承载的受众都要广泛,传统媒体你所谓的那些受众优势又有何用?
当@万能的大熊 等牛人们,都在加强粉丝互动的时候,传统媒体所号称的几百万、上千万的用户覆盖还那么有价值吗?也许有吧,但遇到10个、20个大熊这样的自媒体联合起来,你还有价值吗?还别说罗胖子这样的。这只是举个例子,现在这能看到的联合远远没有发挥这些人真正的价值,反倒是变成了一个虚拟的公关公司。这跟本文无关,无需多言。
老申看现在不同的媒体有各自zuo的方法,但大多老花样。而从形态来说这个圈子有几个极端:
-
大部分员工看着企业自己zuo,少见个人zuo,甘愿平庸吗?或许另有缘由。
-
员工单个zuo,不懂得配合,每个人都想成为品牌,结果一个真正的品牌都出不来。
-
企业有zuo的意愿,但是找不到zuo的典型。
与之反而很多互联网公司要开放许多,放开了一些人去zuo。作为一个公司不可能是完全正面的声音,也不可能是完全负面的评价,那些自媒体也是如此。在宁静中死去还是在zuo中死去,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
“你也许是zuo成功的那个典型,也可以选择不zuo,但是请不要打击别人zuo的积极性,也不要阻碍别人zuo的过程。”这是别人跟老申说的话,今天老申说给更多人听。其实我想他还暗含一句话没说出来:“都是一个圈子的人,虽说难保周全,但是不要把活的圈子做成死的,不然下一个死的很可能是我们中的一个。”
谁都一样,还没开始zuo≠不会zuo,但要看zuo的路径对不对。让编辑上“一线”的事,曾经在某媒体听过,但是最近闻听某门户也这样,这是让舞文弄墨的我们去舞刀弄枪的节奏?让搬砖扛活靠体力赚钱的我们,去给人家抱着钢管舞动腰肢的节奏?
厂商不是媒体死去的理由!
厂商离不开媒体,至少现在还离不开,尤其是在那些单打独斗的自媒体的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媒体平台覆盖广泛的时候,厂商离不开传统媒体的覆盖面,但也不想放弃任何一个说自己好的渠道。同样,厂商也要对媒体有起码的尊重,如果你认为传统媒体营销没用,那么请去找对应的新媒体去做营销,请给传统媒体留下你甲方应有的形象。
那些已死、快死的媒体中,或多或少都有人说哪个哪个厂商不投放了,哪个哪个厂商调整媒体策略了,哪个哪个厂商不做品牌宣传了,改数据营销了、改做商机挖掘了...
固然有部分原因在里面,但是我相信大部分都是在为自己找理由、为自己的商业不成功找理由、在为自己关系营销失败找理由!也许这是全行业的无奈,但为什么没人问卖不出去是产品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我不想鼓吹什么微信替代了传统媒体,改变了传统APP传播信息的作用,不想鼓吹某些粉丝经济的作用,可你也得从中找找不同、找找差距吧?
好吧,我要说的其实不多,主要是三方面:
-
媒体人为什么不能倒腾,为了自己的公司不死要敢于做出先锋;
-
不倒腾的请不要阻碍先倒腾的,你不懂的世界不要插一腿;
-
厂商请尊重倒腾的媒体人,他们不是你的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