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怎样让一个减肥失败的胖纸变男神

 2014-08-12 17:28:50
分享:

可穿戴设备正在被热炒,很多创业项目多以智能可穿戴设备起家。但是用过了一些东西之后,你会发现可穿戴设备作为智能硬件的一种,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能称其为问题的,绝对不是产品本身,这年头但凡产品经理不是太脑残,大部分都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

恰逢最近几天工作压力影响了正常的心绪,想写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就有了这篇对于智能硬件的思考。

\

要知道老申我甚高184CM不算高,也曾经拥有过75kg的标准比例。但是随着工作生活习惯的稳定,体重也逐渐从75Kg长到84-86Kg。尤其是肚子和腰上的脂肪一天一天的堆积起来,离我的男神之路越来越远。看到各种手环、称的时候我就在想要不要整一个作为我的监督呢?

 

看着手腕上戴着的智能腕表、地上躺着被踩了快1个月的智能称,好像应该给他们曝曝光了...但这绝对不是一篇评测!

 

题外话:智能亦正亦邪

 

  • “智能”的亦正亦邪,一面化身正义,革新一切可以穿戴的理念,一面化身邪恶,被寄予太多商业的厚望,以至于很多可穿戴设备变成商业模式上的“贪婪”。太多同质化的产品冲击市场,让消费者陷入迷茫的选择综合症中。说直白了,太多数智能设备陷入了商人吸金的工具。

 

  • “智能”本就是矛与盾体,一面是体制状况的检测者,需要长期佩戴;一面则是被用户们纠结的选择后遗弃着。身边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人不少,但是大多属于三分钟热情的情况。甚至有门户的朋友跟我说:“佩戴超过1周的手环几乎没有。”

 

 

就像耶稣和撒旦一直没有停止过较量一样,智能硬件产品一直在和自己较劲!产品的快速更新让用户目不暇接,甚至用户还没来及看清楚前一代产品的时候新产品已经扑面而来...几乎每一款设备都像减肥的目标和现实总是在PK一样,充满了矛盾。

 

大多数只是外观升级的新产品到底是不是用户需求驱动?

 

在Airscale智能称的使用过程,老申一直处于“树立目标-放弃-再树立目标-再放弃”的死循环中,最终还是一减肥失败的胖纸。后来发现,工具仍然不能成为意志力的训练者。

 

 

Airscale智能称的外观很苹果范儿

 

虽然体重没有实质性的减少,但通过Airscale智能称和其他品牌的手环搭配使用,老申基本掌握了自己的生活规律和每日能量消耗,对于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说,减肥一定要从控制摄入开始的。

 

智能硬件成功三步曲

 

 

从我自身减肥失败的案例来说,智能设备监督的力度仍然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就像我用的这个Airscale智能称和手环目前都是完成记录、汇总数据,没有私人定制服务其实是一种遗憾,哪怕是很简单、初级的私人定制服务也好。

 

 

虽然智能硬件不太容易实现私人定制,但是软件和数据服务相对容易吧?尽管现阶段不一定能得到用户的买单,但至少具备这样功能的智能硬件产品会在千篇一律的功能中脱颖而出。智能硬件真的不一定拼的是硬件本身。决胜未来你们有没有考虑迈出这三大步:

 

·第一步:收集数据,大多数已经具备;

·第二步:分析数据,大多数已经具备,但是分析结果刻板缺乏灵活;

·第三步:实时反馈和处理,这一点似乎目前的产品都缺少。

 

我用Airscale的过程中,灵敏的它测量到体重有过1.5kg的波动。虽然手机应用中已经给了很多的提示,但我作为用户,我希望得到更多“提醒”,当我徘徊在体重超标边界的时候,通过手机短信、电子称语音等手段直接给予主动的警告。

 

从APP Store下载的AirScale给出的提示

 

这里多说一句,Airscale智能称的手机客户端,安卓市场和苹果商店好像不太同步,所以我只用了水果机上的应用。(至于安装、注册、连接等步骤比较简单不在赘述。一般情况下只要手机蓝牙模块没问题,都OK)

 

不要让智能硬件成“完美主义”试验田

 

很多像Airscale一样的产品,外观、灵敏度等都是得称道的,但也正因如此才希望它们更好。至少我在用过Airscale智能称以后给出了这样一些建议:

 

  1. 表面材料。这个白色的表面看上去很苹果范儿,很科技感,但也容易落灰或留下痕迹,是否能考虑采用现在玻璃以外的其他介质?或许能带来更多丰富的功能。

  2. 产品重量。虽然称这玩意不太讲究移动性,但是拿出去送礼,尤其是送妹纸,重量还是有关系的。

  3. 电池优化。我不是电池综合症患者,而且到目前好像没有要换电池的迹象,但是使用4节电池相信电量消耗绝对不小,总担心会有没电的风险,至少提高电池使用时间是我们所有人的诉求。

  4. 应用的智能化。手机应用中至少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提高的,比如“健康图标”中时间周期不能自由选择起止日期,这一点就很让我崩溃,虽然自定义起止日期会给数据统计带来一定麻烦,但我仍然希望能够看到我从使用称开始的身体变化,而非固定每个月的1-30日为周期。

  5. 交互方式。现在仍然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反馈,如果称要是能自身语音提示超重或者其他什么可能会更有意思。玩过Vii的人应该知道身体检测时候的那种交互还是不错的。

 

不过,大部分消费者都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至少我不会要求智能硬件功能面面俱到,毕竟这些智能设备不是用来跑分炫耀的。但它们的软性提高,可能会引发一次新智能硬件的革新。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新兴领域,深入研究和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动态。
推荐文章
IBM还要卖 联想还要买

IBM还要卖 联想还要买

2014-03-31 10:42:32
编辑推荐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