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就是一个“坑” 移动开发要慎重选择

 2014-08-17 16:12:28
分享:

HTML5最近两年声誉鹊起,而基于HTML5技术的产品也风生水起。感觉现在你的产品要是不和HTML5沾点边,都不好意思和客户打招呼!移动应用开发中,HTML5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市面上不少移动应用中间件产品都号称支持HTML5,例如PhoneGap、JQueryMobile、Sencha Touc、ExMobi、APPCAN。但在支持的程度和方式上均各有不同。

\

近来移动应用开发公司Kendo最近进行了一次调查,该调查有4034位软件开发者参与,调查显示94%的软件开发者已经开始或者计划使用HTML5,其中高达63%的开发者已经使用HTML5,而只有6%的开发者称2013年前不会使用HTML5。移动开发者对于html5的热情依然不减,那么html5到底是否适合移动开发呢? 依笔者看来HTML5只是一项技术标准,就像爱情这东西,是个理想模式;真正做产品和项目才是真实的婚姻生活,合不合适到具体应用时才清楚。

“王子和公主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幸福生活的第一天就要为谁做饭而吵架”。

在技术选择上,不可以过于盲目,特别是移动应用这块领域,HTML5有太多的特殊性。

我们选择HTML5相关的开发框架或产品,需要慎重选择。

引擎的可控性

目前,在手机上,基于HTML5的引擎,一般是操作系统提供商集成到ROM中,通过WebView组件来为开发者提供接口;Android中的WebView是Google提供,iOS中的UIWebView是苹果公司提供。

2011年,很多使用WebView开发的Android程序员突然发现,原来用的好好的WebView的addJavascriptInterface接口会导致程序崩溃,这可是基于HTML5开发的基础接口;PhoneGap等库也等莫名其妙崩溃了。

最终发现,原来是Google的WebKit引擎出现了重大BUG。

怎么办呢?只能等Google修复这个漏洞。Google是个特立独行的公司,修复这个漏洞到手机厂商更新也费了不少时间。这可把程序员们折腾了个够呛。

我们看市场上支持或基于HTML5的产品:那些老牌的浏览器厂商,例如腾讯的QQ浏览器、优视的UC浏览器、海豚浏览器都有自己的引擎,扩展了自己的特性;一些中间件厂商,例如烽火的ExMobi中间件,也实现了自己的解析和渲染引擎。

仅仅是因为这些厂商兵精粮足,技术雄厚吗?肯定不是,老板不会砸冤枉钱!

不受制于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自身没有引擎的一些产品,因为依赖于手机ROM中引擎的实现,不得不为了兼容性而左支右绌,不停折腾,影响产品自身的稳定性。

引擎在HTML5实现上的一致性

相信大部分Web程序员对历史悠久的IE6浏览器一定印象深刻,这是个特立独行的浏览器,对HTML5的支持极差,导致Web代码中充斥着一行行的垃圾。

在移动应用开发上,我们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无论是Android还是iOS的浏览器引擎,都是WebKit。

难道我们忘了Microsoft了吗?

没有策略的使用HTML5,到了WinPhone大行其道的时候,你的代码可能需要重新修补,这对程序员将是场恶梦!

那应用本身支持浏览器引擎,嵌入到应用中不就好了吗,这样就能实现一致性,为什么一定要用操作系统本身的呢?大哉问!

要知道标准的浏览器引擎通常非常庞大,例如WebKit就达到30M以上,用户不可能接受一个普通的应用非资源型的内容达到30M以上,例如AppStore上面有一个应用“十二星座老婆说明书”有70M,似乎就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基于HTML5的中间件为什么通常只是用手机ROM中的浏览器引擎的原因。

另外,无论是移植引擎还是实现自有引擎,都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实力去做这个事情。

 

引擎的尺寸

基于HTML5的Web框架或产品,通常强调其“标准性”、“灵活性”。一些产品取得了成功,例如jQuery、Ext、GWT等。

可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移动应用开发时,情况还是这样吗?

在移动应用开发上,交互性能至关重要,用户对程序的尺寸也非常敏感。

如果过分要求“标准”和“灵活性”,那么引擎势必非常庞大而复杂。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对引擎做裁剪,专门为移动应用而定制,实现一个精巧、高效的引擎呢。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软件厂商就是这么做的。

量身定做的引擎,在性能上有绝对的优势,另外还可以根据移动应用自身的特性,支持适合移动应用本身的控件和API。如烽火ExMobi中间件就裁剪了WebKit,最终尺寸只有大约3M。

HTML5的性能问题

如果你决定采用HTML5或者基于HTML5的中间件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性能问题需要时刻牢记。

也许应用完成时,你在模拟器上运行的很流畅,可是到了手机上,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可能你花费在性能调优上的时间,比开发应用功能消耗的时间还要多!用过JQueryMobile的开发者都知道,其自身的演示应用在中低端Android手机上本身就不流畅(另外,它的滚动条会覆盖头部,比较难看)。

没有自身渲染引擎的HTML5中间件,通常也在性能上容易掉链子。例如,AppCan上面有个例子“星座物语”,在中低端Android手机上运行,界面比较卡顿,很难正常使用。基于移动应用中间件AppCan的1.0版本,使用iScroll组件支持界面的滚动。由于性能问题,不得不推倒重新实现2.0版本。而基于1.0版本的应用,如果要提升滚动性能,则需要重新采取2.0的方式来实现。 

再看国外的,不管是Sencha还是JqueryMobile,如果无视其性能问题,从笔者的实际经历来看,会为项目埋下危险,可能导致项目推倒重来。

标准HTML5在描述能力上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标准HTML在控件描述能力上很有限,支持的控件非常有限,即使是HTML5,增加了控件类型这块,但也非常有限。

基于HTML5的中间件,如果要支持具有高级特性的控件,需要采用DIV+CSS组合拼接的方式进行支持。

这就会使得代码异常复杂,通常维护起来很麻烦。

笔者随便选取了一家支持“标准HTML5”的中间件厂商的应用代码,发现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录输入框,其代码看起来就显得非常复杂,难以阅读。

仅仅为了“标准”,而编写难以维护的代码,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一些移动应用中间件厂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扩展了HTML的描述能力,虽然“不是标准”,但能简单的解决问题。

总结

华为的任正非有句话:让听的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在移动应用开发上,开发者就是听得见炮声的人。笔者作为具有多年Web开发和移动应用开发经历的技术控,在经历过对“标准HTML5”开发的狂热后,现在有了相对理性的认识。建议开发者应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来决策自己项目的技术路线,而非盲目的跟风。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新兴领域,深入研究和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动态。
推荐文章
IBM还要卖 联想还要买

IBM还要卖 联想还要买

2014-03-31 10:42:32
编辑推荐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