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的畅捷通会是王文京的未来吗?
2014-08-22 09:24:16前两天撰文写了金蝶和徐少春的嗅觉,有网友留言说,你的观点呢?我笑而不语,不表达观点就是默认他们机会渺茫,不是吗?而对于体型更大,转身更慢的用友,他能转身成功吗?今天我们就聊聊,畅捷通是王文京的未来吗?
从畅捷通上市那一刻起,一直有个问题在脑际萦绕:“畅捷通会是王文京的未来吗?”
先聊看得见的,从用友整体的转型谈起。整体用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务软件时代,那个时代对应正好对应着中国会计电算化的推行,也可以说是财会电算化时代;第二阶段是管理软件时代,从用友收购台湾汉康标志着这个时代的开始,那个时代对应的正好是中国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第三个阶段是云计算时代,从2008年开始的云计算大潮,从用户需求的反应情况而言,进入了企业互联网化时代。
在前两个阶段用友转型相对顺利,但是在走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用友多多少少遇到了麻烦。然而,这个麻烦与技术无关,而与文化有关。
了解用友的人都知道,用友的产品覆盖高端、中端和低端市场,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到小微企业。其中2005年1月成立了独立部门来负责小微企业通系列产品,走到2007年3月3日成立独立公司当时命名用友畅捷通。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畅捷通的年中财报出炉了,从财报的新闻中可以看出上半年的畅捷通完成了两个重要的数据,一是销售达到1.86亿人民币;二是利润达到7000多万人民币。从这两个数据来看,畅捷通的业务进展顺利。从畅捷通三年来的数据来看,每年的销售都是3个多亿,利润都在1.2到1.3亿,从财报的数据显示,畅捷通2014年应该达到近4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利润会在1.5亿左右。
但是这样的销售收入是畅捷通的未来吗?在上市时就有投资机构问到,如此之高的利润会不会成为畅捷通转型云计算提供商的最大掣肘?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传统管理软件转型互联网的确遇到了很多挑战,畅捷通也不例外。在上市之后畅捷通遇到了幸福的烦恼,幸福的是不差钱,而烦恼的是转型互联网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
在小微企业市场,畅捷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但收入的主体还在套装软件部分,这与上市所包装的云计算概念是冲突的,在未来畅捷通必须逐步改变这样的收入结构。畅捷通也表示到2018年畅捷通的收入结构会从现在套装软件和云计算8比2变成2比8,也就是说到2018年后云端产品的收入会占到畅捷通的80%。如此一来可以算一笔账,假设2014年畅捷通的收入达到4亿人民币,以现在的80%来计算,那套装软件会占到3.2亿,云端产品收入占0.8亿。如果到2018年,畅捷通依然能保持现在套装软件的3.2亿的收入,而比例占到20%时,那云端产品的服务收入将达到16亿,那么畅捷通的总体收入会达到接近20亿的规模。然而,这一切都是推算。要完成20亿收大关,留给畅捷通时间也就是4年时间。如果按增长来说,畅捷通要完成连续4年50%的增长。这个任务还是很艰巨地。
思维困局,传统软件PK互联网
就如上周畅捷通组织的自媒体人分享会上所说的一样,传统软件和互联网是两条赛道上的拥有两种思维的人,同时生存在一个体制必然要发生激烈的冲突。冲突可以调和吗?先从生意的逻辑上来看,传统管理软件的生意是要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去做创新,对管理者和员工的考核体制依然是原先延续,然而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体制里,资金被无限放大,互联网的生意第一步是完全靠资本的推波助澜,这时的核心是用户,一切的核心是围绕用户展开的,如何为用户提供好的体验、产品和服务。
说白了把挣钱的事放在第二位,有了用户并提供解决用户最核心的问题,其它水到渠成。纵看现在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有谁第一步不是强力的资本推动。如果完全靠自我滚动,结束会是功不成而身先死。如果思维转不过弯来,依然以原先做套装软件成功的方式来做新业务,结果可想而知。
重还轻 渠道仍然是畅捷通的致胜法宝
看了这么多家做企业级服务的SaaS厂商,他们都立求把企业做到最轻,但是到最后,他们依然很难找到很好的突破方式,不得不又开始自建渠道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前有明道,后有纷享销客,他们都把重金投到了销售渠道的建设。然而畅捷通一直就强在渠道,应该不会为了轻而因噎废食,渠道仍然是其的致胜法宝,只是需要有效地解决直销和渠道的冲突,而非全面走向直销线路。
在信息越来越对称的今天,用户是否选择产品,用销售强行灌输的作法已经过时,用户完全可以自我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自身企业,因此渠道的职能可能会因为用户的改变而变得更加趋于演示和服务。这对传统的销售渠道是也是一个冲击,培训和扶持的力度可能会更大,这就是改变。
放手去试错 产品才能突破
怕出错,只能裹足前行。这不是互联网企业的风格,但是对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来说,恰恰就怕这一点,错不起。真的是错不起吗?在现有的体系里恐怕是真的错不起,一错就会有多种声音进来干扰,管理层就不得不顾及这些反对的声音,问题的重点就会发生偏移,不在是快速推进产品而变成了责任的推诿。
通过观察多个企业后发现,能从传统企业顺利转型互联网的企业,都做一件相同的事。把原来的团队和创新的团队彻底隔离,隔离包括思想上和物理上的。减少干扰,创新团队才可能按照既定的想法和思路放手去做。
再回到畅捷通是王文京的未来吗?毫无疑问,放手去爱,畅捷通才有未来,如果紧握双手,畅捷通可能又变成流淌在指尖的细沙,慢慢地变成回忆,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