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不确定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2014-08-25 08:47:18
分享:

近日,在省发改委的湖东讲坛,和大家分享了《不确定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共分四个部分,时代特点,商业本质,模式结构和构建要点。论坛主持人,发改委的美女说,参加的人数,创了论坛之最。


 

何为不确定时代

我的理解就是,凡是当多数人无法和无力改变时代浪潮的到来,只能通过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洗礼,从而把命运再次把握到自己手中的时代。所以,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各种要素随机组合后效果的不可预测性。

今天,不确定性的主导因素就是互联网。它如同核裂变一样,在经济领域引发了几乎所有产业和行业的变革,使得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纷纷进行重新的组合和建构。

互联网大潮已经来临,它以前所未有的恢弘气势横扫一切。它的本质就是要连接一切,消除距离,并由此冲击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把选择权真正交回到用户手中。

回顾人类文明进步的脚印,一左一右,左脚是交通工具的改进,右脚是交往手段的改善,使得人类前行的效率不断得到提升,使得人类通过减少环节,省时、省力、省心地完成了更多的事情。汽轮机、内燃机、电动机、机床、设备、电梯、手机、QQ、网购、支付宝、余额宝、财付通、等各种工具无不如此,都是让人类社会更加高效。也别是今天的新时代效能,给人与机器的赛跑提出新的时代性命题。


 

什么是商业模式

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具体来说,商业模式描述了一个企业如下经营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 价值主张:企业提供的产物(产品、服务、利益等);

  • 客户细分:如用户、付费者等;

  • 渠道通路:即联系客户,向其提供价值主张的渠道;

  • 收入来源:即价值主张创造的收入;

  • 核心资源:指实现商业模式所需的资源;

  • 关键业务:指实施商业模式必需进行的活动;

  • 重要伙伴:指参与商业活动的合作方及其合作动机;

  • 成本结构:指商业模式运行付出的代价。

 


 

顶层设计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不二选择

在不确定时代,要想谋得未来根基,企业的关键驱动因素就在于领导力和创新!要想确保这两个要素落地,非顶层设计不可!顶层设计的核心又在于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再造。

商业模式创新要把握“6433”。

6是指六种样式。即多边平台式、非绑定式、长尾式、免费式和开放式。例如,长尾式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多样少量:他们关注于为利基市场提供大量产品,每种产品相对而言卖得都少。利基产品销售总额可以与凭借少量畅销产品产生绝大多数销售额的传统模式相媲美。长尾模式需要低库存成本和强大的平台,并使得利基产品对于兴趣买家来说容易获得。

4是指四大法则。第一,颠覆产品模式。要充分认识到原来那些获得成功的优势,包括引以为豪的企业文化、无懈可击的产品定位、一路血战的兄弟团队,正在变成导致自身无法转型的阻碍因素。第二,颠覆思维模式。要彻底对80/20定律予以叛逆。在互联网上,因为“传递价值”的环节的大解放,现实世界的货架有限性到互联网世界货架的无限性的大解放,导致真正热销的,不再仅仅是大热门,相反,而是每个品种卖得都不多,但是加在一起就是巨量的长尾。第三,颠覆经营模式。要懂得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靠免费生存。“免费”,只不过是在你收费的地方我免费,因为我能通过别的地方赚钱。也许赚的还是你的钱,也许赚的是别的用户的钱,也许赚的是广告商或者其他人的钱。第四,颠覆管理模式。要懂得进行精益创业,明白速度比质量更重要。正如雷军所说,在我就是坚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觉得在互联网的今天,我们小米用了4年时间才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确实太慢了,我每天都在焦虑,我们可不可以更快一点儿。互联网真的把速度看得非常重要,所以,怎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有时候,快就是一种力量,你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你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3是指三个方向。商业的本质在于:用户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在传递价值阶段要做减法,即提升效率,所以要把握“O2O”,线下商业要与网上用户互动。在创造价值阶段要做加法,即提升客户体验,所以要把握“C2B”,以C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在用户价值阶段要做绝对值,即实现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身份的模糊,所以要把握“P2P”。

运营模式创新要把握“5个1”。企业追求的不再是进行单向的战略规划,而是共生的战略演化;不再是组织结构、功能与职责的明确、固定,而是合作秩序的灵活、动态与网络化;不再是“视人为物”,而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聚合人……

第一个“1”是文化理念再造。对员工:员工会形成丰富的知识和独立的价值主张,会质疑企业的权威、说教、宣贯、虚假等行为,转向与自己价值相符的企业。

对企业:企业的权威、理念和价值主张越来越被质疑和挑战,单一价值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价值链的重构,众多研发者、生产者、消费者的角色是模糊的、价值是多元的,根本无法灌输单一的价值观,进行统一控制。未来文化的趋势是从改造到聚合,企业平台的建立与运行,是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信任基础。

第二个“1”是战略管理再造。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相关方都可能具有制定战略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都有必要参与战略的制定。强调的重点以前是产品,现在是客户,从产品设计到体验和品牌传播等全过程,都需要开放给客户参与;以能够合作的全球资源为企业战略边界;能够对客户需求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第三个“1”是组织结构再造。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价值链分散到外部,企业的边界模糊了,相关者的角色也模糊了。这时可能众多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过去一切固定的角色、关系、流程、标准、制度、惯例都可能被质疑。在未来,组织结构将由等级化演变为扁平化,将由链条化演变为网络化、将由固定化演变为动态化;人与人间关系将由命令关系演变为合作关系、将由流程、制度的线性化、固定化演变为并行化、临时化;部门与个人的工作将由命令化演变为自主化;组织的边界将由固定化演变为模糊化…整体而言,组织的演化方向是从“死结构”到“活秩序”。

第四个“1”是流程体系再造。每个工作流都指向客户(内部客户或者外部客户),所有的活动和任务都是一个工作流。部门在流程与客户价值中掉了链子,马上就被聚焦在聚光灯下接受拷问。同时,业务流程能开放给客户和合作伙伴,使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其中以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体现出快速、合作和开放的特点。参与并不是简单地建设一些社区或论坛, 而需要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中的各项活动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模式。建立了这样的流程的企业其实就成为一个平台型企业了,在这个平台上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等各方的互动、协商、合作和整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五个“1”是绩效管理再造。伴随着去权威化、价值的多元化、知识的丰富化和内外部角色的模糊化,领导力将被请下神坛,人们将自动自发地进行聚合,即领导力的重构方向是:从英雄化到社区化,从管控到平等。

人类社会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请问,你来自于哪里,将往何处去?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新兴领域,深入研究和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动态。
推荐文章
IBM还要卖 联想还要买

IBM还要卖 联想还要买

2014-03-31 10:42:32
编辑推荐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