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企业转型互联网要么等死 要么死在转型的路上
2014-09-09 08:43:17 一、步子迈太大,摔死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高富帅型企业,转型时决心特别大、力度特别大、投入也特别大。但是有时候行动力太好不一定是好事,越是投入大的,可能反而死的越快,比如被互联网界奉为经典反面教材的李宁,几年前全面转型互联网,结果败的很惨。再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L总,投资几亿做了一个互联网项目,结果一年多过去了,网站都还没上线,团队也没有建好,甚至团队的负责人都还没到位,更别说团队工作流程、制度及KPI等运营体系的完善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蛋碎了,梦也就碎了。
如果说传统企业是在湖里捞鱼,那向互联网转型就是要到海里捕鱼:虽然一些企业在传统领域已经非常成功,在湖里驾船的水平及捕鱼的技术已经非常高超,但是湖里的成功并不一定能复制到海里。大手笔的投入,就意味着首先要造一条很大的海船,造船本身就是一项难度不小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L总一年多了,网站都没上线、团队也没建好;而将船造好仅是个开始,接下来还要掌握如何驾驶这个庞然大物、如何安全的在海里航行、如何成功捕到鱼,每一项工作,难度都不可小觑。其实最大的风险还不是以上这些:如果一下投入太大,一旦失败,可能连翻身的机会都没了。
所以传统企业初次触网,切忌步子不要迈的太大,建议先小步快走:小投入、快行动、先试错、再调整。
二、信心不坚定,吓死
如果说第一种死法是因为初期信心太坚定,所以大手笔投入导致扯死的话,那第二种死法恰恰相反,是因为信心不坚定,犹犹豫豫,最后把自己吓死的。比如另外一位生产机械设备的企业老总F总,尝试投放百度竞价,投入了小几十万后,效果不理想,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网络营销不靠谱,不适合他的行业和企业,从此谈网色变。实际上网络营销很适合他的行业和企业,百度竞价也很靠谱,他的一些同行在网络上也做的不错。F总是典型被一点小小的失败给吓死,继而丧失了斗志,贻误了战机。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相当于二次创业,创业路上几乎没有一番风顺的,初期吃点苦头、摔点跟头很正常,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当然,这个苦不能白受,跟头不能盲目的摔,摔跟头是为了试错,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遇到困难几乎是必然的,所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试错是非常不错的策略。别说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传统企业,即使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尝试新项目时,也会先试错。试错是为了从中总结经验,修正战略和战术,以求得最终的成功。
三、目标不靠谱,找死
也有的企业在节奏上把握的不错,但是却对互联网认识不清,以为互联网是灵丹妙药,有起死回升的神效,继而产生急功近利心利,定下一个不靠谱的指标,这摆明了是找死。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异想天开的人,注册个新品牌(也可能是已有不知名产品),随便招个网络营销高手,再随便给一点钱,就能通过互联网卖爆。如果生意这么好做,人家凭什么给你打工?你的价值在那里?难道人家就是缺个领导自己、指挥自己、然后和自己分利润的老板?如果真有这样的人,要么就是骗子、要么就是傻子、要么就是受虐狂,当然,也可能是暗恋你。
四、方法太单一,拼死
经常有企业报怨说,现在的网络营销太难做,竞争太激烈。实际上在我眼里,现在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竞争远远没有到激烈的程度。那为什么很多企业却感觉竞争异常激烈呢?原因就是他们掌握的网络营销方法太少,都是在有限的渠道竞争。传统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大部分只会三招:竞价、SEO、发小广告(邮件、论坛、分类信息、B2B、新闻、QQ、微博、微信等等,到处发小广告),比如竞价,众所周知,第一页左部的付费排名,最多只显示10个结果。如果一个行业全国有100家同类企业不多吧?这一百家企业不用都做竞价,其中只要有20家企业做竞价,且都去抢同一个词的第一名,竞争就会很激烈,SEO亦如此。所以说不是网络营销竞价激烈,是现在的传统企业方法掌握的太少、渠道太单一,这些企业都集中在有限的渠道竞争,当然激烈,最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被人拼死。
五、方法没用对,怨死
其实即使传统企业常用的这三招,用好了效果也可以,但是问题是很多传统企业这三招都没用对,导致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效果却不理想,死了都不知道为什么,白白怨死。像前面说的投了几十万做竞价没效果的F总,当时我问他具体怎么操作的。F总说他的公司没有人懂网络营销,所以他本人亲自上,具体操作上就是设置帐户结构、选词、出价等。我一听,没效果就对了。从战术层面来说,F总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基于百度竞价帐户本身,咱们管他叫帐户优化。很多企业认为竞价要做好,核心是做好帐户的优化,这是错误的。帐户优化这个环节,只占竞价整体效果的30%。
六、老思想作怪,病死
现在很多企业主都抱怨环境不景气,生意不好做。我认为环境等外面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内在因素,通俗的说现在的企业生病了,而这个病的根本是在思想上。所以转型互联网首先要转思想,思想不变,早晚病死。送给大家一句话:“老思想加新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
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建一个网络平台,做做网络推广就叫转型、就叫与时俱进,此乃大错特错:开个网店、建个网络平台根本不叫转型,因为企业的本质一点没变。很多企业在线下开个工厂或开个商铺,然后通过打广告拉业务、销售员跑业务。线下生意不好做了,跑到网上建个平台,通过网络广告拉业务、网络销售跑业务,想一想,本质变了吗?那里变了?其实很多企业把互联网当成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很多人管互联网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叫革命?因为互联网这种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覆盖了许多行业,一些行业也随之被淘汰,所以叫革命。所以想真正转型,不是变渠道的问题,是变思想的问题。可以说转型互联网就是闹革命,而首先要先革自己的命。
七、内部不统一,耗死
对于一些大型公司,在转型互联网的路上还有一个要命的问题,就是内耗,内耗耗死人呀。比如某大公司进行互联网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老总很重视,关注度很高,他的想法是希望成功;而具体负责这事的是某事业部老总,此老总也很重视,但是他的想法是不能出事,要不然地位不保,在这个基础上再谈成绩,所以在具体规划布置、计划制订和预算批复上,都非常谨慎和保守,前期先选了某分公司试点;具体负责执行和协调此事的是一位经理,这位经理倒是非常想干事,但是由于上级领导求稳,所以制约了他的积极性,而试点分公司貌似又没那么容易协调;试点分公司负责人态度上很积极,直接把这事甩给了分公司的总监,分公司的总监又甩给分公司的主管,到了主管这一级,很郁闷,因为他根本不想揽这事,但是又没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个很小的工作,都要拖很久,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烫手的山芋,都不想负责任,所以你推我我推你,结果转型的非常不顺利。
八、用人不得当,误死
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基本上都需要组建全新的互联网团队,因为专业的事需要找专业的人,但是很多传统企业,却不具备正确识别互联网人才的能力,经常是找到一些不靠谱的人甚至被不靠谱的人忽悠,最后被人误导至死。
九、团队搞不定,拖死
再好的计划,没有好的团队实施,也会被拖死。而很多企业在转型路上,恰恰就是团队出了问题。经常有企业主和我说:“这些搞互联网的80后、90后太难管。”其实不是搞互联网的难管,问题是出在沟通上。在这里建议各位,如果想带好互联网团队,首先你要了解互联网,这样才能和下属同频,顺畅沟通,否则就会和C总这样,悔之晚矣。
十、体系不完善,坏死
最后一个令传统企业转型失败的原因,是体系问题。大部分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时,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很多企业上来就是先建个网站,然后选个推广方法就开始实施。而在选方法时,往往也都是随大流:前几年微博火,纷纷研究微博;这两年微信火,纷纷上马微信。互联网不是这么转型的,网络营销也不是这么做的,网络营销分三个层面:战略层、策略层、战术层,战术层又分战术策略和战术执行。具体操作时,自上而下,循序渐进,要先选择方向、再考虑模式、然后选择策略、接下来战术计划,最后操作实施。像微信、微博属于战术层,是工具,这类战术方法是在末端。而很多企业是先选择方法,一切以方法为核心,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很难有理想的投入产出比,甚至最后以失败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