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挣扎的IBM 还能否重现当年华光?

 2014-10-23 10:18:48
分享:

\

IBM 令人捏把冷汗的财报表现冲击股价狂泻 7%,创下 2011 年以来新低,逼的执行长放弃 2015 年 EPS 20 目标,在分析师与媒体压力下,终于不再对华尔街下诳语,并宣布将在关键时间将资源放在核心事业上。而这样的戏码,并非 IBM 的独家剧本,事实上昔日科技霸主 SAP、HP、甲骨文 (Oracle) 都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The Street 分析认为,他们的威胁与问题都来自云端。云端改变了大型企业运算方式,这些市场上的老手都知道,都愿意花钱并购云端公司进入云端市场,但凭并购重生所碰到最大的问题是,现在市场上没有什么好的并购目标。

大型云端公司包括 Facebook、Amazon,与 Google 已经长期以现有的商用体系以及自建的资料中心来服务客户,企业也使用开放资源软件如红帽 (Red Hat),威睿 (VMware) 等公司的产品以降低成本。过去五年,红帽公司营收成长将近两倍,达 106 亿美元。美国 EMC 持有八成股份的云端储存公司威睿也交出亮丽成绩单。

这些公司被视为云端市场的军火商,他们提供的是云端操作系统。而如 IBM、HP、SAP 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着眼点是应用层面,透过大数据分析将资料转成知识,而这仰赖系统管理执行的速度。譬如云端软件公司 Workday 的人力资源系统就是建立在云端平台上,该公司的市值达 154 亿美元,是其 2014 年营收的 31 倍,但他们至今还没有赚钱。

大型科技公司近期积极并购云端应用公司,譬如 SAP 宣布以高于年度营收 10 倍的价格收购企业旅游与支出管理系统制造商 Concur Technologies。大型科技公司并购云端软件公司,就如同大型药商如辉瑞与默克收购热门的生物公司一样,寻求新时代的成长引擎。然而,前十大云端应用公司都已经被收购, 只剩下 Akamai 与 Linkedin。

IBM 则偏爱小型并购,他们将希望系于 2014 年才并购的提供云端安全技术的公司如 Crossideas、Lighthouse Security Group,以及数据库服务公司 Cloudant,希望引进新的技术可提升软件营收,但其软件营收表现仍不见起色,第三季下滑 1.6%。

The Street 认为大型企业的危机,正好是商用云端服务公司如 Salesforce.com 的机会,该公司预期今年营收将冲破 50 亿美元大关,市值达 350 亿美元,将近是 HP 的一半,但仍远不及 IBM 与甲骨文,以现阶段的气氛而言,Salesforce 可能会是 IBM、 HP、甲骨文等科技巨头提振低迷士气的最佳良方。

IBM CEO Ginni Rometty知道过去被他们统治的 IT 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中,但大象要转型本来就没那么容易,无论这个罪魁祸首是当前的市场环境还是自己本身的失误,他们决不会坐以待毙。转型需要时间,但股价还是得维持,IBM 放弃喊了多年的 EPS 20 目标,明年一月肯定会祭出新的偏方挽回投资人信心,大家可敬请期待。

那么哪些是未来可以期待但同样也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呢?第一从IBM的名字上我们看可以看IBM正在做全面整容。IBM的全称是“国际商业机器”,但这个以卖机器起家的公司,离所谓的机器越来越远了。进入21世纪,IBM就不断地再造自己,第一步,卖掉那些自己的机器(硬件业务):

2002年12月,20.5亿美元将台式机硬盘业务出售给日立;
2004年12月,17.5亿美元将pc业务卖给联想;
2014年1月,将x86服务器业务以2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联想;
现在可以再填上一笔,以-15亿美元卖掉芯片业务;

第二步,则是通过大量软件及服务产品收购,为自己开拓新的产品线,据不完全统计:
2002年,35亿美元收购普华永道咨询部门;
2003年,21亿美元完成了对软件公司Rational的收购;
2007年11月,50亿美元现金收购商务智能公司Cognos
2013年6月,收购了云基础设施服务商SoftLayer;
2013年8月,收购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Trusteer,收购金额约10亿美元;


这一买一卖,蓝色巨人逐步将自己的硬件业务剥离,充实新的软件产品线。这也顺应了时下“软件定义世界”的大趋势。

但IBM的这次转身依然有不小的困难。

首先,IBM的云端何时开花?自去年以来,IBM先后投资将近50亿美元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软件部署规划,其中,斥资20以美元收购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提供商SoftLayer成为云计算领域的产品,并且,投资12亿美元用于全球数据中心建设。


  那么问题来了,云计算厂商哪家强?除了老牌的亚马逊,新晋的微软、Google,IBM的位置或许只能排到五名之外,其所推崇的混合云模式也是微软、Google等多家云计算厂商努力争夺的战场,尽管从财报上看,云计算发展势头喜人,营收今年到目前为止增长了超过50%。但这个好势头的大前提是之前的云计算产品几乎没有多大投入和市场份额。从某种程度上,如今IBM云计算的繁荣,不过是重金投入之后的第一波收获罢了,未来能长成什么样子,还有不小的变数。


  其次,企业移动战场的领先地位何时确立?IBM在2013年提出“Mobile first”的口号,正式宣布进军企业移动市场,这个市场同样有着各式各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既有传统的企业级IT供应商,如微软、甲骨文,也有新晋的消费级厂商,比如苹果。


  根据企业移动安全技术公司 Good Technology 2014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在企业级市场,苹果 iOS 设备占据了 67% 的市场份额。


  IBM一方面收购大量移动软件开发公司,据非官方的统计,仅在2013年收购了8家移动开发公司。通过收购,快速形成软件、人才和专利优势。另一方面,与苹果建立排他性合作,实现软硬件互补的“完美”合作模式。


  但对手们却也一刻没有停止移动化的布局,这尤以另一手机平台Android东家Google 为最。2014年3月,Google收购一家名叫“Divide”移动设备管理公司,通过整合Divide,Google如今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移动设备配置、权限、安全等管理服务。而且,包括三星在内的其他Android厂商也觊觎这个市场,三星本月推出Samsung 360 Services for Business软件服务,硬件方面特别针对企业市场推出Galaxy Tab Active平板电脑;微软也即将发布的体验一体化的Windows 10,这些厂商都在把企业级移动战场的边界不断延伸、扩大,这对IBM与苹果的合作打上了太多不确定标签。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IBM见证了太多科技长河中的大风大浪,剥离旧业务,上线新产品始终是企业成长不变的主题,但在历史重复性的过程中,那些极其细微的变化往往就成为戏剧性结局的铺垫,这或许也是人们关注IBM每次转型的原因,每次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想象力。

您可能也喜欢:

相关热词搜索:IBM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新兴领域,深入研究和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动态。
推荐文章
编辑推荐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