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

Apple 与 Google 作业系统大战打不完,两方乾脆合作称霸好了?

发布日期:2013-11-11 14:29:03 编辑:zyx  浏览
\

  Steve Jobs 生前曾经说过,他并不觉得现今 iOS 与 Android 的争夺战和 1980 年代 Apple 公司对抗比尔盖兹领导的微软性质相同。但可能只有 Jobs 本人才这样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两场 Apple 史上的重要战役在许多方面其实有很高的相似性。这个现象该怎么解释呢?Apple 又该如何从过往经验裡学习掌握下一步的领导先机?

  Fred Vogelstein 现任《Wired》作者,也曾经为《Fortune Magazine》 专门报导硅谷生态,他近日即将出版一本关于 Apple 与 Google 之争的书《Dogfight: How Apple and Google Went to War and Started a Revolution》,本文节录书中段落,就且听他如何将 Apple 两场重要战役分解清楚!

  1980年代个人电脑兴起,连带电脑作业系统也进入战国时代

  Microsoft 以广泛的使用者支持度,欢喜拔得头筹,Microsoft 相较于当时的苹果电脑而言,拥有更多的程式选择,也因此赢得大多数使用者的买单。

  一旦顾客在特定的电脑作业系统上已经生根扎地了,那就很难再跳槽到另外一个全新作业系统,这完全是一种习惯问题,加上随着越来越多人用着 PC 电脑,Windows 系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大家的首选,使得别的电脑作业系统很难再杀出一条生路来。

  这不是一种盲从现象,而是一种经过理性的考量,若是大家都使用同个系统,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使用 Windows 电脑就代表方便(撇开 win 7 或是 win8 某些让人觉得卡手卡脚的设计不说),今天在这台电脑上可以做这个工作、换了另一台还是可以继续做。即使现在大部分应用程式及功能可以 PC、MAC 通用,但在某些部分总还是有些不相通之处。(而目前某部分的民众因为潮流而选择 MAC 电脑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第二次作业系统大战,Apple 抢先开战、抢下滩头

  经过了电脑作业系统的争霸战后,Apple 公司暂时以一分落后,紧接着 Android 和 iPhone 开始另打出一段作业系统拉锯战,而此段斗争非常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胜者为王。

  赢家可以掌握 75% 的市场以及利润,而输家只好默默自个儿再瓜分剩下的 25%。iPhone 以创新的手机科技概念、极度吸睛方便的 App 在这个回合取得胜利,Android 系统慢苹果好几步,只好默默吞下苦果。

  Android 系统在 2010 年时的财报仍然惨不忍睹,他的 App 商店杂乱无章,而 App 开发人也无法从中获利,Apple 早他叁年起步使得安卓简直败的无地自容。Apple 此役不但赢在佔据市场,还卖了六亿支 iPhone、20 万个 App,并且创造了一个两年内收入一兆的开发者平台,成为智慧型手机界裡名副其实的巨兽。

  但相较于 Apple 独自生产 iPhone ,Android 系统因为任何一家手机製造商都可以生产使用,所以规模扩张的很快速。而且 Google 统整好自家的 App 商店也仅是时间的问题。在 2010 年尾,安卓系统的使用户已经和 iOS 系统使用户差不多。

  Apple 龙椅不稳,挑战四伏

  天底下没有永远的赢家,Apple 就算居龙头宝座,但也得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 Android 执行长 Andy Rubin 并不是靠着使 iPhone 的使用者跳槽才累积到如今这般人数,相反地,现在世界上仍然还有许多人正从传统手机过渡到智慧型手机,Android 瞄準了这一股人潮当做他们的潜在客户。

  《TO》编按:

  时至今日,根据市场调查公司 Gartner 2013 年第二季的统计,Android 佔了全球智慧型手机出货量的 79%、iOS 佔了 14.2%。

  Android 让各家手机製造商使用 Android 作业系统,也因此有机海战术的优势,同时也满足高、中、低街的市场需求,也因此市佔率能够急速爬升。所以现在论最终输赢都还言之过早,早期 Microsoft 对 Apple 是绝对性的胜利,而现在 Apple 对 Android 之战,谁也能太早开始沾沾自喜。现今软体开发人员的技术比 1980 年代少了不少限制,也因此早期 Microsoft 所佔的系统优势如今并不那么明显,App 可以跨两种作业系统的也不少。

  而且以前一台电脑要 3000 美金,一套软体要 50 美金,但是现在 App 的售价只要以前的十分之一。加上现在各方资金不断的源源涌进开发市场,不但使竞争激烈,也拓展大众选择的空间。

  微软独佔市场的经验,让人人都有称霸的美梦,不愿合作

  Google 和 Apple 其实一直都知道,如果两方今天愿意和解,让双方系统互相和平共存,这绝对会名留科技史。过去微软于电脑系统时代所留下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吸引足够多的使用者,自然会形成一股强大吸引把所有人都网罗进去。Google 和 Apple 两大山头几乎佔有全部的市场,如果合作,那就会真正成为市场上的托拉斯。

  这类的例子其实层出不穷,众多的科技业其实都志在创造出这样的一个强力吸引力。

  Steve Jobs 当年就是靠着音乐播放器 iPod 抢赢市场大饼,Google 也是靠着广大支持,挤走 Yahoo 登上搜寻引擎霸主的地位。Google 搜寻引擎强大快速的搜寻功能,结合网络资讯甚至是搜寻广告等等,让人们开始有强烈依赖性,不管有什么问题都会说「等等,我 Google 一下。」

  eBay 在网络购物这块也是遵循此模式,藉着让买家卖家可以顺畅的沟通以及给予评价,就演变成一种具有自我管理性质的网络商城,等待网络秩序和名声建立起来后,就变成大家能够安心使用的网络交易平台,接着无限的巡迴扩大,使用者自然会将 eBay 当成最便利的电子商务平台。

  Facebook 这个数一数二的社群网站绝对也可以拿来当成一个好例子,除了更先进的科技当做背景,脸书也提供人性化的众多服务,让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可以和脸书紧密结合。只要脸书变得普及,越多的资讯就会在上面流通,在科技的时代,谁掌握大量资讯就是掌握了力量,其他社群媒体只能靠边站,若是周边朋友都在用脸书交流,相信不会友人死守着非脸书的社群软体不放。

  智慧型设置系统的竞争还没告一段落,不过以长远趋势看来,Google 和 Apple 很可能可以和平共存,并且利用合作关係,为两家公司带来庞大利润与创新。不过有鑑于科技业内激烈竞争的歷史传统来看,两大龙头仍然想要互争输赢,好像非得争个你长我短似的。

  「这就像 3、40 年前电缆与电话两个势力的竞争情况一样,每个集团,不管是 Apple、Google、Amazon、Microsoft 都想办法在自己领域内垄断所有优势。」长期担任 Apple 高阶主管、Palm 企业前总裁 Jon Rubinstein 这么说道。由于这事关重大,一步都错不得,因此不论是 Google 或是 Apple 短期内都没有放下自己当老大的心态,不愿意首先释出善意何解。

  由文中可见,作者认为,只要掌握市场垄断权,那么自然生意就会源源不绝。既然几十年前 Microsoft 就是赢在取得几乎所有市场的支持度,那么 Google 和 Apple 今日在争的,不也是相同事情吗?

  Apple 虽然如今在市面上算是展露锋头,不过作者也指出如今的胜利并不一定永久,Apple 若真的有吸取 Microsoft 的教训,就应该着眼于如何稳定市场的佔有率,并且确保支持者不会随时看到新产品就倒戈。最后文末也提出两大龙头有携手合作的那一天,那么不但达成两大品牌的合作,对于市场的掌握率也能大大提昇。

研究报告

分类:自媒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特别推荐

无觅关联推荐,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