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不再毫无保障,企业法务信息化进入快车道?
12349
2017-09-25 16:14
文章摘要:尽管目前来看电子合同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无疑短期内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责任的实际增多,但使用习惯和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将不断升级。

撰文:T客汇 杨丽

提到合同签字,企业法务人员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人才、系统还是成本?自从2014年国资委落实“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结束,信息化成为企业法务部门的重头戏,它既带来了更加灵活获取企业内部用户资源、提升管理或技术的机遇,也面临着如何应用好新模式降低安全风险的挑战。如今,企业法务信息化成效如何?技术创新如何颠覆法律行业创新?

3.jpg

近日,由法大大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电子证据研究中心协办的“2017年电子合同高峰论坛暨中国首部电子合同调研报告研讨”在北京召开。会上针对18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内部研讨会上发布的中国首部《电子合同法律应用与发展调研报告》展开深入讨论。以电子合同为核心,“电子合同会成为未来商业活动的一项基础设施,为商业的有序进行提供契约保障。”法大大创始人兼CEO黄翔提到。

黄翔给出了几组数据:2015至2016年年间,电子合同增长率达到400%,用户量增长率达到350%,企业营收增长率将近300%,而目前来看电子合同的市场渗透率仅有0.3%,显然,SaaS电子合同市场将有望继续扩张。

法大大推出了基于合同签署的闭环生态服务体系,包括用户实名认证、中国数字认证、上传合同文件、合同签署流转、通知提醒、合同出证、法律保险、司法鉴定、在线仲裁、法律呼叫中心。

尽管目前来看电子合同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无疑短期内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责任的实际增多,但使用习惯和传统观念的改变需要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将不断升级。

电子合同的商业需求势在必行

传统纸质合同与当下商业需求无疑难以匹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管是从合规化建设,还是从企业降耗提效的角度,电子合同的推行都会成为“刚需”,只是目前市场对于这种“刚需”还没有足够认识和了解。

首先,电子合同的签订简单快捷。以法大大电子合同的实现过程为例。首先要使用智能文档设计工具,编辑合同内容,签约双方填写相关合同信息,确认后,甲方先用电子印章将有关的电子数据录入电脑盖上电子印章,之后,甲方通过网络将合作传输到乙方,乙方用同样的方法盖上电子印章。这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就生效了。

其次,电子合同的安全性有所保障。相比纸质合同,存储及归档过程中易发生的合同错配、丢失、外泄等问题,电子合同的安全性保障主要来自于电子印章技术和CA数字证书。电子合同如果万一被篡改,还将会提示为无效合同。在传输中,也将采取加密措施,充分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最后,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实际上,电子合同只要满足了书面形式合同的基本功能,就应认为是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等可以有形的表现其所载内容的形式与书面形式相联系的问题还有签名、原件证据的效力等问题。所以一份真实有效的电子合同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锁定签约主体真实身份、合同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变能被及时发现、合同生成、存储或传递的方式可靠。

合同管理,企业法务信息化的关键一步

企业法务部成立之初,法务人员配备不足,其主要职责是当业务部分遇到法律纠纷时,充当法律顾问的角色,维护企业自身的正当法律权益,避免损失。

随着监管部门逐步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多数企业法务部承担了合同管理的职责。

实际上部分企业的法务部,仅仅参与合同审核流程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将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系统管理起来,这样存在极大的风险。从合同的起草、审核、签署,到合同的执行、变更、终结、归档、评价,是一个连续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仅仅管理某个环节或者期望业务部门自觉监控风险,都不太切合实际。

因此,法务部门需要制定完整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并将全过程管理起来。这时,企业法务部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以事后的救济为主转移到了事中、事前的风险防范。

目前来看,多数企业的法务信息化仍处在非常基础的阶段,随着国内新一波产业信息化红利的到来,电子合同SaaS市场将持续迎来创新厂商的前赴后继与技术的迭代升级。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