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结构优化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均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我国职业院校正在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推动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为此,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一届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华为不仅阐述了助力ICT人才培养、推动教育行业智能化的全场景解决方案,也深入分享了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华为持续扎根数智教育,并依托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技术、产品方案优势及认证培训体系,积极促进产教融合,持续助力职业院校打造从“教学”到“实训”再到“实战”的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华为也在不断深化AI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赋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ICT人才缺口明显,职教数字化转型提速
当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专业人才缺口日益凸显,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ICT人才需求将达6400万,人才缺口高达2000万,其中云计算571万、AI技术378万、大数据170万。
为了推动数字人才培养,我国发布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指出,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其中,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
一方面,职业教育正在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在积极拥抱AI技术应用,从课程体系、教学场景、评价机制等多维度推动职教数智化转型,助力人才培养。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教育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沈承伟表示,AI给教育行业带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降低成本,推动AI普惠;2、提升教学效率;3、保障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
为了助力人才培养,推动AI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沈承伟强调,华为将发挥全栈ICT技术能力优势,积极助力ICT人才培养;同时,华为将基于教育智能化架构,从智能平台、AI、智能应用等层面入手,助力教育行业数智化转型。
深化“AI+教育”,打造全场景“1+3”解决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持续推进,AI正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引领教育行业创新与变革。沈承伟强调,AI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涵盖教学、管理、评价、资源开发等多个环节,同时对算力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向AI时代,华为推出的“根智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化实训解决方案,依托昇腾算力底座构建系统性大模型研训体系,覆盖模型调优、工程化部署到产业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沈承伟表示,该方案可以帮助职业院校和企业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模型优化、AI应用开发等新兴职位设计教学矩阵,实现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精准匹配。
同时,华为围绕“AI+教育”还推出了全场景“1+3”解决方案,其中,“1”是指ICT人才实训解决方案,而“3”是指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和科研计算,从而助力ICT人才培养,推动教育数智化转型。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推出的ICT人才实训解决方案提供全栈ICT课程(涵盖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鸿蒙等22个技术方向),并配套提供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实训教具、师资等体系化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华为与合作伙伴已在全球建立超3000个ICT学院,拥有1300余名专业讲师,年均培养数智人才超20万名。
而在智慧教室方面,华为基于全栈AI底座,引入大模型、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正以智能化手段赋能教育数智化;在智慧校园方面,华为正在助力职业院校的教学、服务、管理和科研;在科研计算方面,华为可以为职业院校的科研应用提供更优算力分配,降低多样性算力使用门槛,助力院校提升研究效率与信息共享。
推动产教融合创新,赋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为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明确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此过程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无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此,浙江华为ICT教育研究院院长谭方表示,为了促进四链融合,华为正在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通过教育中心、科研中心和人才中心支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打造教育创新新业态。
在教育中心层面,华为基于自主创新技术和行业应用实践,通过校企融合培养、评价等,努力将优质产业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与职业院校共创教育改革创新成果。比如,华为推出的昇腾教育DeepSeek解决方案,可助力职业院校打造职教大模型底座,促进职教大模型应用,重构教学新范式,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大规模、高质量”。
在科研中心层面,华为依托在ICT基础设施层面的全栈技术能力,以及日趋完善的产业生态布局,将通过软件开源、硬件开放、使能伙伴、联合研究课题等方式,助力提升职业院校应用型科研及技术服务能力。
在人才中心层面,华为则从人才标准、人才培养、人才出口、培训认证等方面入手,面向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进行数字化能力提升社会培训,服务区域产业数字化升级。
在此基础上,谭方表示,进入数智时代,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化产业学院,是贯彻四链融合、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为此,华为将与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深入合作,将职教大模型做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载体,共同推动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化产业学院建设,构建数智化、动态化、集约化的产教融合新业态。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近年来,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这一趋势下,华为也将继续发挥自身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上的品牌保障、体系支撑、系统资源和前沿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助力ICT人才培养,持续推进职业院校数智化转型,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