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prise 2.0企业门户怎样才能落地开花
2953
2016-06-04 17:57
文章摘要: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一提到“门户”就很容易联想到许多知名的网站。的确,从最初的网络接入和搜索引擎服务到Web 1.0时代的资讯中心、邮箱服务、电子商务,再到现在的个人空间、SNS社区。为了留驻用户,门户网站不仅努力为访问者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而且希望通过“一站式”彼此关联的服务来培养有粘性的用户习惯,希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一提到“门户”就很容易联想到许多知名的网站。的确,从最初的网络接入和搜索引擎服务到Web 1.0时代的资讯中心、邮箱服务、电子商务,再到现在的个人空间、SNS社区。为了留驻用户,门户网站不仅努力为访问者提供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而且希望通过“一站式”彼此关联的服务来培养有粘性的用户习惯,希望由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变为多方的交互,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类似的情景也投射在企业门户发展的历程中。

  按照美林公司最初的定义,企业门户(Portal)系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而后这一概念的范畴扩展到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地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内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现在,称为Enterprise 2.0的企业门户也与时俱进地加入了Blog,WiKi,SNS等各种Web2.0功能,倡导释放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提高协作效率,不仅服务于企业员工,而且惠及合作伙伴和客户。

  内涵越来越丰富的企业门户(Portal)有不胜枚举的优点,譬如说让使用者更方便、更迅速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服务,譬如说更准确、更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与应用资源。甚至有人说,门户提供了集成的内容和应用,以及统一的协作工作环境。事实上就是未来的企业桌面……

  CIO们对于企业门户的关注当然不会止于这些理念的探讨,瞅准目标之后,他们期望掌握从哪里发掘门户的价值,怎样选择解决方案,如何让企业门户“落地开花”?

  互联网时代企业门户的价值

  企业门户最基础的价值仍在于企业内部。在信息化逐渐深化的过程中,企业常常是分阶段,分业务方向地部署各种应用系统。有了这些应用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企业不仅能够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运营效率。但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加,整个企业的IT环境也会日趋复杂化,甚至导致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过载的信息、繁杂的操作、互相冲突的数据……信息技术未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将多个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通过统一的平台提供跨系统的数据,避免信息孤岛并减少重复投资,实现这些目标将奠定企业门户的价值基础。

  已有长期应用的用户对此最有体会,“Portal软件联系了所有的业务相关者,使通信、协作以及工作流程更好地信息共享”,一家使用Websphere Portal解决方案的医疗机构曾这样表示。“我们通过门户连接成千上万的医生和工作人员,虽然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基于协作,我们正在用Portal进行一些慢性病管理。”

  互联网应用对于企业资源的挖掘也日趋得到重视。通过制定互联网战略,信息部门可以更好地驱动业务创新,企业门户就是落实这一战略最好的载体。而且相得益彰的是,搭上互联网这根弦,企业门户的功能与价值都会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变,比如为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在线服务,跨网络对企业内外的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将有价值的信息推送到互联网用户眼前……

  根据功能的特征,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门户可以大致分为“信息门户”、“应用门户”、“知识门户”三种类型。
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专注于为同一价值链上的相关人员提供公开信息的浏览和个性化内部信息的访问。通过基于门户的信息交互应用,用户可以相互讨论、获取、交换信息,对企业内分布存储的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内容进行统一检索、分类浏览,并根据权限进行访问控制。

  企业应用门户(EAP,Enterprise Application Portal)注重对业务流程的集成。它以商业流程为核心,把商业流程中功能不同的应用系统、功能模块集成在一起。这种集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界面集成,在后端它实现的是服务的抽取和组合,在前端它要实现权限的集中管理和应用、过程、数据的集成。还要包括协作支持和网上交易,从而建立起统一的基于Web的协同工作平台。

  企业知识门户(EKP,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好比企业的“知识库”,通过广泛的知识共享,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除了为用户不断提供最新的技术规范、工作手册、模板、参考资料等知识。它还可以通过社区的方式在用户之间建立动态的关联,可以通过搜索、聚合、目录服务等功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更新。

  除了以上特征明显的门户,不同的组织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通常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建设Portal。某业内门户专家在跟笔者沟通时曾表示,“门户就像百货商厦里的大堂,我想去哪里,会有非常明确的指引告诉你路线。如果平台后端的‘线路’没有做好,门户就没办法达到‘聚众’的效果。企业可以运用Portal的技术优势,结合自己的商业模型做出各种应用,为客户、合作伙伴、员工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

  体现门户价值的五组技术关键词

  企业门户的价值若要得到体现,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必须解决:

  1.单点登陆与身份认证

  传统方式下每个应用都包括一套用户管理系统和用户授权策略,使用者需要在每次访问应用时进行身份认证。而考虑到易用性,很多用户管理系统使用的仅是通过用户名/密码来设置访问权限的单向认证,风险系数高,管理困难。企业门户解决方案则可以依据CA来实现界面统一,双向身份认证的单点登陆SSO(Single Sign-On)。在企业门户系统中,身份验证、权限控制、电子交易过程监管都可以基于CA实现。

  2.个性化的配置

  针对不同的对象定义不同的业务流程,提供不同的服务界面和服务内容,这是企业门户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个性化配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基于用户界面的个性化,不同身份的用户可以获得不同的主界面,甚至还可以定义自己的风格模板。其次是基于工作的个性化,不同身份的用户被赋予不同的工作任务、工作资源、工作流程。第三是基于规则的个性化,要求门户系统能够动态地制定角色权限和商务规则,以实现界面、内容、业务流程的个性化。

  3.流程管理与应用系统集成

  EAI(企业应用集成)是企业门户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原有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CIO们挑选企业门户解决方案时的重要指标。实现EAI的关键不在于系统之间的接口,而在于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业务流程可分为“流程到流程, 流程到人, 人到人”三类。“流程到流程”也称为“业务过程流(Process flow)”,可以通过ESB或消息机制由系统自动完成。“流程到人”以交易为中心, 部分需要人工干预,部分可以自动完成。“人到人”的流程需要终端用户协同工作,后两者也统称为“工作流(Work flow)”。能否全面、深入地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将决定企业门户是否具备可扩展性。

  4.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如前文所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应用需求,也可能顺应业务的发展发生需求变化。因此企业门户解决方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可扩展性。更准确地说,企业门户应该是基于组件化开发,不仅支持热插拨式的应用,而且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能够通过API方便地集成和运行部署在企业内外的应用系统。为了保护硬件投资,企业门户的硬件系统也要能够根据客户业务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并且支持平滑的集群、扩容。

  5.统计和分析功能

  统计和分析功能能够帮助信息部门了解企业门户和各个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积累用户行为分析的数据基础。通过搜索引擎和Mashup功能,企业门户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内容,为企业决策提供快速的智能支持。

  实现Enterprise 2.0需要迈好三大步

  企业门户融功能与平台的特征为一身,又有很强的按需定制的灵活性,CIO要在五花八门的解决方案中做出准确的选择殊为不易。现在,宣称能够提供企业门户解决方案的既有管理软件供应商、集成商、综合服务商,还有从中间件市场走上前台的基础软件供应商。

  理论上只要基于一个标准开放的企业开发平台,假以足够的时日,将企业门户搭建起来皆有可能。但在实际情况中,CIO需要权衡的还有已有的应用,终端用户的工作习惯,部门的利益等——不同解决方案的产品成熟度、技术风险和应用风险当然也都需要考虑。

  抛开需求评估和规划不谈,选择一个技术主流、功能成熟的产品套件仍是实现企业门户的第一步。结合体现门户价值的技术关键词,这样的套件需要具备以下产品特征:

? 强健的运行平台,支持用不同程序语言开发的应用
? 单点登录和个性化展现功能
? 设计和管理业务流程的工具
? 内容管理、信息管理的平台
? 丰富的Adapter和格式转换工具
? 统一通讯平台和开放的通讯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门户套件并不等同于多种中间件工具的打包拼凑。近两年一系列并购改变了软件市场的格局,但对于企业用户而言,并购事件带来的产品线整合往往充斥着风险,例如在Portal领域,Oracle和BEA漫长的整合不仅消磨了旧有用户的信心,而且Fusion 11g中的WebCenter仍需和Web Logic配合使用——出于市场宣传的需要,这些实际对用户不利的信息往往被包装成“1+1>2”的华丽说辞或者干脆隐去。

  企业门户不仅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有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它还体现了整个组织的IT架构和信息战略。因此CIO们还需要考虑一些超过产品套件本身的IT因素,例如对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支撑,是否符合SOA架构,实现信息整合的能力等。

  CIO在评估门户套件时还需对另一个问题提高警惕——能否保持对工具的掌握,而不是被其“绑架”。商业周刊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转述了加州杂货商Save Mart Supermarkets首席信息官James Sims对Oracle产品的体会,“一旦与魔鬼达成协议,就很难脱身了。它们在不断地敲诈我们,我对此感到非常不爽。”

 

Source: Gartner, Inc., “Magic Quadrant for Horizontal Portal Products, "David Gootzit, Gene Phifer, Ray Valdes, 12 September 2008

  Gartner发布的Portal市场魔力四象限图显示,IBM、微软、Oracle、SAP都处于市场领导者象限,IBM凭借完整的产品布局处在领先位置。Oracle今年试图在未及消化BEA的情况下重新包装WebCenter套件,以避免“同室操戈”的矛盾,但其整个Portal的产品组合上尚缺重要的企业内容管理组件。而在囫囵吞下Sun之后,Oracle的门户策略很可能变得更加模糊。实际上WebCenter自推出后一直让Oracle“心神不宁”,Weblogic Portal原本在中国市场已占一席之地,但纳入Project Fusion的却是WebCenter Portal。需求与愿景之间的差异不仅导致了客户无所适从,而且也搅得合作伙伴要不举棋不定,要不改弦易辙。

  实现企业门户的第二步是找到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建设企业门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方如果掌握了成体系的方法论,并且对行业特征稔熟于胸,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可以一步步引导企业来推进门户建设——这恰恰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亟需的服务。笔者认为,CIO们在评估Portal合作伙伴时应当注重其提供本地化服务的能力而对于实施方来说,选择合适的产品套件将会大大降低实施的风险和难度。如前所述,由于Oracle的多款Portal产品受市场欢迎程度与公司自身的规划并不完全匹配,所以合作伙伴也会在选择支持合适的门户产品上左右为难。毕竟,谁也不敢轻易投资一个将会消失的产品(Weblogic portal),当然也更不敢投资不被客户广泛接受的产品Webcenter portal。

  Enterprise 2.0特征的企业门户与传统的IT项目全然不同。若将之看作是一类信息系统,那么与ERP、OA这些与企业资源、流程紧密绑定的应用相比,它给企业管理留下了更多驰骋的空间,也提高了驾驭的难度——门户的目标、表现形式、功能、服务对象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设定。若将之看作一个“容器”,则它在装进信息、应用、流程的同时,也通过Web 2.0社区装入了整个企业的人际关系和取之不竭,并且可以源源不断创新的,蕴藏在员工脑海里的隐性知识。

  因此Enterprise 2.0的目标能否实现,亦受到许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比如门户建设应当由谁发起,由谁推进?比如制度在Web 2.0社区中如何体现?这些问题不是光靠缜密的项目规划和选一套合适的工具就能解决,项目部署和运营的工作也不是仅凭服务商和信息中心就能合力承担。

  实现企业门户的第三步,也是最关键一步,需要整个企业自上而下秉持开放的心态,勤勉地投入力量,摸索出符合自身特征的社区发展策略,并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的人。从汲取经验的角度,CIO们也不妨多关注供应商们自身的门户建设,“现身说法”往往是最好的例证。

  当企业门户中的互动能够给企业和每个用户都带来价值的时候,Enterprise 2.0才算成立。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