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IP?放在人工智能并不管用
4185
2017-05-02 12:12
文章摘要:在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似乎已经来临。但目前市场中有很多企业仍在走互联网的思路,就是找到一个概念迅速迎合消费者,营销概念、炒作概念,这不叫AI,仍然在步互联网的后尘。

撰文:T客汇 杨丽

国内投资市场每年都在变化。从电商、O2O,再到游戏、视频、VR/AR,还有今年火热的人工智能,资本一直都站在风口上时刻观望。实际上,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冲刷,创业公司死掉的不少,投资人也变得更为冷静。

与国外相比,最近5到10年我们能明确感受到正在超越美国的趋势。一方面,中国的内部市场足够大,提供给本土创业者很多试错的可能性和包容性。另一方面,中外创业者创业就目前来看,其初衷仍大有不同,美国创业相对理性,中国创业者则相对情绪,依赖风口,在这种情绪下重复创业,资源浪费,也同时阻碍着创新的发展。

市场需求VS技术驱动

星瀚资本合伙人杨歌在GMIC2017大会上提到,中美市场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依靠需求来驱动市场,而美国特别向硅谷和波士顿等地更多的依靠技术来驱动。由大公司提出技术需求,中层公司进行研发和产品化,底层的公司包括学校和研究所进行配合,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技术驱动市场的方式。相反,在中国,技术产业化发展速度较慢,产、学、研的接轨还有待时日。

以AR为例,去年炒得十分火热,但很快就进入寒冬期。就像三年前的智能硬件一样,对底层技术的研发不到位,底层技术产品不够扎实如空中楼阁极易垮塌。

而实际上,AI的话题也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变得火热,但对于实际应用的用户来说,他们并不太清楚AI应用了哪些领域,这就说明AI在中国还并不太成熟,业内对AI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仍然用互联网的惯性思维进行IP炒作,并把这个IP当做一种商业模式。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不需要客户知道什么,而是企业要引导他知道什么。

在中国市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市场更多是以消费为导向,更多时候还要看政府政策方针。所以在不同国家行业的发展也有快有慢。

站在AI的风口上做投资需保持谨慎

互联网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互联网阶段,互联网+阶段,以及产业升级阶段。在早期阶还处于摸索期,伴随红利期的到来,出现很多较为成功的创业公司。进入2016年产业升级阶段,如基础物流链这类行业成为投资焦点,经过一年的洗刷,B2B、供应链行业的升级空间已然不大。进入2017年,行业扎堆现象愈演愈烈,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这一切都有陷入恐慌的资本在市场中搅动。

去年,清科数据显示,2016年投资数量并不比2015年少,但单笔数量减少,因为大量资本资金都被投到一些非理性行业中。也就是说,很多依靠高新技术驱动的行业产品无法落地,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最终惨遭淘汰。

毕竟资本十投九不中,但有一成把握,资本也必然尝试。从电商、O2O,再到游戏、视频、VR/AR,还有今年火热的人工智能,资本一直都站在风口上时刻观望。以TMT领域为例,2017年如何将互联网工具化的思路应用到如农业、工业、生产制造、物流这样的传统行业中,以量化数据的思路进行产业升级,这样的企业成为关注点。

除了对趋势风口的判断,杨歌认为,对技术的投资同样也需要关注。在中国市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似乎已经来临。但目前市场中有很多企业仍在走互联网的思路,就是找到一个概念迅速迎合消费者,营销概念、炒作概念,这不叫AI,仍然在步互联网的后尘。真正的人工智能是把算法应用到某个合适的场景下,不过这种场景的实现并非容易,如智能驾驶汽车。相反,像量化金融、供应链这种能产生大量数据的标准化行业中,目前却比较适合AI技术的嵌入。

当然,资本投资不能将思维将僵化在互联网行业,更需要环顾外围资源。以生物技术为例,2014年的一项诺贝尔奖颁给了人类编译基因的科学成果,市场前景可观。目前来看,国外VC市场对生物技术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仍未深刻影响市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