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还未真正落地,CIO表示心好累 | 研报
6724
2017-06-21 13:15
文章摘要:CIO们在苦苦冥思,2017年究竟哪些领域才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又会在哪些技术领域出现颠覆性的技术转型?

撰文:T客汇 杨丽

下篇:

调研数据显示,在下一阶段的新技术应用方向上,对于大数据应用,40%的企业表示热情较高,11.5%的CIO表示非常高;对物联网的应用,39.2%的企业表示倾向性较高,9.2%的企业表示非常高;对B2B电子服务,39.2%的企业表示较高的热情,8.5%的企业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

显然,在CIO心中对新技术也有排名,那么将希望寄托于大数据、物联网和B2B电子服务实现进一步信息化可否为企业带来新的转机呢?

先看三大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

应用场景缺乏,技术门槛高,大数据无法落地

1、大数据应用仍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就目前来看,在大数据应用的五个主要核心环节中,从数据的获取、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到数据可视化,企业CIO目前对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据的预处理和存储这两个环节,占比高达63%。

2、63.5%的企业CIO表示将利用大数据提高企业决策速度,57.3%的企业表示将会利用大数据服务提高生产作业的安全性,这说明CIO们对于利用大数据实现何种服务已经有较为明确的规划。

3、从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上看,50%(经过验证)的企业已经将大数据服务应用于市场营销端的数字传播和舆情监测,45.7%的企业已经将大数据服务引入质量控制端的良品率提升和合理设计,33.7%的企业已经在大数据引入战略决策管理端的管理控制和经营决策。

4、当然,目前阻挠大数据成功落地的因素有很多,51.1%的企业表示,大数据技术难度高阻碍了大数据进一步的应用和尝试,42.4%的企业对数据相关人才的匮乏表示无可奈何。

能源技术滞后,物联网生不逢时

1、在物联网实践过程中,技术是第一实践路径。数据显示,55.1%的CIO关注无线通信技术,53.9%的CIO关注无线传感网络,47.2%的CIO关注网络与移动网络。

2、CIO也会遭遇物联网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52.8%的CIO认为能源技术滞后,47.2%的CIO认为安全解决方案缺失,而33.7%的CIO认为感知技术的缺失与阻挠了企业物联网项目的成功实践。

3、未来,56.3%的CIO将基于智能互联产品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支持企业转型。

B2B逐步更迭,SaaS化、智能化成为关键词

1、调研数据显示,67.8%的CIO认为B2B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控制了生产成本。59.8%的CIO认为B2B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企业销售能力。

2、在B2B实践方面,69%的CIO选择第三方电子平台开设旗舰店,56.3%的CIO则选择第三方垂直电商平台,与公司上游或下游伙伴形成供销关系。从根本上讲,企业一般选择成熟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作为切入点,一是增加企业的IT渠道,二是增加B2B服务的经验,本质上还是B2C的方式,在获客方面的效果更加突出。

3、在B2B应用方面,49.4%的CIO选择信息抓取工具,40.2%的CIO选择进存销软件,还有40.2%的被调研者选择即时通讯软件。

4、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将迎来六个变化:一是传统巨头电商化,二是从信息平台转为链接平台,三是从商业智能到人工智能进化,四是地方特色产业链集群出现,五是逐渐做到产业纵深的All-in-one,六是B2B的SaaS化。

除此之外,社交网络、VR、Fintech、AI、认知学习等新技术的崛起和商业化道路的不断尝试,不仅在当下可间接为企业增产提效,还有望在未来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当然,越是便捷的新技术服务,支撑其运行的应用架构也分散、复杂。无论是部署在IDC机房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还是前端的应用程序,都离不开IT团队的共同努力,而CIO在扮演决策者形象的同时,在应对新技术学习和实施方面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首要。

报告下载链接:https://www.fangcloud.com/share/066b74c01686566350b1537c5d#d/116000084790/f/116001469027/action/show_page_1497842283962

以下图片仅是报告部分截图,预知《2017年CIO生态实践研究报告——新技术篇》的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人称T客,或持续关注T客汇网站。

1.jpg

4.jpg

11.jpg

12.jpg

13.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