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携手拓维信息与ONA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1384
2023-06-06 16:18
文章摘要:在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下,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教育大国迈入教育强国,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题。

4月22日,在第81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期间,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ONA)、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举办的“开放创新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暨F5G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盛大召开,来自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华为公司、拓维信息、ONA,以及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等参加了论坛活动。

会上,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2.0、开源鸿蒙智慧教育全场景联合解决方案、《智慧教育F5G全光网设计指南》、《智慧校园F5G全光网络精品案例集(普教版)》、《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白皮书》重磅发布。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夏国明,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总裁卢永平,拓维信息副总裁、开鸿智谷总裁解伟俊分别为大会致辞;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教育行业总经理郭金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黄荣怀,华为云教育解决方案总经理唐国军,天津市河西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数据信息部主任李伟,开鸿智谷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总监谭秋桂分别做主题演讲;ONA副理事长高洪福、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专家朱立新、徐州市电教与装备发展中心网络中心主任朱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副总工程师郭红艳分别就F5G的创新与应用进行了深度分享。

现场260余位嘉宾参会,超过8000人观看了线上直播,会议圆满成功,并取得丰硕成果。

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速,技术创新结合场景应用成为关键驱动力

从2012年教育信息化的“三通两平台”,到2018年教育信息化2.0的“三全两高一大”,再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伴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变革期。如今,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夏国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育装备的升级已被公认为是增强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和加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秉承‘联接产业、关注市场、服务会员’的理念,以推进教育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为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助力企业成长,为推动实现教育强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教育领域,华为利用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优势,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了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学校的在线教学和数字化运营提供了可靠保障。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推动着人类社会加速向“数字经济时代”迈进。在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下,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教育大国迈入教育强国,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行业客户,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华为一直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努力。

第一、有战略,华为的发展受益于教育,也受益于接受了教育的人,华为人对教育行业有更特殊的感情,华为希望通过发展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人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让数字人才源源不断。

第二、懂行业,多年来华为一直持续投入,跟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理解教育行业需求,通过构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教育网络、智慧教室、实训室等方案,联合业界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方案与服务,推动教育数字化健康、繁荣发展。

第三、有技术,华为拥有开放创新的技术体系,支撑数字化转型持续安全发展。华为响应国家号召,发展“根技术”,如芯片,有鲲鹏和昇腾,操作系统有鸿蒙和欧拉。基于这些根技术,打造创新性的科研算力平台、高品质万兆校园网、F5G全光校园、鸿蒙教室等教育解决方案。

第四、有产品,华为拥有教育数字化所需的最全的产品、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体系,华为通过终端、网络到云的端到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撑教育新基建。

拓维信息副总裁、开鸿智谷总裁解伟俊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新技术、新理念与教育正走向深度融合。作为国内开源鸿蒙操作系统教育领域的领导者,拓维信息旗下的开鸿智谷与华为一道,共同打造了基于开源鸿蒙的智慧校园、家校共育综合解决方案,推出了业界首个教育行业的功能操作系统,以及业界第一个基于鸿蒙的教育专属终端,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数据支撑,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家长的个性化报告需求。未来,拓维信息将依托开源鸿蒙底座,用数据赋能教育升级,同时也欢迎更多的生态伙伴加入进来,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教育行业总经理郭金亮在《开放创新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华为已经与教育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上,华为已经与全球近2200多所高校开展了ICT学院的合作,其中包括国内高校400多所,每年培养学生超过20万人;在科研创新上,华为已经与国内约100所高校展开1500多项科研创新项目;在信息化上,产品与方案服务于全国全部省教育厅和超过半数的市区县教育局和2000所以上的高职校。华为将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上提供科技创新支撑,积极推动智慧教育新生态的形成和发展,在政策、理论、产业上贡献自己的数字化能力。”

教育数字化首先需要升级改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数字化环境,让高速网络进校园,建立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平台。为此,华为正在持续通过开放创新的技术体系、产品、方案与服务能力,支撑实现“智能重构教育,创新联结未来”的愿景。华为基于自身云、网、端的能力,已经构建出“五个一”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即“一块屏,一张网,一个平台,一朵云和一个入口”,与此同时,华为通过 “根技术”能力打造,致力于用数字技术推进平等优质教育,驱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做有温度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华为也在积极携手伙伴开展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和实践,并支撑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上海市教委、宁夏教育厅、天津河西区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等客户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黄荣怀在《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助力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教育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创建数字化资源,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适应性选择;二是利用数字工具、互联网环境和信息平台,优化和变革教育教学过程,并改善学习者的体验和绩效;三是利用数据资源和可信算法,来提升教育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以技术创新来协助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转型涉及在教育系统中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数字化,并确保业务、数据及信息链共享和各要素协同发展,因此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以场景驱动的创新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比如,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的建设,可以实现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间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联接,为提升区域智慧教育质量赋能。”

打造全新教育息壤数字平台,为教育数字化提供基础支撑

2020年,华为正式发布教育息壤数字平台,息壤之名源自《山海经》,原意指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华为希望打造教育行业的堤坝、黑土地,打造有生命力的教育行业数字平台,通过软硬件平台+技术+合作伙伴的生态,抵御各种不确定性。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演进,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此次论坛上,华为也隆重发布了教育息壤数字平台2.0。

教育息壤数字平台2.0除了进一步深化了1.0的教育数据中心、教育AI,还新增了鸿蒙物联中心、教育内容生产线、教育应用市场、 互动教学平台、华为云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平台等五大新功能,分别覆盖了教育设备设施的管理、教育资源的生产、教育应用的管理、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环境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华为云教育解决方案总经理唐国军在《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当前,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教育数字化基本面问题、优质教育均衡问题和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问题。基于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构建的核心能力,打造了教育数字基座、云端学校互动教室和鸿蒙青少年人才培养三大方案。

在教育数字基座方面,华为打造了以教学为核心的标准化开放平台。华为将聚焦打造教育行业数据标准、鸿蒙物联规范,打造内容生产线、教育AI、教育低代码开发平台、教育应用市场等核心能力并开放,我们明确不做具体教学应用,并开放接入各家厂商的教学设备。华为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联合广大教育应用、设备、技术、服务伙伴一起加速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

在云端学校互动教室方面,华为首先是发挥网络侧带宽专项业务保障优势,同时以华为云会议为基础,开发了互动教学平台以满足混合式教学的不同互动场景,通过这两个核心能力,打造本地主讲教室+云端远程教室、打破物理边界的如同在一个大教室上课的体验。

在鸿蒙青少年人才培养上,华为发挥自主创新产品的优势,基于华为云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平台开发出自主创新产品对应的课程和实验场景,满足市级统一信息化、人工智能等课程,区级的青少年科学实践教育基地,校级特色人才培养兴趣班等需求。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数据信息部主任李伟在《天津河西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经验分享》中表示:“河西区正在牢牢把握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契机,紧紧围绕利用智能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核心,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此,河西区从构建智慧坚实教育保障、提升智慧教育供给能力、探索智能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智能教育课程建设、发挥智能教育育人功能、形成智能教育服务体系、凝练智慧教育河西特色等七个方面出发,持续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接下来,河西区将把智慧教育建设贯穿到区域教育的全过程,探索创新物联化、智能化、图谱化、智慧化的教育新生态,走好智能时代下教育新形态、新模式的实践之路。”

作为教育息壤平台2.0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拓维信息还隆重发布了“开源鸿蒙智慧教育全场景联合解决方案。”开鸿智谷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总监谭秋桂在《开源鸿蒙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开鸿智谷以开源鸿蒙为技术底座,推出“教育在鸿OS发行版”,并依托发行版分布式、软总线、万物互联、数据可信等特性,赋能教育行业生态伙伴;同时构建了以在鸿学生终端为核心设备、以华为息壤数字平台为统一平台的智慧教育生态群,并通过数据赋能和应用场景驱动,可以实现校园设备智能互联、个性高度适应、数据高度共享、系统高度安全可控的现代化数字校园,进而助力构建家校社共育新模式,推动精准教学、智慧体育、智慧考场等应用的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全面支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F5G全光网络,为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其中,F5G千兆光网凭借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伴随着教育新基建的持续推进,F5G千兆光网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正在成为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ONA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洪福在《F5G全光网络,推动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教学模式创新、低碳校园生活和数字资源可信,正在带来高质量网络诉求。为了进一步推进F5G全光网络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2019年10月成立的ONA正在致力于构建F5G全光产业生态,并积极参与打造包括国家主干网、省市主干网、市县教育专网和校园接入网在内的F5G@教育整体方案架构。在此过程中,ONA将着力在研究新应用、孵化新方案、推进新标准等方面。”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副总工程师郭红艳对《智慧教育F5G全光网设计指南》进行了深度解读:“智慧教育F5G全光网设计指南作为业界首个针对智慧教育F5G全光网络的设计指南,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一是对智慧教育F5G全光网这种基于PON技术局域网的组网方式进行了全方位介绍;二是提出了智慧教育F5G全光网的设计参考,介绍了不同规模的校园建议采取的组网方式,并描述了F5G全光网中各个部件的选择及设计原则;三是对智慧教育F5G全光网智能化设计进行了说明,以帮助设计院或施工方更有效率地进行校园F5G全光网系统的设计及实施。”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专家朱立新对《F5G区域智慧教育专网白皮书》进行了深度解读:“区域教育专网是指把同一地区或者同一城市内所有学校、研究机构、本地的教育机构通过网络互联,使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达到整体信息化集成运用的宽带网络。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教育专网是区域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座”。而F5G全光网在支持区域教育专网的建设中,扮演着助推者与支持者的角色,其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绿色低碳的特点与区域教育专网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建设目标一致。因此,F5G区域教育专网的建设,可以为虚拟实训、学习环境智联、智慧云考场、家校共同体、教师研训、智慧评价等典型教育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支撑。”

徐州市电教与装备发展中心网络中心主任朱强在《徐州市区县级F5G教育专网建设案例分享》中表示:“徐州市县区级教育专网采用F5G全光网技术,具有技术先进、管理简单、运维便捷等特点,为县区级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安全、高效、经济的网络数字底座。F5G教育专网支撑智慧课堂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微课、教案、导学案、习题和模拟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高一、高二年级基于平板学习终端的混合式学习,以及全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足量供给,同时高中、初中学校实现了网上巡课、听课。如今,区县级教育专网的建设已经带来了三大改变:改变管理思维、改变教育模式和改变服务理念。”

进入2023年以来,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将“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趋势下,华为将秉承“智能重构教育,创新联接未来”的理念,针对学生、老师和学校的需求,与各领域的优秀合作伙伴强强联合,构筑一个多样、繁荣的ICT生态圈,通过开放、创新,持续助力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