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管理(MDM)厂商优劣分析:华为MDM篇
8760
2016-05-31 18:40
文章摘要: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yle="text-indent: 2em">产品简介

华为移动设备管理(MDM)平台主要嵌套于其自带设备(BYOD)整体解决方案之中。华为公司凭借在网络通信领域和网络安全的技术积累和优势,在自带设备(BYOD)方案中融合了AnyOffice移动办公客户端、SVN2000/5000系列的SSL/IPSec一体化VPN硬件网关设备、SACG、兼具防火墙和UTM功能的USG2200/5100/5500设备、统一策略管理(含MDM)服务器以及移动企业应用平台(MEAP)。


其中,统一策略管理平台能够在整个组织内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为各种用户提供优秀的经管体验、支持多种设备,符合安全和业务要求。平台能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不同的设备类型、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策略,确保对企业资源的安全访问,同时实现了移动设备管理(MDM)的策略集成。


MDM是统一策略管理平台的一个核心组件,通过MDM管理可以避免用户在移动终端上操作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防止移动终端不慎丢失后造成数据泄露。MDM管理包括如下方面:资产管理和策略管理、设备硬件控制、“越狱”检测、远程锁定/GPS定位/远程擦除、数据备份和恢复、应用一键配置、企业应用商店、自助管理Portal等。


除BYOD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外,华为还提出了“泛BYOD融和网络解决方案”,它是站在企业网络的角度,关注在应用移动化的趋势下,基础网络和安全如何应对移动性带来的各个方面的挑战,实现任何人、任何设备在任何地方接入公司企业网络的时候,都能获得一致的策略和访问体验。华为泛BYOD融合网络解决方案将华为终端(AnyOffice)、基础网络(主要是WLAN产品)、管理(Policy Center、eSight、MDM)整合为了一个端到端的BYOD融和网络解决方案。


yle="text-indent: 2em">品牌定位与发展优劣势

华为联合近30家合作伙伴共同成立BYOD移动办公产业平台。该平台的成立标志着华为将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共同为企业客户提供满足移动化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BYOD移动办公平台是针对企业移动化领域所成立的一个合作伙伴平台,通过联合各行业的顶尖的移动应用开发商,来共同为客户提供涵盖移动政务、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移动金融、移动电力和能源等各领域端到端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品牌发展优势:


(1)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华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渗透,对于其推广BYOD解决方案及涵盖的移动设备管理(MDM)产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 能够提供移动信息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华为公司凭借在网络通信领域和网络安全的技术积累和优势,可提供涵盖软硬件及服务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BYOD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和泛BYOD融和网络解决方案,其中均包含移动设备管理(MDM)功能。


(3) 丰富的渠道和客户资源。从2009年起华为就开始BYOD实践,截至目前已面向全球410多个办事处、15个地区的15万员工提供Push Mail、移动电话会议、业务审批等多种BYOD办公服务。广泛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对于推广其BYOD整体解决方案及涵盖其中的移动设备管理(MDM)十分有利。


品牌发展劣势:


华为的整体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比较适合大型企业,而对中小型企业的适应性弱。华为的BYOD解决方案为涵盖软硬件产品在内的整体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整体购置成本较高。大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承受力,而且对于移动信息化规划较为长远,比较适合引入华为BYOD解决方案,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目前的需求程度不算很强。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