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2013上云端,.NET开发、
1618
2016-05-31 18:58
文章摘要:微软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正在跳脱IDE的工具性思维,转换成『开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微软总部测试部门总经理,也是曾任开发Visual Studio(以下简称VS)开发团队总经理的ShankuNiyogi表示,微软正在逐步将DaaS(Development as a Service)的概念推广给开发者,未来,VS将提供「开发服务」,而非仅止于「开发工具」




       微软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正在跳脱IDE的工具性思维,转换成『开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微软总部测试部门总经理,也是曾任开发Visual Studio(以下简称VS)开发团队总经理的ShankuNiyogi表示,微软正在逐步将DaaS(Development as a Service)的概念推广给开发者,未来,VS将提供「开发服务」,而非仅止于「开发工具」。其出发点,就是日前推出的VS Online。

        ShankuNiyogi表示,VS Online可以依不同的开发需求,让开发者的开发、除错、测试以及部署程序的整套流程,都在云端进行,因此,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甚至不需要在本地端安装VS开发环境,对于项目管理者,也能更轻易地在远程掌握版本管理和开发进度。

 

       开发目标平台与应用趋于多样,以服务为核心更能满足开发者



        同时ShankuNiyogi也坦言,许多企业仍会将程序代码视为企业机密,对于将程序代码置于云端,常会抱持着疑虑。因此,VS Online也允许用户仅使用部分功能,例如项目管理、敏捷广告牌等功能,再搭配存放于企业内部的程序代码,来进行程序开发。

 

        由于开发语言、开发目标平台、以及应用程序的类型已经日趋多样,对于开发流程的管理也渐趋复杂,ShankuNiyogi表示,微软希望VS Online能成为微软「开发即服务」(Development as a Service)概念的出发点,无论项目管理者或程序设计师,都能依据不同的应用规模与应用类型,在云端取得必要的开发资源、函式库,以及相关的辅助功能。



         IDE的精神就是整合,包括设计与美工团队



       而ShankuNiyogi也表示,VS必须变的更灵活,更高度整合,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开发需求。他指出,微软近年强调的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功能,就是希望能让程序设计师和项目经理,同步纳入到开发流程中,在一个开发平台上达成对话,完成更有效率的协同开发。

 

        同时,面对越来越快速的产品推出周期,不只是项目经理、程序开发者必须有对话平台,他认为,包括用户接口设计人员、美工团队,也必须将之纳入到开发流程中。因此,在2012年8月,微软推出了Blend for Visual Studio这套工具,作为衔接设计人员以及程序开发团队的中介平台。

 

       ShankuNiyogi说,美术设计是一个高度专业的领域,那些在Photoshop上操作娴熟的设计师,不会希望换一套设计工具。因此,微软的Blend希望提供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中间,一个更便利的平台,而非提供一套新的设计工具。

 

        将开源思维纳入IDE,VS广纳开源工具以及开源函式库



       此外,再越来越多开源程序代码、开源IDE可供开发者使用的同时,VS要成为开发服务提供商,也不能置身事外。ShankuNiyogi解释,微软的开发环境,与开源程序代码的概念并非对立的,例如微软新推出的Visual Studio Online,其实就整合了许多开源工具,包括版本管理的git,就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开源版本管理工具。此外,包括VS对网页框架node.js的支持、对跨浏览器javascript函式库JQuery的支持,都是VS整合开源程序代码、开源工具,让VS的功能更完善的例子。

 

        ShankuNiyogi认为,开发环境IDE的第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要义就是整合(Integrated),因此更要广纳各种开发的可能性。例如,微软的ALM工具也开始支持Android以及iOS的开发,不会只将服务对象放在微软体系下的应用程序而已。ShankuNiyogi认为,微软以提供服务,来取代传统提供工具的想法,更能让不同的使用者,更灵活地取用开发资源开发。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