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百度、阿里的产品经验,总结成了这9个产品设计方法
3976
2016-05-31 19:56
文章摘要:  三十六行,行行有门道。混迹互联网多年,参与了不少的产品项目,见过不少产品经理,面过不少产品候选人,同样也接触了不少以产品自居的同事。这次将这些见闻结合起来思考,梳理了九种常用的产品设计方法,分享给准备入行产品的同学,以及有多年产品实战却没有总结成方法的产品经理们。   一、产品设计有方法吗?   


  三十六行,行行有门道。混迹互联网多年,参与了不少的产品项目,见过不少产品经理,面过不少产品候选人,同样也接触了不少以产品自居的同事。这次将这些见闻结合起来思考,梳理了九种常用的产品设计方法,分享给准备入行产品的同学,以及有多年产品实战却没有总结成方法的产品经理们。


  一、产品设计有方法吗?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不免在心里嘀咕:


  人人都可以是产品经理,没什么方法。


  产品经理门槛很低,没什么专业技能和方法。


  程序猿代码写不好,转去做产品经理。


  射鸡师设计做不好,转去做产品了。


  互联网是个趋势,想要从事互联网但什么都不会,去做了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就是写文档画原型的。


  .......


  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产品经理是具极具专业性的。真正的产品开发,是以产品设计为起点,同时所有资源都是围绕产品经理推进的。


  可以肯定的回答,产品设计是有方法和套路的。


  二、产品设计的九个方法


  人有一半的时间在走路,应留有一半的时间来思考。最近在准备一套内部的系统培训,正好逼迫自己来总结梳理。如下总结了产品设计的九个方法,来自于不同的项目经历,当然在使用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切换。


  方法一、 场景还原


  顾名思义,描述一个用户故事场景或画面,通过问题来还原场景,进行有的放矢的设计。


  这里有几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即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遇到什么问题。注意不是产品经理或老板臆想出来的场景故事,也不是意淫的需求。


  5W2H是著名产品创造分析法,源自于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结合互联网产品设计特性做了简化,个人推出4W1H法。


  Who——什么人;


  Where——什么场景下;


  why——什么目的;


  why——遇到什么困难;


  how——期望如何帮助。


  方法二 、角色扮演


  类似演员的自我修养,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就是角色扮演,即基于用户的维度进行思考行事,模拟用户的操作,具有同理心,了解用户的心智模型,让用户感受到“Don’t Make Me Think”。


  只有具备同理心,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和痛点诉求。有个精神病研究者为与一个整天打着伞蹲在墙角不吃也不喝的患者沟通,自己同样去打伞到墙角蹲了几天,后来患者主动跟研究者沟通,才知道原来患者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蘑菇。


  关于角色扮演,业内的大佬们也都是极为推荐的。小马哥提出做产品要像小白用户那样思考;张小龙说过把产品做简单,自己先变傻,怎样让用户用得爽?简单的方法是把自己当作傻瓜来做产品;周鸿祎说做产品体验先把自己切换到二傻子模式。乔布斯也用这方法,他能瞬间把自己变成傻瓜。我要5-10分钟,马化腾大概1分钟。


  你一旦能够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能看到自己产品的很多破绽,也就能看到更多的机会。


  方法三 、跨界模仿


  设计是个综合学科,产品设计更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横向的综合摄取。


  跨行业和跨界,是设计的常用方法,这在产品设计中也同样适用。跨行业借鉴,如象形/仿生等;同行业吸取,如流程/交互/视觉方面。汉字的由来,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文字,就是将自然生活中的形象抽象为文化设计。还记得豆瓣电台的收音机思路的设计吗?


  跨界模仿,产品设计中最牛逼的要属电商平台中的“购物车”了,这个形象和概念,非常形象的将生活中的东西模仿到线上,既贴合业务场景又易于用户理解;


  同行吸取,最早出现在twitter和微博中的@,后续引申到所有社交产品以及一些团队协作产品中;数据可视化的一大方向就是将数据形象化的呈现。


  方法四 、直击人性


  产品设计最原始的出发点,是满足人类的某个人性的诉求,最好的产品从来都是直击人性的弱点的。


  佛教中提到人的六大弱点:贪(贪婪、执着),嗔(生气、愤怒),痴(愚痴、痴迷),妒(妒忌、嫉妒),慢(傲慢、炫耀),疑(怀疑、否定),与电影《七宗罪》里面的天主教所指的人性弱点本质相同。


  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网站,是色情网站,食色性也。微信里面有很多基于人性弱点的产品观,比如:人是懒惰的;人是跟风的、别人都在用,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人没有耐心;人不爱学习;人们对随机好奇等。


  到这里留个问题,团购网站满足了人性哪个弱点?游戏等级满足了哪个人性弱点?你所做产品又满足了哪个弱点?


  方法五、 回归本质


  做产品,既要脚踏实地,也要时不时的仰望星空。遇到迷茫时,回归本源,回归初心,回到事情的本质,把握核心的诉求。


  我们在研究产品,分析需求时,更需要透过现象,看到实物的本质,看看需求背后更本质的诉求是什么。不要只问到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而忘了本质是想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经过简单、复杂、简单的升华三个阶段。对业务本质的掌握,是理解最核心的业务流程和机制;对需求本质的理解是用户背后真正的诉求和目的。


  对于本质理解,邓小平这位新中国最伟大的产品经理,他把握了最本质的东西。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方法六 、创新组合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创新和发明。


  创新,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发明,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


  创新组合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设计方法,产品设计非常值得借鉴的方式。在Iphone的诞生前,成熟的触屏技术、软件技术和手机技术这些都已经存在,但是乔布斯通过艺术的方式把这几个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开创了手机的新时代。


  用于抽水的蒸汽机,加上马车轮子和货箱的组合,创造了火车;当下流行的新能源汽车,也是汽车加电池和互联网的组合。


  方法七、 流程简化


  让产品更简单高效,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更低,是产品设计优化和迭代的常用方法之一。


  每增加用户一步操作,就增加流失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和数据预测用户的行为,替用户做准备或帮用户操作。


  互联网行业的表单,从表单项目的精简,到表单展现的时机,到表单的响应式交互,以及表单内容的预激活等,都是为了让表单提交流程更简化。前面提到用户是懒惰的,优秀的产品流程都应该更简化。


  方法八 、用户之声


  最终为产品买单的是用户,只有用户满意愿用,产品才具备价值和意义。不论是前期调研,中期的用户测试,以及产品上线后的用户反馈,都需要倾听用户之声。


  当然不能简单的一听了之,因为有时用户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不出想要什么。如乔布斯所说,用户不可能说出下一个伟大的产品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建立一套良好的体系,以了解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人也有相同的需要。


  了解用户之声,就需要做用户研究。可以是定性的本质发掘,也可以是定量的统计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访谈/观察/焦点小组/眼动测试/用户故事版;渠道包括:在线反馈,客服电话,论坛,社交渠道,舆情系统,问卷网等。关于用户之声的案例,腾讯有10/100/1000法则,淘宝有VOC/论坛/商家大会/在线反馈等。


  方法九、 数据之美


  大数据时代,人类从IT进入DT时代,产品设计更加注重数据驱动。数据不光可以检验产品设计的效果,更能探究潜在的需求和趋势,为产品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简单来说,数据可以发现问题验证问题,可以预测趋势发掘需求。这里的数据,包括用户行为数据和业务成交数据。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用户的行为轨迹更加全量和全面,更加精准。从之前单维度的抽样,变成了多维度的全量综合,从之前各种假设条件既定下的理想化分析,变成了社会环境下的全面考虑。


  数据的呈现可以是复杂网络,可以是点击热力图,可以是成交转化漏斗,可以是趋势占比等,丰富的数据和丰富的展现,这些都是产品设计的利器。


  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社会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服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获取并留住用户,那么所有的活动开展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在产品设计时,必须从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出发,围绕用户进行产品设计,而不能让用户去适应产品。无论产品的使用流程、信息架构、人机交互方式,视觉呈现等,都需要考虑用户的习惯和心智。简单来讲,就是在做产品时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而不是站在开发者(包括产品/设计/研发/运营等角色)的角度上来看。


  如果没有“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开展,以上所有方法都是瞎扯淡。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