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市场传闻,宏碁将收购方正部分业务,包括方正科技内容和个人电脑业务,虽然这传闻到下午场的Acer全球战略新闻发布会上就被打破,但这已不是方正科技首次传出类似传闻了。早在2006年底和2008年下半年,就已经传出它会被戴尔、海尔或联想收购。
随着经济形势、市场状况的变化,方正科技旗下PC业务的价值已发生巨大变化。2006年底,方正科技还被视作国内第二大PC厂商,而据IDC最新报告,方正科技目前PC发货量已跌出前三名。此消彼长之下,传闻中的收购出价也出现大幅缩水。传2006年底戴尔收购的价码在8亿美元以上(当时相当于54.62亿元人民币)。而昨日传出的最新收购价,一为3.9亿元,一为13.9亿元。这充分反映出,业内对方正科技PC业务的盈利能力评价不高。
有广州的IT业人士认为,方正科技的PC业务“不挣钱”,公司想出手很正常。但是卖又卖不了好价,如果不卖,其PC业务盈利不乐观又叫人头痛。
面对联想成功国际化,惠普、戴尔、宏碁的中国本土化,方正科技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丧失了其“二哥”的地位:2007年方正电脑业务毛利率为5.46%,PCB电路板业务则高达29.23%。2008年,电脑业务占方正科技主营收入的比重从07年的91.64%下降到08年的84.02%,销售量下滑严重致使销售额同比降低20.77%,且年毛利率也不足6%。去年,公司PC业务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高达84%,但其毛利率仅有4.99%,9800万元的净利润比2008年的1.24亿元下降非常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就外因而言,方正电脑的陨落受国际金融危机、一线城市的PC市场增长乏力、竞争对手的逼迫式打法的影响。内因则是,方正当年没有抓住笔记本的发展机遇,其渠道模式缺乏新意,在新兴PC卖场上没有投入,方正无休止的人事变更尤其是核心团队不稳定影响了PC业务发展,“PC是计算机行业最底端的业务,进入门槛极低,这个行业更多是靠规模效应和渠道能力来决定的。方正科技的盈利能力一直不理想,终其原因,主要就是管理能力和产品线的问题。”民族证券分析师张凯说。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认为PC业务两大核心技术被英特尔和微软垄断,不可能给方正集团带来根本性的突破,PC厂商应转移业务重点。去年方正的战略重点放在了多层电路板上,“公司将打造集PCB、系统板产品及PCB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产业新集群,最终形成公司PC与PCB齐头并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格局。”魏新指出,今后方正集团将坚持支持IT、医疗医药和房地产三大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21日,方正集团正式推出方正IT子品牌,涵盖IT制造、行业解决方案和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等方正旗下所有IT产业。在方正IT的业务板块中,除了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以及PC业务外,还包括了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报纸、杂志的电子出版系统,计算机字库等等诸多解决方案。主管IT产业的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说,方正IT未来三年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IT服务商,要改变人们对方正固有的PC制造商印象,塑造方正“大IT”的品牌形象。
在家电业资深观察家于清教看来,摒弃重复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务,转向以内容、技术、标准为核心的产业链话语权竞争,是不少IT厂商未来的发展路径。为降低成本,“代工之王”富士康都开始谋求转型欲将自己的制造优势化为产品优势。
但是,业界专家并不看好方正科技的自救,主要原因在于,方正集团这些年开展多元化扩张以来,业务重心已经不仅仅是IT,目光逐渐拓展至医疗医药、钢铁、证券等行业。而PC利润的下滑更是使得方正科技在方正集团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因此未来如果方正科技不能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上,方正集团很有可能将其出售。东方证券分析师童胜认为,公司已经错过了前几年从PC硬件厂商转向系统集成商转型机会,未来前景还主要依靠的PCB(通用线路板)业务的发展。
也许,昨天宏碁与方正科技达成的战略合作对目前的方正而言是最好的局面。宏碁与方正将在产品、渠道、研发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化合作。宏碁希望通过与方正的合作,进入中国PC出货前三甲的位次。但双方强调,在产权方面,将保持独立性,且不会相互参股。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