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报告客观解读信息社会发展特征
3791
2016-06-04 18:12
文章摘要:  7月30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走进信息社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这是国内首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报告。该报告初步建立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信息社会发展指数(ISI)和测评体系,适用于对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分析和历史对比分析。报告对全国及各地区信



  7月30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走进信息社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这是国内首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报告。该报告初步建立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了信息社会发展指数(ISI)和测评体系,适用于对地区之间、国家之间信息社会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分析和历史对比分析。报告对全国及各地区信息社会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全面解读。
 
  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信息社会总体指数为0.3929,整体上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加速转型期。北京和上海两地信息社会指数字2008年起超过0.6,作为第一梯队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天津、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有望再“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进入信息社会的准备。

  报告认为,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社会是信息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信息社会发展大体上可分五物的阶段,即起步期(ISI值仔0.3以下)、转型期(0.3-0.6)、初期阶段(0.6-0.8)、中级阶段(0.8-0.9)、高级阶段(0.9以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信息社会发展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面临不同的任务和问题。中国信息社会指数在2008年超过0.3,又起步期转入加速转型期。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会集中体现,政府、企业、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对现状与趋势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一股脑对,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

  报告针对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和服务型政府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测评,研究提出了关于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十个基本判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