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安全管理还须行之有道
3563
2016-06-04 19:19
文章摘要:  手机安全市场固然乱象频频,但激烈竞争之下的手机杀毒软件市场也是问题重重。相信不少人对于去年的瑞星杀毒造假案记忆犹新,但这一案件似乎并未带给业界应有的警醒,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又曝光了卡巴斯基代理公司“诱杀”事件,尽管对于案件的实情,各方各执一词,问题尚扑朔迷离,但其恰如一枚导火索,引爆了手机



  手机安全市场固然乱象频频,但激烈竞争之下的手机杀毒软件市场也是问题重重。相信不少人对于去年的瑞星杀毒造假案记忆犹新,但这一案件似乎并未带给业界应有的警醒,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又曝光了卡巴斯基代理公司“诱杀”事件,尽管对于案件的实情,各方各执一词,问题尚扑朔迷离,但其恰如一枚导火索,引爆了手机安全软件市场的信任度这一重磅炸弹。无论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误杀,监守自盗的投毒,还是令人愤懑的恶意扣费,抑或是蛮横无理的禁止卸载,一系列问题,将杀毒软件市场的问题暴露无疑。

   泛滥的手机病毒已经让用户深受其害,手机病毒软件商又暴出重重问题,消费者情何以堪?小小的手机桌面成为各个手机病毒施展伎俩的舞台,成为病毒软件商追逐利润的战场。重重问题包围之下,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的安全管理成为一大问题。具体来说:

   手机安全软件市场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一方面要针对病毒的特点研究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杀毒软件,另一方面应规范市场发展,肃清行业乱象,促进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普通用户则应提高安全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杀毒软件。在选择杀毒软件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品牌影响力比较深、知名度比较高的杀毒软件。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手机的系统、配置等特点,各选所需。当然,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尽量少浏览非法网页,不到不太知名的小网站下载应用程序等等。简而言之,预防在前,杀毒灾后,将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维护手机屏幕的一方净土。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