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角度看英国脱欧对科技、创新的冲击?
4212
2016-06-25 07:35
文章摘要:英国成为第一个脱欧的国家。 英国正式脱欧,在此之前的民调显示,「留下」和「离开」欧盟的意见持续很久。但来自科技与新创产业的意向是非常明确。 根据《卫报》指出,一项针对伦敦科技游说团体做的民调,反对脱欧的比例高达 87%,而《Business Insider》针对科技业执行长与律师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业界人士担心英国
屏幕快照 2016-06-25 上午7.31.49

英国成为第一个脱欧的国家。

英国正式脱欧,在此之前的民调显示,「留下」和「离开」欧盟的意见持续很久。但来自科技与新创产业的意向是非常明确。

根据《卫报》指出,一项针对伦敦科技游说团体做的民调,反对脱欧的比例高达 87%,而《Business Insider》针对科技业执行长与律师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业界人士担心英国脱欧,这会让人才招募、资金筹措变得更困难,并且增加企业营运成本,甚至连智慧财产权都会受到影响。

创新受到冲击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还在起步阶段的创新行业。伦敦是欧洲的创新大本营,有 18 家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新创于英国创立,包含热门音乐服务 Shazam 和食物运送服务 Deliveroo 。作为欧盟会员国,英国科技公司可以自由接触 5 亿名欧洲大陆消费市场,同时也让欧洲科技人才享免签自由移动,然而一旦脱欧,过去身为欧盟会员国的种种优势将不再。

根据《卫报》报导,包含起源于欧洲的通讯软体 Skype 在内,有超过 200 名科技企业家连署反对英国脱欧,认为脱欧将对新创产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除了新创圈,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知名半导体公司 ARM 也针对英国脱欧议题回应:「ARM 是一间全球企业,有 10% 的员工分布在欧洲,包含法国、德国和芬兰,因此倾向支持英国续留欧盟。」

加剧科技人才短缺
英国脱欧为什么会引起科技产业如此大的反弹?首先,脱欧后,英国科技产业在招募人才上将更为困难。英国毕业生招募公司 Instant Impact 指出,光是伦敦目前就有 3 万个资讯技能相关工作的空缺,显示出英国科技人才严重短缺。

英国过去对国外科技人才有严格的签证限制,去年计划对外来人才进入英国工作采取更开放的标准。除此之外,欧盟因为免签政策造就大型人才库,也是英国科技产业重要的招募渠道。一旦脱欧,英国被排除在外,会加剧英国科技人才短缺的现象。

英国金融服务 TransferWise 执行长辛里库斯(Taavet Hinrikus)表示,「欧盟代表的是人才自由流通,在人才流动高的欧盟、有竞争力的招募市场,让招募变得简单」。他指出,在 TransferWise 就有超过40个国籍的员工,「要发展全球企业,必须有国际化团队并能网罗全球最棒的人才」。

打击创投产业
风投公司是创新起步阶段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脱欧可能伤害英国科技创新的信贷额度。目前英国最大的创投公司为卢森堡的欧洲投资基金(The European Investment Fund),有报导称脱欧可能会让该公司停止投资英国企业。

在此之前,许多产业投资和合约也在公投结果出现前暂停。Instant Impact 指出,风投公司的确将脱欧风险纳入考量,脱欧除了阻碍了人才流动,也将被欧盟市场隔离,两个因素皆会阻碍创新未来发展。

两套监管制度提高市场进入门槛
对科技产业来说,不论是消费者和用户的数据,或是员工的机密纪录,都牵涉到资料监管,一旦脱欧后,英国将考虑要延用欧盟的资料监管制度,或建立新的监管架构。

目前英国和欧盟的资料监管紧密结合,由欧盟发布的通用资料保护规范(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预计在2018年实施。其中欧盟裁定公民有「遗忘权」,可要求 Google 等搜寻引擎删除有关自己的连结,这也引起英国人民对欧盟介入网路审查的疑虑。虽然沿用该条款的影响层面最小,但意味英国网络仍将受欧盟监管;另一方面,英国也可重新建立新的资料监管架构,但这也让英国科技企业必须同时符合英国和欧洲的两套标准,在经营整个欧洲大陆的市场更为困难,增加了财务负担。

智慧财产权不受欧盟全面保护
目前,欧盟的商标注册为同一体系,未来专利注册也计划采取同样做法。例如,欧洲硬体企业仅要在卢森堡登记专利,即可享有整个欧盟地区的保护。然而脱欧后,英国企业将更难以在欧盟国家享有智慧财产权保护,同样的,其他欧盟国家也将被排除在英国的智慧财产权保户外。

由此可知,英国科技产业对脱欧议题,大多关注在人才、资金、市场和监管规范的挑战,然而另一方面,根据电子工程媒体《EE Times》,支持脱欧的团体则称,英国进口欧盟国家的货物量,远大于英国产品出口至欧盟国家的数量,因此英国脱欧对欧盟来说才是损失,且英国和美国、中国以及其他远东国家也有合作关系,脱欧后英国仍可在其他地区有良好发展。

转载自数位时代

资料来源:Business Insider、The Guardian、EE Times、CNN Money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