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penStack的九个关键问题
7366
2016-07-15 14:21
文章摘要:编者注:本文转载自ithome。完整讲述了OpenStack 在如何使用、如何升级、和如何管理过程中的九个挑战。
01 OpenStack 会成为未来 10 年 IT 架构的主流技术吗?
OpenStack 基金会营运长 Mark Collier 最大的目标是,要让 OpenStack 成为像 Google 或 Facebook 那样普及的大众科技,人人都会使用,就算只有 2 个人,也

编者注:本文转载自ithome。完整讲述了OpenStack 在如何使用、如何升级、和如何管理过程中的九个挑战。
他认为,OpenStack 将能成为未来 IT 架构的主流。目前已有许多企业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基础架构技术,希望自家资料中心可以运作得更有效率,让企业更快地前进。而 OpenStack 也因此成为他们的选择,不只是一个开源专案,而逐渐变成了企业的核心。OpenStack 可以协助企业内部开发者更快取得资源,来迅速提供市场所需的新特色。例如可以支援所有运算技术平台,主流厂商的伺服器或储存产品。
OpenStack 可以帮助任何企业或产业,快速拥有云端能力,尤其可以让许多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快速具备了不输欧美的技术能力,而在未来 10 年,可预见将出现大规模导入 OpenStack 的企业。
未来 3 年 OpenStack 另一个挑战是要积极整合更多新兴开源技术,例如 Docker,不是要和 Docker 竞争,而是要共同来建立更大个生态系。
OpenStack 最大的价值是能实现实体资料中心的抽象化,可以推动资料中心转型。
尽管目前 OpenStack 的平台可以能从 API 层来控管资料中心,但他期待,未来 3 年能出现更友善且自然地管理资料中心的方法。
OpenStack 开放各界参与标准 API 的开发,可以让各方业者贡献自己的程式码,贡献度又能带动业者对 OpenStack 的影响力,因此成为了资讯厂商都愿意投入的原因。今年刚发布的 OpenStack 联邦身份管理验证(Federated Identity),还能更进一步串连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 OpenStack 平台,让使用者互相分享资源,更有助于 OpenStack 在公有云或私有云市场上的成长。
为了解决升级问题,如日本雅虎的作法是不升级,而是直接安装新版系统,但得预备大量实体伺服器来。日本雅虎网路营运总部基础建设技术分部部长伊藤拓矢将这个作法称为资料中心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他将资料中心内的伺服器分区分版安装,来进行 OpenStack 丛集的版本控管。资料中心内所有伺服器分成 4 区,各安装不同版本的 OpenStack,每一个版本使用约 25%的伺服器。遇到需要导入新版时,先将最旧版本丛集内虚拟机器上的应用程式转移到其他版本的 OpenStack 丛集上,再将最旧版本所有伺服器整批直接重新安装最新一版的 OpenStack。
104 资讯科技系统维运处工程部工程襄理蔡吉明表示,不过早期说明文件不足,得以依靠社群讨论才能获得协助,OpenStack 社群相当活跃,有助于解决问题。
2012 年开始,104 花了一年时间,开始分批部署 OpenStack 的 Essex 版本,看中 KVM 的高度稳定性,而决定导入 OpenStack,导入后也提高了伺服器的利用率,增加了约 30%的机柜空间。不过,导入时仍旧遇到了一些 OpenStack 还未提供的功能,因为 104 内部团队中有略懂 Python 语言的开发者,才能修改原始码来符合 104 的需求。但也因如此,104 后来又担心自行开发的网路功能无法相容新版,而决定不升级。
蔡吉明表示,104 已将所有网站服务部署在 OpenStack 上,即使不升级也仍旧稳定,没有非升级不可的需求,就算要升级,也考虑采取先建置新版环境再转移应用系统的策略。
104 人力银行 2011 年就开始导入 OpenStack,从 2012 年更用于正式环境,来提供所有 104 网站上的服务。因为内部拥有 Python 人才,才能客制原始码来满足特定需求,但也因此担心相容性,而迟迟未升级到新版。──104 资讯科技系统维运处工程部工程襄理蔡吉明
OpenStack 基金会仍会采取半年改版一次的步调,但 Mark Collier 表示,已经采取了几项作法来改善升级问题,包括了让 Nova 运算丛集分批升级的机制,来避免整套服务中断。另一个作法是让调整现有的 OpenStack 开发流程,增加向下相容性测试,要求每项更新都得经过升级相容性的测试,来减少升级的困难,另外也计画要推动跳板升级的作法和机制,来减缓半年改版的升级压力。
不过,从 1 年多前为了整合自家伺服器和 OpenStack 软体来打造整柜式产品而尝试了各种不同运用情境的云达科技技术处协理李家瑞表示,虽然 OpenStack 可以支援多种虚拟化平台,但是单一运算节点只能选择一种,还无法将不同的虚拟化平台建置在同一台伺服器上。不过,OpenStack 社群也正在讨论对单一节点支援多种 Hypervisor 的功能,推出时程还未决定。
Google 向 Mark Collier 说明加入的目的是,因为 Google 将 OpenStack 视为建置私有云的标准,为了让 Google 自家公有云服务更能结合 OpenStack 来发展混合云,所以,Google 才加入 OpenStack 阵营。Mark Collier 认为,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Aptira 技术长 Kavit Munshi 更预测,在 Google 拥抱 OpenStack 之后,未来 3 年,有助于让 OpenStack 的普及率翻数倍。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