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办公软件终将洗牌,孰赢孰输?
3209
2016-05-31 17:42
文章摘要:  正在大家相传微软拟80亿美元收购Slack却遭比尔盖茨反对时,企业微信即将上线的消息却不胫而走,得到了业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像一颗原子弹引爆了整个中国To B市场。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企业办公市场:   传统PC办公平台心有余而力不足   众所周之,今天的企业级市场领域,除了国外


  正在大家相传微软拟80亿美元收购Slack却遭比尔盖茨反对时,企业微信即将上线的消息却不胫而走,得到了业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像一颗原子弹引爆了整个中国To B市场。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企业办公市场:




  传统PC办公平台心有余而力不足




  众所周之,今天的企业级市场领域,除了国外的厂商驰骋风云,国内的厂商也不甘示弱,传统PC互联网时代,国内涌现出用友、金蝶等传统办公软件平台。对于这些传统平台来说,优势在于PC办公时代为自己积累了大量企业级客户,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对移动办公有需求,只要产品做的好,很容易就能从PC用户转化成移动用户。当然,这类平台虽然目前在PC办公领域获得一席之地,但是由于一些新兴办公软件的出现,面对竞争激烈的工作协同软件市场,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国外企业级软件的崛起——Slack




  短短时间 Slack 这款 APP 的增涨用「逆天报表」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从2014年2月份日均活跃户 15,000 人,到2014年8月日均活跃用户17万,直到11月份达到28万,让人们惊叹不已;2015年2月,日活跃用户数量突破50,用「逆天报表」形容这款企业办公软件一点也不夸张。随着这款产品高速的用户增长和极强的用户使用,引起了投资人的关注。目前 Slack估值已经达到30亿美元。但是在这之前,HipChat、Skype多款面向企业的通讯应用已经出现,并且实现了强劲的用户增长。那么为什么Slack创造了这样一个「逆天」的奇迹呢?我想,应该是从市场环境中,找到了用户的真正痛点,然后专注于做好某几件事,就像Butterfiled所说的,「Slack 用户中有20%到30%的用户都是从其他通讯平台迁移过来的」,Slack深知要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置身的位置,必须要在固有竞争者中突出重围。所以对 Slack 而言与其说是进入一个市场,不如说是创造了一个市场。




  国内企业级厂商:BearyChat、Teambition、钉钉、简聊群雄纷争




  在企业微信掀起风声之前,一些国内企业级厂商早已看中了企业通讯应用市场这块大蛋糕。Teambition 的重点是协调员工周围不同的项目,跟踪任务进度为主,而不是开放式的聊天场景,但是只能满足团队协作的需求,难以适应企业化办公。阿里的钉钉,虽然实现了立体化层级的信息传达,但是在功能开发商欠缺,仅凭靠免费通话吸引大批用户,并不是长久之计。不管是打卡审批流程的体现,还是项目管理的便捷,都没有抓住企业内部工作的真正痛点——沟通。




  12




  从国内较早推出 Slack 企业沟通工具的BearyChat 了解到,他们对这块蓝海市场信心满满,并且认为目前是推广专业化沟通工具可顺势而为。BearyChat 的 CEO 李蠡表示,BearyChat 常用的第三方服务工具,平台已经基本集成进来,只需要账号绑定使用即可。另外,没有做预先集成的第三方工具,根据用户反馈,也会根据需求度高低进行集成。此外,平台还留有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有开发能力的互联网团队可做自行开发。李蠡还表示“一个好的 SaaS 工具对于团队工作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earyChat 除了上述功能外,对于日常工作信息可回溯性要求,可以通过 BearyChat 的「一键收藏」和「全局搜索」功能来实现,团队工作中每天产生的大量信息全部永久保存云端,用户再也不必担心由于使用工具的切换信息被服务器定期删除。类似产品的差别,往往就是产品最具优势的竞争力。”




  企业级微信入局,企业沟通工具再掀波澜




  由巨头打造的移动办公软件势必掀起一阵波澜,引发了整个市场对移动办公的高度重视。微信推出企业微信显示了腾讯集团对于  To B 市场的看好,也加增加了资本对于企业级市场的信心,但是就产品本身而言,如果仅凭借「回执」、「多人通话」这些基础功能拉近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距离,来赢得市场的站位,可能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有人说2016年将是移动办公重新洗牌的一年,终将定局。这个企业办公软件的黄金时期,虽然我们无从判断孰赢孰输,但势必会淘汰部分企业。无论是传统平台、还是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新型工具、或是巨头打造的产品,只有能接受用户和市场考验的产品,才得以生存下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