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联接版图形成 敏捷物联成重点
1417
2016-05-31 18:13
文章摘要:联接已成为新的常态。到2025年,全球将有1000亿联接,65亿互联网用户使用80亿个智能手机,这表明世界正联接得更紧密。例如联接的球拍可以替代教练,教你更好地击球;联接的牙刷可提示牙齿甚至身体的状态,提醒你去看医生;联接的钢琴让出差在外的父亲骄傲地观看女儿的表演。而这些都将不再只停留在童话故事中,无处不在的联




        联接已成为新的常态。到2025年,全球将有1000亿联接,65亿互联网用户使用80亿个智能手机,这表明世界正联接得更紧密。例如联接的球拍可以替代教练,教你更好地击球;联接的牙刷可提示牙齿甚至身体的状态,提醒你去看医生;联接的钢琴让出差在外的父亲骄傲地观看女儿的表演。而这些都将不再只停留在童话故事中,无处不在的联接网络会带你从虚拟走进现实。

\


       去年当华为发布全球联接指数报告,很多媒体都在问华为到底想做什么?当时华为的联接版图还没有拼接完成,在华为刚刚举办的华为网络大会上,华为进一步重审了未来联接战略上野心,并且彰显了自已联接全世界梦想,相比华为的联接,腾讯更关注的是入口,强调人与人的连接,而华为的联接强调物与物,机器与机器的联接。




此次华为网络大会上,华为继续延用敏捷网络的议题,从去年的2.0到今年的3.0华为了赋予他更多的内涵。


创新架构思维运营物联网


        在会上华为提到将采用“1+2+1”的创新架构运营物联网。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解释:“1”指一种连接标准,即连接物联网架构的最底层部分,包括传感器及上层物联网操作系统;“2”是整个架构的关键,代表这两类接入方式,一是传统的无线连接,而另一个是华为的敏捷物联网关接入;另一个“1”是指一个平台,包含云数据中心、设备管理和运维等。在这个架构里,最重要两个部件一是控制器,其作用类似“敏捷”的大脑,二是网络的部件,即“敏捷”的躯体。据悉华为将发布业内最高容量的数据中心交换机平台,支持“1+2+1”的顺畅运转。同时,华为还要将SDN架构从企业网顺势延伸到物联网,面向业务开源、开放,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圈。


敏捷物联解决方案是华为“1+2+1”物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


敏捷物联解决方案是华为“1+2+1”物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华为敏捷控制器(智慧的大脑)、华为敏捷物联网关(敏捷的躯体)和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共同组成。

 


纵观整个敏捷物联方案中,华为将一直秉承其“被集成”战略,通过与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共同打造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对此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企业网关领域总经理李先银说道:“物联网在每个行业的应用差异很大,这就需要联合行业属性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华为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更可以将终端的和应用,联合华为物联网关和控制器平台结合形成整体的系统。”




而敏捷物联网网关,对于华为,在整个敏捷物联网解决方案中,是很关键的一个产品,对此,刘少伟说,“因为我们发现网关在物联网里面是特别核心的部件,物联网环境下,行业特别多,标准特别多,协议也特别多,所以需要通过一个网关能将这些一一解决,其实网关的价值就是如此。”




敏捷控制器作为物联网平台,对物联网终端、网关、计算资源、应用和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标准的北向接口实现与各种行业应用快速对接 。




如果这些仅是华为联接的网络基础的话,华为在会上还发布了最新推出的轻量级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则是物联网应用端布局的前沿阵地。




LiteOS系统号称目前世界上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其核心代码只有及万行。同时它是开源的,华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第三方伙伴采用该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行业应用。但是华为如何将LiteOS打造成物联网版的Android呢?




“有了物联网操作系统之后,假如只有华为用,产业也是做不起来的。所以,华为选择了开源,谁都可以用。”徐文伟表示,“原来的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物联网需要开放、合作、共赢,协同创新非常重要。”



而LiteOS操作系统将更多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穿戴式、车联网、智能抄表、工业互联网等物联网领域的智能硬件上,数据采集、实时控制等是其典型使用环境。因此,华为一开始会选择制造业、智能城市、车联网等领域作为发展物联网的主攻方向。




虽然物联网被提及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只听雷声未见雨下,离真正地走向成熟有一段路程,而华为在发布物联网方案也不会盲目跟风四处出击,仍然会坚持聚焦化战略,行业应用方面主要关注制造业、智慧城市、车联网等优势领域。同时,华为也将一如既往加大物联网领域的投入与产业共赢合作。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