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遭网友炮轰 SAP成炮灰
2126
2016-05-31 18:19
文章摘要:苏宁易购网友称为剩下只有钱的公司,也正因为苏宁易购的财大气粗,在进军电商之初就塑造了很多经典,苏宁也从一家零售企业一跃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京苏大战更是创造了全国大家电库存一天吃光的奇迹,正当人们为苏宁的骄人战绩惊叹之时,苏宁易购却遭遇成长的烦恼。
苏宁易购网站崩溃不断, 今年4月18日,苏宁易购推出
苏宁易购网友称为剩下只有钱的公司,也正因为苏宁易购的财大气粗,在进军电商之初就塑造了很多经典,苏宁也从一家零售企业一跃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京苏大战更是创造了全国大家电库存一天吃光的奇迹,正当人们为苏宁的骄人战绩惊叹之时,苏宁易购却遭遇成长的烦恼。

苏宁易购网站崩溃不断, 今年4月18日,苏宁易购推出了“青春风暴0元购资格抢不停”活动,这预示着苏宁易购又开始新一轮的推广浪潮,可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大批用户反映苏宁易购网站根本无法登陆。苏宁易购如此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却因访问人员过多造成网站拥堵而崩溃,而苏宁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让用户持续等待,轰轰烈烈的“0”元购彻彻底底的演变成了一场闹剧。当人们散去访问量热度退却的时候,苏宁易购才恢复本来面貌。
而著京苏大战,苏宁易购再次访问不上,让本来的京苏大战,完全变成了京东的独角戏。刚上战场枪就丢了,这样的队伍只能被动挨打。虽然这场战争在政府的介入下偃旗息鼓,但也留给了苏宁易购无限隐患,就是技术能力和电商系统到底能不能支撑苏宁易购打一场诺曼底反攻战。2009年苏宁易购进行升级后,就跟IBM达成战略协作,为苏宁易购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用来保证了苏宁易购长期发展的基础。
由于苏宁进入电商领域起步较晚,电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特是技术体系跟传统业务体系差异巨大, 无论是订单响应速度、信息安全、订单差错率等关键指标的要求上,还是商业智能和个性化匹配等电商深度挖掘技术需求上,苏宁都需要外援团的力量来实现弯道超车。
为此,苏宁也不惜重金将IT系统押宝IBM,但IBM并没有向他的IT巨头名头那么给力,在苏宁的几次战役失败而归,在多次的价格战甚至是之前多次促销活动中屡次出现的状况是页面瘫痪、系统崩溃。而这对于一家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最大忌讳。
这也成苏宁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
就象网友所言:金钱并非万能的,苏宁投入的钱还少吗?但是却没有换来一个象样稳定的系统。
关键战役屡战屡败也罢,如果能保证正常的运营也无可厚非,可是最近只要你在百度和微博中搜索苏宁易购投诉,不是订的货半个月没送,就是想退货也退不了,退钱者更是门都没有,从下单到支付到物流,苏宁的整个链条结点全部出现的故障,投诉的用户更是此起彼伏。
为此,苏宁易购副总裁李斌不得不在平安夜向用户发布一封致歉信,苏宁易购送给网民不是祝福,而是一声“对不起”,起因是苏宁易购部分订单送货延迟,遭到网友炮轰,信中也对订单送货延迟的原因做了解释,称“由于近期将使用了七年之久的SAP系统全面切换为LES系统,同步升级的还有苏宁易购千台下单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以及客户管理系统。”看来这次苏宁信息化面临的大手术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
而在道歉信中,我们注意到一家知名的管理软件厂商SAP,也正IBM+SAP支撑了苏宁易购的整体支撑系统。按理说苏宁都选择国际大牌厂商做服务商,系统是世界NO.1的,服务是NO.1的,强强联手缘何让苏宁痛苦不堪。
而反观其它的电商系统,貌似都是土豪出身,开源加自身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发现一个高端、大气、国际范的IT巨头深在其中。
那为什么苏宁易购配备了SAP ERP、HR、还是HANA,外加IBM的重型坦克却抵不过小米加步枪呢?
去年淘宝的“双十一”促销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众所周知,淘宝“双十一”的网站负荷要远远超过苏宁易购。淘宝在高负荷状态下依然正常运行,一个“双十一”的成交量就高达33亿元!因此,苏宁易购网站崩溃也引起业内的反思,尽快提高网站技术实力是苏宁易购闯荡电商界的致胜武器,也才能让用户免受崩溃的煎熬。
有网友表示:SAP的强项在于传统的制造业信息系统,基因不在互联网和电商业,出现这种情尚属正常。
更有知名的业内专家认为:对于那些还想用XXX国际化大软件来搭建电商平台的公司来讲是该清醒了,苏宁易购这个态度值得称道,有一说一,更不像有些公司其实用的很烂还忽悠说我们用的XXX提高了管理云云。如果苏宁能够真正去IS成功,电商平台之路可期!
而更多网友则把此次事件看成了笑话,但是反过来再思考,如果苏宁把每年投入在SAP和IBM的资金,是否能够自建一支精锐铁骑驰骋电商业?这样人才有储备,技术有积累,不至于最后被国外厂商绑架。
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更没有后悔药可买,开弓没有回头箭。苏宁易购唯有咬牙坚持,希望IBM联手SAP能够创造苏宁奇迹复苏。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