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tile CEO 王涛:面对BAT,需要更多的是处变不惊
5847
2016-12-09 17:42
文章摘要:企业协同办公是SaaS领域起步最早、厂商比例最高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第二届SaaS产业峰会——挖掘SaaS的深度价值12月8日成功在深圳召开。在协同办公尖峰对话——行业尖峰对话的圆桌讨论中,Worktile CEO王涛对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做什么都需要符合自己的基因
Worktile战略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做事情的
企业协同办公是SaaS领域起步最早、厂商比例最高同时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第二届SaaS产业峰会——挖掘SaaS的深度价值12月8日成功在深圳召开。在协同办公尖峰对话——行业尖峰对话的圆桌讨论中,Worktile CEO王涛对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做什么都需要符合自己的基因
Worktile战略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做事情的风格。
“之所以我选择协同办公领域创业,成立Worktile,是因为三年前,我发现我满世界找不到我要的东西,我看到海外有一些非常不错的样本,但是很可惜在国内没有很好的实现。因为我们的工程师团队很强,所以整个团队可能花了两三个月就把产品研发出来了。”
某种意义上,Worktile所代表的协同和飞企所代表的协同不能笼统在一个市场上来竞争,其实大家各自都有一定的细分,用户群、解决的使用场景还有痛点也不尽相同。
Worktile看重的是产品和销售两端,尤其是流量转换能力。企业对流量其实非常看重,因为这是一个流量变得越来越贵的时代,从企业的团队基因上能有很强转换能力,它在竞争力上是很好的加分地方。
另一方面,Worktile觉得我们缺的可能是飞企具有的,就是销售能力。
面对巨头我们只能处变不惊
钉钉刚出来时,大家都有恐惧,这种恐惧是天生的,这来自于大家对阿里巴巴天然的恐惧。
“对于这个恐惧我们如何应对,是研究对策,重新转变方向?还是调整好自己,静观其变?带着这些问号,我们除了了解Worktile自身的数据,还要了解从侧面了解钉钉的一些数据,还要观察钉钉的每次版本迭代,久而久之,我们变得处变不惊了,即使每次钉钉更新迭代还是发布会多么震撼,即使是狂轰滥炸的宣传,都对我们影响不大了。”
简单的说,钉钉在有它自己的方式在发展,Worktile也有自己的方式,不能因为钉钉进军市场,我们就不过日子了,日子还得照过。
至少在现阶段,Worktile与钉钉是在不同的市场领域,但未来这个领域会不会撞到一起,这是未来的问题,不过,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面对未来。
在过往三年从数据整体去看,Worktile的增长户曲线还是原来的曲线,并没有太大受钉钉或者是企业微信进来以后对企业的冲击。
制定战略不如把控好细节
其实在协同办公领域,大家都觉得做出了让人非常心动的产品,因为这几家公司都有一个通用的特点,就是特别爱惜羽毛,对产品都有一些苛求。而且团队的基因里面都是很重研发,然后产品基因、设计,都很看重。
其实协同领域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即使有差异化,差异化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但是,做好细节性的事情是所有协同领域的企业都比较关注的点。这个细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产品到市场、到销售。
通常企业的创始人会制定一个特别高的战略,企业的发展会跟着战略走,然后会和其他厂商拉开距离,形成差异化竞争。对于小企业来说,战略可以随时调整,发现走错路了可以及时刹车,重新调整好方向。但是我认为把控细节,尤其是对于血液里面基本能力的锤炼可能会变得更重要,Worktile相对来说在一个互联网公司里面是比较接地气的团队。
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Worktile需要产品测试。团队对于产品迭代的想法就是今后三年时间保持每周迭代往前走。你可以想象三个产品经过三年时间每周都在不断的迭代,这样会把产品所用时间的尺子打造得更好。
企业把整个细节的打磨、尤其是在产品生产上追求细节,时间积累下来,企业的产品就会越做越好,打出名声。
在被问到2017年Worktile的发展方向的时候,王涛的回答十分简练:“早筑墙,广积粮,我们的目标是高速成长。”
第二届SaaS产业峰会——挖掘SaaS的深度价值12月8日成功在深圳召开。在协同办公尖峰对话——行业尖峰对话的圆桌讨论中,Worktile CEO王涛对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做什么都需要符合自己的基因
Worktile战略只有一个,这是我们做事情的风格。
“之所以我选择协同办公领域创业,成立Worktile,是因为三年前,我发现我满世界找不到我要的东西,我看到海外有一些非常不错的样本,但是很可惜在国内没有很好的实现。因为我们的工程师团队很强,所以整个团队可能花了两三个月就把产品研发出来了。”
某种意义上,Worktile所代表的协同和飞企所代表的协同不能笼统在一个市场上来竞争,其实大家各自都有一定的细分,用户群、解决的使用场景还有痛点也不尽相同。
Worktile看重的是产品和销售两端,尤其是流量转换能力。企业对流量其实非常看重,因为这是一个流量变得越来越贵的时代,从企业的团队基因上能有很强转换能力,它在竞争力上是很好的加分地方。
另一方面,Worktile觉得我们缺的可能是飞企具有的,就是销售能力。
面对巨头我们只能处变不惊
钉钉刚出来时,大家都有恐惧,这种恐惧是天生的,这来自于大家对阿里巴巴天然的恐惧。
“对于这个恐惧我们如何应对,是研究对策,重新转变方向?还是调整好自己,静观其变?带着这些问号,我们除了了解Worktile自身的数据,还要了解从侧面了解钉钉的一些数据,还要观察钉钉的每次版本迭代,久而久之,我们变得处变不惊了,即使每次钉钉更新迭代还是发布会多么震撼,即使是狂轰滥炸的宣传,都对我们影响不大了。”
简单的说,钉钉在有它自己的方式在发展,Worktile也有自己的方式,不能因为钉钉进军市场,我们就不过日子了,日子还得照过。
至少在现阶段,Worktile与钉钉是在不同的市场领域,但未来这个领域会不会撞到一起,这是未来的问题,不过,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面对未来。
在过往三年从数据整体去看,Worktile的增长户曲线还是原来的曲线,并没有太大受钉钉或者是企业微信进来以后对企业的冲击。
制定战略不如把控好细节
其实在协同办公领域,大家都觉得做出了让人非常心动的产品,因为这几家公司都有一个通用的特点,就是特别爱惜羽毛,对产品都有一些苛求。而且团队的基因里面都是很重研发,然后产品基因、设计,都很看重。
其实协同领域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即使有差异化,差异化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但是,做好细节性的事情是所有协同领域的企业都比较关注的点。这个细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产品到市场、到销售。
通常企业的创始人会制定一个特别高的战略,企业的发展会跟着战略走,然后会和其他厂商拉开距离,形成差异化竞争。对于小企业来说,战略可以随时调整,发现走错路了可以及时刹车,重新调整好方向。但是我认为把控细节,尤其是对于血液里面基本能力的锤炼可能会变得更重要,Worktile相对来说在一个互联网公司里面是比较接地气的团队。
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Worktile需要产品测试。团队对于产品迭代的想法就是今后三年时间保持每周迭代往前走。你可以想象三个产品经过三年时间每周都在不断的迭代,这样会把产品所用时间的尺子打造得更好。
企业把整个细节的打磨、尤其是在产品生产上追求细节,时间积累下来,企业的产品就会越做越好,打出名声。
在被问到2017年Worktile的发展方向的时候,王涛的回答十分简练:“早筑墙,广积粮,我们的目标是高速成长。”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