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美国著名的 SaaS 创业者和高管交流社区 SaaStr.com,译文有删改。本文原作者为 SaaStr.com 社区交流网站的创办人 Jason Lemkin(Jason Lemkin 是业内著名的资深从业者和投资人,他于 2012 年创办 SaaStr,并帮助 SaaStr 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 SaaS 在线交流社区。
对某一行业中取得巨大成功的那些公司进行细致分析于业内从业者们而言是很重要也很关键的一件事,他们不仅能帮助我们回望过去,同时也能让我们深度了解我们过往所经历过的现实状况。对我们这群人而言,Box 成立于 2005 年,Salesforce 成立于 1999 年,NetSuite 成立于 1998 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对新的市场入局者而言,他们成功的标准一直在变化,而且就我看来(指原文作者 Jason Lemkin,下同。编者注)最新的科技和信息工程技术(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正以一种逼人的姿态侵入 SaaS。凭什么 Quip 能以 7 亿 5000 万美元的高价被 Salesforce 收购呢?后者看重的肯定不是 Quip 作为一个文档处理器能够拿到的每年大约 100 万美金的 ARR(年度重复性收入),而是因为这个团队几乎汇聚了世界上最棒的顶尖信息科技工程团队和行业领头人。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Quip 的创始人和 CEO 原本是 Facebook 的 CTO,而且他的第一个公司 FriendFeed 也是 Facebook 创始人 Mark Zuckerberg 的第一个战略性收购项目。B2B 的发展要比 B2C 滞后 4-6 年或更多,Salesforce 对 Quip 的收购终究也脱离不了这种并购兼留人的收购策略。同样的大手笔,其实也是同样的用意,只是对于 B2B 而言来的缓慢一些而已。
对于 SaaS 公司的成功标准,至少我能看到的改变是这样的:
在 05-07 这几年,大部分 SaaS 创业公司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 SaaS 市场实在还太小,除了 CRM 和一些其他的已有核心领域外再无法容纳其他应用类型。这是 Box 开始起步的时期(当时我还在自己的创业公司 EchoSign 当中担任 CEO),按现在 2016 年的标准来看,当时的一切都增长的相对缓慢,直到 2010 年前后情况有所改观。10 年前后 SaaS 市场逐步增长到了我们能接受的程度。但当时的一个好消息是供应商数量整体还很少,所以很多公司仍能坚持活下去,而且产品甚至不用太好或者太精细也可以卖的很好,因为能做这种工作的产品实在太少。
在大概 08-11 这几年,大部分的新 SaaS 应用程序还太过简单。很多创业者都想做 SaaS 产品,但当时的 MSPs(管理服务提供商,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和 MVPs(最简化可实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都还太过简单,意识到这点后,市场和产品便由此逐步开始走向复杂,以往的简便性产品也开始失宠,只有能完成更多工作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同时产品供应商也要开始去主动了解客户公司的业务形态以及盈利手段——这已经对企业业务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提出了要求。然后就是智能移动手机的大量使用又为 SaaS 加足了新需求,能力出众的新创业公司迅速利用了智能手机的大量兴起而实现腾飞(例如 Dropbox),这点在当时的 SaaS 原本就很强的发展强度和形态转变下是很出人意料的。没能借助手机移动端的兴起所带来的发展优势的公司大部分便随时间沉寂下去了,哪怕他们做了移动端,但如果产品的核心应用不在移动端,那结果也是一样。而由此时起,SaaS 市场和涌入的资本数量开始呈爆炸式增长并对外界展现出比以往更加巨大和惊人的影响。
在 12-15 年这段日子里,SaaS 的风头达到鼎盛。如今的 SaaS 市场同以前相比还要大了不少,我们也能看到像 Slack,Intercom,Talkdesk 以及其他许多处在快速增长期的公司,其增长速度也是原来的公司无法与之比较的。这里指明提到的这三个公司实际上属于所谓的「第二代」SaaS 产品,他们取代的是过去的同类产品,虽然还算不上完全取代,但成效已经非常显著。SaaS 终于市场足够大、根基足够深了,第一代的行业领袖级的公司也开始出现被取代的现象。
(于 2014 年获得投资,并于同年上线产品的企业级 SaaS 软件供应商 C 公司在未来两年多时间中的营收增长态势)
从 16 年开始,SaaS 行业的科技标准再一次出现巨大提升。机器学习,AI 和 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些名词已经听到太多太多次,但最终的主题都要归结为:一个丰富的、细致入微的、流程完备的应用程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理想需求了。现在,各大公司都需要一个足够牛的信息科技工程和数据科学团队来为企业客户提供足够有价值的洞察信息。同时对于信息数据的展示,即便是世界上涵盖内容最丰富、界面最贴心和洞察信息最丰富的数据板恐怕也无法满足当今企业的需求。
所以我们能看到如今最被看好的那些 SaaS 初创公司,一般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有许多来自 Palantir 或 Google 这种声名卓著的公司的信息工程师来和他们一起工作了。过去那些无法为客户提供更深服务的 MSPs(管理服务提供商)和 MVPs(最简化可实行产品)如今要想和这些新型公司竞争必然会难上加难。
(Salesforce 默默花费数亿美金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多达 175 人的数据科学家团队)
我相信通过 SaaS 行业成功标准的一次又一次提升,我们最终应该能看到越来越多行业领先的 SaaS 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公司的新任 CEO。当一个公司的核心技术只是由一层又一层的基础工作流合成而来时,「业务型 CEO(business CEO)」自然是该公司的理想选择,此类 CEO 只需找到最理想的 CTO 来配合他即可。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顶尖科技从 SaaS 公司成立初始就会被引入日常工作当中,有实力的「技术工程型 CEO(engineer CEO)」在带动公司完成理想的业务增长上将能展现出更大优势。
文章转载自 Kuick 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译者李栋 @Kuick。其公司产品名为 KuickDeal,一个销售促成+客户行为分析工具,帮助企业客户缩短销售周期,加速销售成交。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