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创新的传统企业 再见不远送
5255
2017-03-03 15:15
文章摘要:当百年企业前仆后继将触角伸向科技加速器,迪士尼、可口可乐、强生、麦当劳各有不同的诉求与做法,他们的成果与经验如何?又能为传统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当百年企业前仆后继将触角伸向科技加速器,迪士尼、可口可乐、强生、麦当劳各有不同的诉求与做法,他们的成果与经验如何?又能为传统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timg.jpg

1990年代由于开放创新潮流加上网络经济的兴起,许多大企业透过企业创投(Corporate VC)发展新事业来达成其策略或财务目标,此做法在2000年初随著网络泡沫化渐渐停止,几年过后,又以企业加速器的方式卷土重来。然而,在这一波浪潮中,有的成功,有的却失败了。

企业加速器的运作模式,目前可以约略分为几种:有的是企业自己经营加速器,如微软;有的是由高级主管担任私人加速器或投资人;但也有不少企业直接与外部加速器合作,由特定加速器经营或运作,称之为Powered by。其中,美国知名加速器TechStars便是企业合作加速器的佼佼者。

 传统大企业加速器幕后推手:TechStars

TechStars成立于2006年,总部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在美国多个城市如纽约、圣安东尼、西雅图、芝加哥与奥斯汀和英国伦敦都有据点。相较于Y Combinator或500 Startups,TechStars走的是小班制精英路线,每次仅招收十个左右的团队进行辅导。TechStars给每个团队提供6千美元资金,换取6%股权。TechStars孵化案例包括企业信件服务SendGrid、软件公司Occipital与智慧设备提供商Orbotix等。

2011年微软找上TechStars合作「Kinect加速计划」并有不错的成效,开启TechStars与企业合作的先河。从此以后,各类大企业纷纷找上TechStars,经营起各式各样的加速器,如与美国零售巨头Target合作推出自己的创业孵化器、与巴克莱银行合作成立金融科技加速器,以及与高通合作机器人加速器等,就连世界最大啤酒酿造企业布希(Anheuser-Busch)也加入这个行列,双方将共同运营一个名为TechStars Connection的加速器。而在众多的企业合作案中,迪士尼的表现相当优异。

虽然TechStars合作的对象包罗万象,横跨多个产业,从软件、硬件、食品甚至娱乐业,TechStars也以此为重要宣传内容,但大企业仅依靠加速器,没有决心经营还是无法成功,因为各个领域的知识还是掌握在企业手中,TechStars仅能提供创业团队广泛的课程,若要深入,企业和加速器都需要很深度的合作。

而这些大公司其实大多也还在摸索与实验阶段,到底经营加速器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成效尚不确定,但经由加速器的经营,可以让公司与新创团队走得更近,更能理解企业本身未来的竞争优势在哪裡?或者是可能的竞争对手长什么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企业到底有没有决心要把加速器做好才是重点,如果公司体系过于官僚,对于创新团队的态度也不是很和善,通常经营结果也不会太好。」心元资本合伙人说。

 成功者少,迪士尼的成功与可口可乐的失败

2014年迪士尼和TechStars共同成立了迪士尼加速器(Disney Accelerator)向外界新创团队招手,并且在当年就有不错的成果,让外界刮目相看。2014年的入选新创Sphero和StatMuse等两家公司,因为迪士尼而带来利润,Sphero推出《星际大战》原型机器人,在迪士尼的营销资源下,该机器人成为迪士尼2015年最畅销的产品,而StatMuse则为迪士尼旗下体育频道ESPN提供数据统计内容。

除了迪士尼,自己运营加速器的娇生表现也很突出。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发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The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 2016)报告,娇生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也榜上有名,排在拜耳(Bayer)、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雷杰纳荣製药(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与辉瑞(Pfizer)之后。1886年就成立的娇生集团,近年靠著并购不断扩大版图,2006年并购辉瑞集团的消费健康部门,触角除了制药与医疗设备外,也伸进云健康事业。

2013年娇生集团把四个分别位于圣地牙哥、波士顿、旧金山等的四个加速器整合成娇生创新(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on)组织,提供娇生内部专家指导、实验室设备与5万美元的研究补助经费。

隔年娇生成位于加州的「娇生医疗创新(JHI)」中心,并且推出网络移动健康管理平台Care4Today,平台可以设置精准的药物剂量与确切的服务时间,减少使用者忘记服药的次数。

不过,如迪士尼或娇生集团的成功案例仅是少数,大部分的企业运营创新加速器或孵化器都没有显著成果,可口可乐就是其中一个案例。2014年可口可乐同时也向创业圈递出橄榄枝,发起可口可乐创始人平台(Coca Cola Founders Platform)孵化器组织,希望从新创公司获得投资回报,或解决可口可乐现有问题。但除了内部创业团队Wonolo之外,这个孵化器组织里的团队都没有太大的成果。可口可乐创始人平台启动的三年后,也就是今年,可口可乐宣布停止该计划,可口可乐也为此公开声明,「我们已经决定把营销创新资源投入在饮料范围内的创新,因此,将不再透过Founders计划投资新创公司。」

关于可口可乐创始人平台的关闭,外界有大企业和小团队间的文化冲突与可口可乐的过度关注等两大揣测,先不论原因究竟为何,站在可口可乐的角度看,可口可乐面临碳酸饮料消费量不如过往的挑战,在财报不佳的时期,投资新创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力挽狂澜,投资成熟的品牌已经可以带来实时的品牌影响力与获利空间,在这种状态下,可口可乐关闭加速器也不奇怪了。

先不论这些跨国企业科技加速器是否成功与失败,这些企业有目标与长远的眼光,愿意投资做些小尝试,就算最后科技加速器没有大鸣大放,也已获得新的收获,这个收获也许不是财报上的佳绩,而是公司创新文化的新刺激。

NIKE

关键数字:3%

只要是参与Nike+ Accelerator的公司,Nike或拥有该公司3%股权。

迪士尼

关键数字:2014年

2014年迪士尼找来美国知名加速器TechStars成立Disney Accelerator,由迪士尼的策略主导。

可口可乐

关键数字:3年

可口可乐创始人平台启动的3年后,也就是今年,可口可乐宣布停止该计划。

麦当劳

关键数字:2016年

食品业巨头麦当劳也曾跟随跨可口可乐跨足孵化器领域,但目前也没有太大的成果与进展。

 Adidas

关键数字:2014年

2014年Adidas也和创投资金合作成立外部研发中心,共同研发可穿戴设备。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