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平台之上,如何做一名优胜ISV?
11165
2017-08-29 09:58
文章摘要:2015年1月上线1.0版本,2016年9月3.0版本,从企业社交到定位企业沟通、协作,从上线伊始就饱受外界质疑的钉钉将归何处?

撰文:T客汇 杨丽

8月25日,阿里钉钉主办的第二届“创SaaS”挑战赛启动仪式在京召开。

经过4个月赛程的评选,钉钉负责人无招、钉钉副总裁斯成、阿里巴巴投资部总监陈亮、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元璟资本合伙人陈洪亮、纪源资本副总裁吴陈尧、红杉资本副总裁吴莹、华创资本合伙人唐大牛等将担任评委,最终评选出包括钉钉内ISV、新星产品等各类奖项。

钉钉.jpg

获胜团队将获得来自多方的资源支持,包括钉钉开放平台的流量支持,阿里云市场的底层技术资源,以及多家资本的创业辅导和投资机会。

对钉钉而言,借此大赛机会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给企业用户贯彻钉钉这种新的“工作方式”理念,同时,通过积极地将开发者和ISV“圈入”钉钉平台,又进一步丰富“工作方式”的内涵和能力。毕竟,优质的平台需要优质的开发者以及他们的技术经验,此前曾受到“利益侵犯”的ISV们将如何权衡?

截止2016年12月31日,已有超过300万家企业组织使用钉钉,其中包括IT互联网、制造、贸易/物流、建筑/房地产等行业用户,而像中国石化这样的超大型集团也在使用钉钉。这是否意味着钉钉有意将服务的触手伸向行业更为广泛且可获利的用户? 

2015年1月上线1.0版本,5月2.0版本,8月推出开放平台,2016年9月3.0版本,定位企业沟通、协作,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战略打法,作为将多种资源集成的入口,从上线伊始就饱受争议的钉钉将归何处?

一、钉钉与ISV们的“孰是孰非”

此前钉钉平台上部分ISV先后离去,他们原本寄希望于阿里平台流量入口和品牌效应,最终发现平台价值用户的转化率、产品化的程度并不高,高成本低回报,标准化的市场却多少被钉钉吃掉。

但更为紧要的是,ISV们自身也没有足够的产品和技术能力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留下来的如爱客CRM、氚云却也活得风生水起。

钉钉副总裁斯成提到,今年钉钉的重点是在垂直细分领域,如教育、医疗、政务等行业需要有对该行业一定理解能力和经验的ISV入驻钉钉平台,为用户提供定制或通用的解决方案。 

优质的平台需要优质的ISV,ISV们也需要明白与平台的“相处之道”。

二、钉钉的市场打法,开始逐步清晰

除了将视野拓展到更多细分领域,钉钉服务的客户有像中国石化这样的集团型企业,而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提到,“很显然钉钉已经不满足于服务中小企业了。”

此前,T客汇采访某厂商提到,目前大型企业的CIO不再单独采购一款IM产品,而是将IM看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能力,私有化、定制化、业务系统的整合成为了CIO非常强的诉求。而企业IM作为一款沟通工具,最初可以解决是企业的沟通问题,从而降本增效,未来,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沟通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回到钉钉身上,这款产品整合了考勤、邮箱、视频会议等日常办公及企业消费场景下的刚性需求,对中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有着很强的用户黏性。那么随着客户对象的改变,这套不具备承载企业内部流程管理思想的产品,钉钉又将如何联合ISV们打动大客户呢?

三、绑架用户的不是钉钉,而是未成熟的管理体制

企业管理者善用钉钉,被管理者却恨之入骨。很大程度上,你无法将原因归咎于一套软件。

实际上,厂商设计产品很难做到采购者、管理者、实际使用者在诉求等多方面的平衡。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普遍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信息化基础相对落后,大部分用户的办公是从钉钉开始,用户习惯的改变自然有反对的声音。

而且,钉钉并没有完全取代微信成为工作场景下的IM工具,大到集团企业有部门间有多种沟通工具并行,小到小微企业根本用不上钉钉,大部分企业用户仍在钉钉、微信、企业邮箱等沟通工具之间来回切换,非但没有提高效率还影响了工作热情。

四、钉钉对于阿里的战略意义

阿里在社交领域一直存有野心,从“旺信”和“来往”的起伏,到财务掌控“新浪微博”和“陌陌”,甚至在支付宝上悄悄上线社交板块。

而腾讯依托社交的微信支付,又同时严重威胁了阿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回归商业的本质,阿里的最终目标是支付,是数据,是平台,是获利,那么钉钉无疑满足了阿里在“企业社交”场景和商业“变现”两点上的布局。

刚刚公布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6%至501.84亿元,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96%至24.31亿元,创新项目及其他业务收入(高德地图、云OS、钉钉)同比增长21%至6.45亿元。

目前来看,阿里云无疑逐渐成为带动阿里收入强劲增长的动力,尽管钉钉作为创新项目收入上并未单独体现,但随着钉钉用户市场的不断壮大,如果平台上生长的ISV们能够依托阿里云底层云技术和上层云应用商店开放的API加速创新,也将反哺阿里云用户生态体系的丰富。

微软于去年11月推出Teams与Office办公套件进行整合以应对来自Slack的挑战。作为巨头而言,它希望的是可以基于自身的云平台提供应用,产生相应的数据,那么无论微软Azure还是阿里云都不会希望应用级厂商会在未来还会选择别家的云,这也就是为什么阿里一定要进军企业级市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