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生态中的下一个独角兽将会在哪里诞生?
5125
2017-10-13 10:33    文章来源:科技茱比莉Jubilee
文章摘要:阿里云披露企业用户超过100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基于公有云用户的IT服务会成为阿里云生态中孵化独角兽又一个领域?

前不久,阿里云对外披露企业用户数量超过100万。不同的人从这个数字中看到了不同的信息:也许是不断加速的公有云渗透率,也许是中国市场孵化国际化企业的机遇,还有一个人看到的是它背后的商机。

这个人就是蒋烁淼。

作为湖畔大学第一期学员,同学叫他“湖畔第一大脑”;1983年出生,却被阿里巴巴的王坚博士称作“老蒋”;驻云创始人兼CEO,员工亲切叫他“蒋胖”。

“老蒋”来源于他早在2010年就开始接触阿里云,当时的蒋烁淼还是阿里云的第一批用户。2013年,不甘只是云计算早期用户的蒋烁淼创立了驻云科技,围绕阿里云企业用户提供上云服务。2017年,随着阿里云的飞速发展,驻云也迅速完成了C轮融资。

如今,面对阿里云企业用户100万这个数字,蒋烁淼又在今天的云栖大会上完成了“一放一收”的战略升级:

发布人工智能IT服务平台CloudCare2.0部分替代人工服务,旨在做大市场;

专注公有云企业的IT服务,则更为聚焦。


1 切入点要在公有云

对于只切入公有云企业服务这个市场,蒋烁淼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云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云计算就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服务。互联网就是基础设施,云计算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而驻云要做的无非就是如何把IT服务做成云。”

但,这并不容易。

IT服务,一个人力密集型产业,比如全球顶级IT服务提供商埃森哲在全球就就有30万人员工;IT服务在蒋烁淼眼里也是一个没有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网化的产业,所以市场存在大量的本地服务商;IT服务的成本与质量因人而异,服务效率也不稳定……如此“以人为本”的行业如何产品化、标准化,甚至智能化?

当年IBM收购普华永道,也曾期望通过更透明的流程化替代简单的人天时计费方式,但时至今日IT服务的主流付费依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企业内部IT服务是复杂昂贵的系统工程,顶级IT服务商的客单价一般都是500万元起。

但驻云的市场切入点并非最重的埃森哲们的企业内部IT市场,而是已经接受了公有云企业的IT服务市场。

既然IT业务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公有云来实现,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时代,为什么IT服务技不能共享?进而IT服务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实现部分人工的替代?

蒋烁淼就动了这个心思,在今天云栖大会上发布的人工智能IT服务平台CloudCare应该说创造了一个可以容纳独角兽存在的市场。


严选模式等于总包商模式?

传统的IT服务规模主要受制于人的数量和服务质量,那么用AI来代替部分人工正如智能客服一样非常好理解。

有意思的是,满脑子都装着互联网思维的蒋烁淼把平台做成了B2C2B的模式。以2C的体验影响企业的IT决策人员,因此驻云今天同时发布了“Professor wang”移动客户端,以chatbot、推荐引擎、服务引擎、自动化IT工具等功能提升用户黏性,期望IT决策人员把驻云视为可信赖的决策顾问,进而影响2B的选择。

当然,尽管AI平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定领域的IT服务劳动密集型问题,但不能被AI替代的人工服务同样存在,这意味着驻云必须采用开放的生态模式来解决人力规模的匹配。

不过与阿里巴巴的“淘宝”模式不同,驻云希望打造的是网易的“严选”模式。毕竟服务质量对于企业用户体验最为重要,尤其是复杂的IT服务。

其实,互联网流行的“严选”模式和IT服务中的总包模式类似,即驻云会以担保人的身份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IT服务人员,结合驻云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流程来提供专业的IT服务。这样的生态选择以驻云的责任为基础,不是用户在平台上任意选择,而是经过驻云推荐。

市场空间有哪些想象?

云+人工智能似乎成为所有未来有前途的云计算供应商的标配,驻云这一产品的发布也有了智能化的筹码。另一方面,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中市场份额已接近50%,这就给了驻云所在IT服务市场很大的想象空间。那么未来呢?

“目前和阿里云的合作不仅因为驻云得到了阿里云的投资,也在于阿里云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且API完整度最高的中国公有云企业。”蒋烁淼的言下之意显然是,未来驻云的目标会是整个公有云的IT服务市场。从围绕阿里云客户的IT服务到有机会染指其他公有云市场,这对于驻云来说也是C轮之后值得关注的举措。

未来,驻云的发展是开放的。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