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S厂商功能对比,管理与数据篇
6245
2018-02-06 17:05    文章来源:TechTarget
文章摘要:从管理与数据方面对比IaaS厂商功能

管理与易用性 

从管理控制面板到创建和分拆脚本程序的工具,IaaS平台的简单易用会深刻影响管理员的日常工作。AWS、Azure和谷歌Google都非常重视他们云平台的附加服务。虽然这会增加操作选项,但有时候这样做是以简便性作为代价的。在另一方面,DigitalOcean更多地关注其核心云产品的易用性,而不是额外的服务。 

AWS、Azure、谷歌和IBM都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完成一系列工作的工具与服务。如果用户计划集成自主开发的代码和服务包(例如数据库应用),那么就需要对此进行评估。大型CSP们越来越支持第三方SaaS应用程序以便提高这些集成的潜在价值。在这一方面,规模最大的CSP们很有可能会独占鳌头。 

这些大型CSP们还提供了完善的脚本开发工具和虚拟布网工具,其中AWS在这个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由于AWS比其他竞争对手提供了多得多的IaaS计算资源,它更倾向于在脚本程序等领域推动工具标准化和提高兼容性的工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象存储的接口。其他每一家主流CSP也都提供了一个S3兼容模式。 

CSP们还通过命令行接口或控制面板提供了管理控制功能。如需对这些管理工具进行评估,可搭建一个小型沙箱以便了解每一家CSP的功能与表现。然后,构建和管理一组实例,同时创建和销毁它们。继续讲数据迁移至不同的存储系统。用户应当花功夫运行其应用程序来测试性能。了解成本和易用性。对于大型实力集群来说,用户还需要对集群管理工具进行评估。

 一些用例需要投入更多的测试工作。正如Cloud Spectator测试结果显示,计算性能只是整体表现的一部分,更多的差异出现在I/O性能上。如果用户有一个I/O密集型工作负载,那么就还必须测量存储。一些高级的工作负载将需要第三方工具。例如, 基于GPU和基于FPGA的实例集群,其网络性能和特殊计算还会根据底层硬件的实施而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

虽然供应商们围绕融合进行了较多努力,但是这些工具集还是无法实现完全的互操作,因为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API也是不同的。 数据服务 众多CSP们都提供了一系列的数据服务,这就让用户在作出最初IaaS决策时挑花了眼。就目前而言,也就是三大巨头和IBM在服务方面领先于众多小型CSP和利基CSP,可提高云生产力。这些服务的具体例子包括:各种数据库、负载平衡器、大数据分析以及GPU支持。AWS一骑绝尘,Azure紧随其后,而Azure和IBM则将目光瞄准了正在高速发展的性能与智能市场。 GPU与AI实例亦是如此,IBM携一堆相关产品加入了三巨头的队伍。这个新兴技术领域需要高昂的开发成本,这也就将众多小型CSP排除在外了。 

混合云支持 

支持混合云的能力则是日益体现其重要性的IaaS功能之一。在这一领域的新型合作关系与服务可能会进一步稳固诸如AWS和Azure这样市场领导者的重要地位,并影响用户对CSP的选择。 

微软推出了Azure Stack,它让企业能够实现跨私有云和公共云的部署,从而更加无缝地部署Azure服务,同时AWS与VMware两家公司对于在AWS上VMware Cloud的合作关系让用户能够部署一个由vSphere 托管的单一混合云。

谷歌目前也开始与Red Hat公司开展合作,以实现混合云部署。 

这些合作关系的可能结果是,在几年之后,AWS、Azure和谷歌都将在混合云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让用户能够从一个单一的域进行管理。针对混合云互操作性的软件开发成本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它可能会阻挡其他CSP进入这个市场的脚步。但是其他的云公司(例如甲骨文和SAP)则可能会开发具有混合功能的工具,如跨部门数据库。

鉴于云的可移植性并不容易实现,混合组件可能是一些企业用户考虑IaaS功能的关键因素。使用微软产品的企业可能会更倾向于Azure,而Linux用户则更钟情于谷歌和AWS,当然后者也在呼吁VMware用户。 

使用OpenStack的企业用户可能因为谷歌与Red Hat的合作关系更喜欢谷歌,而IBM在混合云市场中的角色则可能是高水准管理自动化产品的提供者,其产品Watson则是一个个人智能工具。

经济与战略可行性 

正如惠普企业与VMware所展现的那样,在IT领域也有大量资金和知名品牌并不足以帮助他们赢得公共IaaS这场战争。AWS、谷歌和Azure都在云发展初期就早早谋划启动,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用户群体。

 小型CSP们面临着一场为生存而奋斗的战争。Rackspace正在退出公共云市场,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这就引出了一个小型CSP们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问题。IBM和甲骨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利基供应商,但是Watson和数据库产品分别成为了他们的伪装马甲。同时,诸如阿里巴巴和华为这样的CSP则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了强劲势头。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