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or自下而上,什么才是协同软件的应用之道?
6673
2018-03-15 11:02
文章摘要:对于Microsoft Teams和Slack这样的团队协同产品,很多人认为他们只是一种团队工具罢了,应用起来也无外乎那些标准化的模式与方法。但是,根据最终用户以及公司内部IT控制与执行的不同需求,这些工具完全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部署与实施,而公司也需要格外注意。

编译 T媒体 张飞逸

在过去的数年间,通过像Slack这样的免费的SaaS协同应用,员工和业务部门可以不借助IT部门便能够实现实时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不过随着技术与市场的成熟,如今的公司也在寻找那些协同平台(PaaS)以实现对整个内部团队的掌控。

借助于这些平台的特性与功能,公司可以针对最终用和自身IT情况应用不同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典型的两种便自上而下式与自下而上式。在自上而下的方案中,公司中的IT部门和高管领导者可以将自己想法附加在协同工具中,并要求自己的员工去应用某些特定的服务。但在自下而上的方案中,最终用户将成为团队协同工具的最初用户并主导整个方案的进行,而IT部门则需要去适应这些工具。

当然,我们无法断定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二者分别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似乎更好的做法是对二者进行一下平衡,让IT部门建立一套针对最终用户的反馈与控制系统。

科技咨询公司Nemertes Research的研究发现,愈发多的公司正在全公司内部进行团队协同应用的部署。具体来说,46%的公司公司正在进行了全公司层的协同应用部署,27%公司正在同时进行全公司层与独立部门层的协同应用部署,15%的公司正在进行独立部门层的协同应用部署,还有11%的公司表表示不确定,或尚未制定出一套明确的战略。

始于最终用户

团队协同工具通常会依赖于基于云的持久工作空间,它们一般包括消息传递、文件共享、语音通信、视频聊天与会议服务等。一般来讲,这个市场中的所谓的“纯粹玩家”包括Slack、Stride和Flock等。

而这个市场中的统一通信(UC)产品(包括传统统一通信产品)则包括Cisco Spark、Unify Circuit和Microsoft Teams等。这其中的统一通信即服务(UCaaS)供应商还包括RingCentral和Fuze。此外,还有更多像Facebook Workpalce和Google Hangouts这样的基于网络的产品。

那些纯粹的供应商似乎更加赞同于自下而上式的应用方式,因为这样给以让最终用户获得更多的权利。Slack企业产品主管Ilan Frank就表示,如果最终用户已经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多个Slack通道,那么“CIO,最后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个环境中再对协同进行紧密性地强化”。 “协同不应该是被动式的自上而下,团队的协同环境始于组织的内部”,他说到。

始于IT部门与高管

另一方面,更传统一些的统一通信厂商,如Microsoft则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的协同应用部署模式。Microsoft Teams的总经理Lori Wright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的高管与领导层支持并积极推动某一协同平台的部署,那么整个公司团队部署的过程就将变得是水到渠成。

而Cisco则着重强调了IT角色的重要性。该公司的CTO Jonathan Rosenberg表示,一个完全由最终用户挑选不同团队协同工具的环境“实在是一团糟”。“IT部门的角色是为整个公司组织提供最佳协同方式的指导,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并不相互排斥”, Roseberg补充道。

Rosenberg接着说到,Cisco已经在许多公司的内部部署了多个团队协同平台。随着整体协同市场的成熟,IT部门现在需要去掌握这些工具并在他们公司中提供合适的服务。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像Slack和Spark这样的厂商,优势可能是他们具有可供最终用户和业务部门下载的免费产品。而Microsoft并没有提供免费版本的协同产品,但据报道,该公司已经具有了这样的想法。

Nemertes的分析师Irwin Lazar表示,总体而言,IT部门正在以更具战略性的眼光去观察这些协同产品,而公司的领导层与高管们也意识到了他们需要一个正确的协同战略。

在企业IT部门中,该战略将主要围绕于安全控制,合规性与治理以及与现有业务应用和通信系统的集成。Lazar说道,公司团队最初都会对协同工具进行离散式的应用。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他们一般会在业务部门内使用像Slack、Flock和Stride等公司的产品,然后再通过公司组织进行病毒式的传播。

但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全组织内进行协同应用部署的公司来说,他们会考虑像Cisco Spark或Microsoft Teams这样的产品,并通过与其他通信环境相结合的方式以进行更好的部署与设施。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