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合合30年,IBM和它的小苹果
1311
2016-05-31 18:22
文章摘要:新的IBM-苹果联盟关键何在?答案是两家公司联合新闻公告第一句话中简单的几个字:“独家(排他)合作伙伴关系”。这听起来如此纯真,就像世间每一场婚姻都会反映出的情感,两家公司将宣誓结为一体。   但商业联合不是婚姻。大约十年前,时任新泽西高等法院法官的Margaret McVeigh曾解决亚马逊与玩具反




         新的IBM-苹果联盟关键何在?答案是两家公司联合新闻公告第一句话中简单的几个字:“独家(排他)合作伙伴关系”。这听起来如此纯真,就像世间每一场婚姻都会反映出的情感,两家公司将宣誓结为一体。

  但商业联合不是婚姻。大约十年前,时任新泽西高等法院法官的Margaret McVeigh曾解决亚马逊与玩具反斗城(Toys-R-Us)之间的纠纷,她写道:“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想要恪守长期的承诺是很困难的……究竟用什么去构建独家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仅对每天为这种伙伴关系奔忙的个人而言是个挑战,对商业实体而言也是一样。”


  维护伙伴关系的挑战悄然耸立在IBM与苹果面前,比亚马逊网和玩具反斗城的龃龉更加艰巨。原因之一在于,新的苹果—IBM联盟将要踏入的竞技场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多重合作关系屡见不鲜。尤其是他们的主要竞争者显然正遵循着“开放”模式,对多重伙伴关系表示欢迎。谷歌的安卓系统在销量上压过苹果的iPhone,正是因为参与的联盟众多,比如三星,HTC以及摩托罗拉。


  如今看来,这场战役中如果再起波澜,很可能是因为安卓世界宣布通过开放且非独享的联盟,把谷歌自己的云服务和其他企业捆绑在一起。这些企业包括所有被IBM和苹果的排他交易排除在外,又和IBM有竞争关系的公司,特别是惠普和甲骨文。(但事实上这两家公司有点互不搭理的意思,对这种联合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这一幕让人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当年,在微型计算机领域,奉行排他模式的苹果和奉行“开放”模式的IBM—PC之间的竞争轰动一时。彼时,苹果的严密控制路线失败了,IBM的“群众”路线成功了,尽管在IBM—PC的生态系统里,抓住最多价值的并不是它自己,而是英特尔和微软。


  今天,在建立伙伴关系方面, IBM和苹果面前的挑战比以往更大,是因为他们之前已经有过失败的“婚姻”。这对新娘和新郎最近的新闻公告并没有提及这一点,但历史清楚地摆在那里。新闻公告确实承认这两家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是彼此的大敌,没错。但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尘埃落定了,这也没错。


  但是我们还没有忘掉发生在90年代的那笔帐,当时IBM和苹果组建了AIM联盟—那个“M”代表摩托罗拉,当时也是交易的一份子。当年三家公司都被“微特尔”联盟打得一败涂地。于是它们想要建立某种伙伴关系,致力于创造出强大的新型处理器和配套软件。摩托罗拉和IBM负责PowerPC芯片,苹果和IBM负责两个合资软件项目,双方还雄心勃勃地设计了华丽的项目名称:凯丽达(Kaleida)和天智(Taligent)。不仅如此,IBM还承诺向自己的固定企业客户推销苹果的设备。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多数合作倡议都失败了,只有IBM和摩托罗拉负责的部分确实拿出了新的芯片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在软件开发的拖延和分歧中,在苹果技术要不要授权给他人的反复变卦中,IBM和苹果的 “婚姻”走到了尽头。至于IBM向自己的固定企业客户推销苹果,从一开始听起来就是异想天开,而且看上去从来也没成为过现实。而且,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英特尔已经先行一步,再次加倍了研究投入,生产出了更加强大的微处理器。苹果的机器确实用了几年PowerPC处理器,直到它也转向了英特尔(现在也用起了ARM微处理器)。苹果-IBM合作项目以及整个AIM项目大张旗鼓地开始,悄无声息地消散。


  就像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尝试过的婚姻一样,新的苹果-IBM联盟要么快快成功,要么慢慢瓦解。英国作家Samuel Johnson说过,复婚是“希望胜过了不愉快的经历。”商业联合不是婚姻。但我们现在要问:IBM和苹果从他们各自的经历之中学到了什么,从而让新的希望站得住脚?投资者应该先听听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看到婚礼通告就兴奋得忘乎所以。


  从自己的经历中,他们本该学到什么教训呢?下面是一些测试性的问题:


  ·具体而言,“独家合作伙伴关系”将意味着什么?任何联盟想要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合作伙伴把彼此合作和竞争的范围划清楚。美国诗人Robert Frost写过:“好篱笆造就好邻居。”。 施乐和富士胶卷这样的公司在它们50年的合作经营中都遵循着这条规则。来看IBM和苹果:IBM能不能制作和销售面向安卓和微软设备的云服务和移动软件?如果IBM按照新闻公告承诺的那样,为iPad开发“行业专门”App,那它还能不能为其他平台开发同类App?从苹果的角度来说,如果某位聪明的独立开发者为iOS系统带来一款酷炫的“企业”App,苹果能不能独立于IBM进行销售?这些棘手的问题可以一直问下去,我们也希望苹果和IBM已经这么做了;这个测试的要点在于,它们决定把篱笆安在哪里,安好之后会不会马上就要修正它?对于这一点,Robert Frost也曾警告过。


  ·“IBM特别云端服务,‘将’为iOS而优化,”婚礼通告上是这么写的。我们不可能看到IBM资源分配的具体安排,因此无从得知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任何联盟想要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合作的每一方都必须贡献出足够的内部资源来实现对外部合作伙伴的承诺。就像PowerPC年代一样,IBM要操心的可不止这一件事。为苹果iOS而做的新产品能不能获得足够的“优化”,击败其他的企业解决方案呢?比如由安卓,微软,甚至IBM自己提供的方案?


  ·最后,这对伙伴的动作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竞技场内足够快吗?移动端、云端和数据分析,你还能想出三个比它们更加不稳定的领域吗?反应快就是优势。结盟是集中资源的绝佳手段,所以苹果+IBM这个公式很了不得。但对于那些基于合同的联盟,快速决策能力之弱也是有名的,除非它们能炮制一套行之有效并且人员可靠的管理架构。到目前为止,IBM和苹果的新闻公告在如何管理新伙伴关系上一语未发。


  所以没错,这个公式是很强大。苹果+IBM也许能很好地表现1+1=3这个理念。但想要成功做到这一点,两位伴侣还应该确保1+1=1。毕竟二人同心,才能其利断金。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