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之争转战B2B2C?
5870
2019-01-11 09:57    文章来源:T媒体 卿云
文章摘要:解决问题一定是新赛道、新方法,现在是平台的年代。

201811AWS宣布进军私有云后,很少再有谁讨论真正的云计算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了。而2018年云端生态之战异常激烈,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在合作伙伴方面持续发力。青云QingCloud CEO黄允松在18日的新年答谢会上指出2019年青云会大力发展B2B2C,在合作伙伴生态上会投入更多,甚至会参与投资核心合作伙伴。

此外,他还分享了对云计算市场的四点判断与见解。

第一、云计算是一种理念,强调以服务化的模式交付。首先黄允松讲到了AWS进军私有云这件事,实际上青云QingCloud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托管云四种服务模式。他认为云计算从来就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理念,强调以服务化的模式交付功能。这个理念从他在IBM工作、创立青云到现在一直没有变过,他指出不要一直把IT行业当作销售产品的行业,而要以服务的方式交付功能。在计算机、网络、存储、安全等各个方面所见到的任何功能,拿出来直接交付,他觉得这才是IT工程师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要高度解除耦合度,一起推动科技进步。黄允松认为最近几年经济下滑厉害的核心原因,是人类差不多10年没有任何可以规模化、商业服务化的科技创新,而90年代有IT行业和PC互联网的发展。另外2007年至2008年之交次贷危机的美国能够安然度过,有两个原因,一是美联储大放水,二是2007年乔布斯推出智能手机,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虽然移动互联网创新所产生的当量无法与PC互联网相比,但是它站在PC互联网的基础上往前又走了一步,产生了伟大的科技的推动。

现在整个世界上不论中国还是美国,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在科技上没有一个大跳跃的创新,让经济可以回暖。所以2019年不是经济下滑低谷的尾声,恰恰相反,它刚刚开始。因为这种创新的出现需要时间,不过未来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第一其整个建构成本非常低,第二整个operation cost(运维成本)几近于零,交付形式百分百是解除耦合度,高度可替代,第三,全部API化。第四,能够满足任何一种人类的生活、工作需求的端到端的数字化和虚拟化,能够让人类的一切都虚拟化,因为人类的一切流程都在虚拟化。

这次把整个经济体拽出深渊肯定是靠这种端到端大平台。但是这个平台不是指外卖平台,支付、分发新闻。而是底层的科技,能够支撑所有的、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完整实现数字化,而且其运维约等于零。一定不是人完成的,一定是靠机器人,以P2P模式完成协调、自管理工作,一定是这个逻辑。线上化是一个趋势,整个大的生态是在一家公司完成,还是在大的平台解耦完成,这非常关键。什么时候能出现这样的一个平台,AI就有了用武之地。

黄允松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跟云分层解耦,然后服务化交付一切,才能得到一个比较漂亮的科技进步。

第三,B2B2C,发力合作伙伴继续耕耘生态。现在C端的流量约等于枯竭的阶段,很难创造新的流量大增长。即便5G到来,也只是带宽更宽、套餐成本更低,能够承载更重的内容,实际上流量也就那样了。当年4G核心广告是视频电话会议,但是现在使用视频电话是否有那么多呢?

青云QingCloud是纯toB的底层技术公司,接下来要去开拓B2B2C市场。黄允松认为机构不只有设备,还有人。如何为人提供服务是一门学问,这并不是青云直接做,需要一个生态。在此蓝图之下,2019年青云会花更多的时间投放到合作伙伴身上,去开拓B2B2C市场,不排除参与到核心合作伙伴的投资。“我们的目标是把云模式IDC从设备层面提到办公室和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我们还会恪守公司的理念,做底层技术公司,不会去做应用。” 

B2B2C逻辑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对传统的2C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为几乎每个人其实都是企业人。

第四,站在在云计算的IaaS和PaaS层,除了往上看业务之外,还应该往下看IC。包括青云在内的公司在处理数据方面高度依赖CPU和GPU,国内与国外相比存在短板。短期来看没有问题,但是长期来看有很大的挑战,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

若要解决这些潜在风险需要剥离工作负载。比如某一种特定的工作负载在云端达到一定量级时,就可以为这个特定的工作负载设计一款ASIC芯片,再在云端对他进行驱动和调度,完成对这一负载类型的处理,从而大大削弱对CPU和GPU的依赖。黄允松介绍青云2019年不会考虑ASIC。

最后黄允松强调“千万不要在同一赛道上面解决问题,同一赛道上已经来不及了,你说你要做一个比英特尔都强大的芯片可能吗?解决问题一定是新赛道、新方法,现在是平台的年代。”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