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源的再思考:问题在于变现,而不是AWS
5738
2019-01-25 17:49    文章来源:T媒体
文章摘要:开源吃瓜群众:瞧你干的好事,我们根本赚不了钱。 AWS: ???我也很无奈啊。

这是2019。现在,从移动设备到数据基础设施,再到我们使用的几乎所有软件,开源为几乎所有事物提供了动力。自2000年开源真正开始腾飞后,我们已在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遗憾的是,对于如何从开源中变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答案。而MongoDB和AWS没完没了的推特内容,让这个事实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我们把这场斗争回归到最基本的部分,它实际上并不是AWS“窃取”了开源代码,而是开源商业社区未能摆脱过时的许可模式。

新瓶装旧酒

在近20年的时间里,无数的开源初创公司都希望通过“免费”软件来大赚一笔,之后呢,除去一些被收购的,只有MongoDB完成了“胜利大逃亡”并成功完成了IPO,目前它的市值已经接近于50亿美元。这是一个出色的数据库公司,但它并不是唯一想要通过出售该数据库来赚钱的公司,“先烈”们不计其数。

如果我们讨论的是专有软件,那么这里就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了。除了Salesforce,没有人可以销售Salesforce。除了微软,没有人能卖微软办公软件,等等,这些都是规则。

但开源改变了这些规则。如果我们在开源许可下授权自己的代码,那么其他人可以自由使用我们的系统与产品,只要他们遵守许可条款。为了阻止潜在的竞争者,多年来,像Alfresco、MySQL等公司都是根据GPL或其变体来授权他们的软件的,他们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竞争者会在代码使用中要求他们进行开源。

这是一种让著佐权(copyleft)许可变得“更激进”的方式,它使代码保持开放,但实际上仍是私有的。这是一种新的私有软件,它是由那些希望通过销售私有2.0(使用开源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来赚钱的老派企业软件老手们带来的。总而言之,这是“老家伙们”想在一个云计算的世界里继续延长专利许可的一种方式。

它失败了。

背锅侠——云?

有人会说这个模式失败是因为云计算。例如,分析师Ben Thompson曾写道:“盈利模式取决于内部软件的摩擦;一旦云计算占主导地位,其经济模式就会变得更加可疑。为什么可疑?因为许可证不能强制购买。”

也有人认为,标准授权未能使著作权成为一种可行的、通用的商业工具。换句话说,在OSS(开源项目)变现方面,可能云供应商可能会更加有效。但一些主要的项目发起人认为他们才应该是唯一有权进行变现的人,因此他们正在通过重新授权以收回这一权利。

或者更直白地说:云供应商正在销售企业真正想要的东西。

回到Thompson的观点上:

“企业计算正在向云计算转移,这并不是因为云计算必然更便宜……但是,由于性能、可扩展性和可用性是与大多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关系不大的难题……

这使得MongoDB Inc.与唱片公司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出售的不是软件,而是使软件可用的工具,但随着计算向云计算转移,这些工具越来越过时。现在AWS正在销售企业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MongoDB的案例中,他们销售一种名为Atlas的强大的云服务,以面向较小的客户。但是,当AWS提供的是连接大量企业服务的“Pangea”时,Atlas就是企业基础设施海洋中的一座孤岛。

这让我们又回到了开源。”

开源3.0

一位研究者表示,“我们不可能主张软件应该是开放的,原创者拥有唯一的盈利权利。如果你相信后者,那么解决方案就是商业软件。使用许可密钥。”这就是我们在2019年所处的位置:开源已经吞噬了世界,但公司仍在试图以过时的传统方式将其变现。

AWS、微软和谷歌在在将软件转化为公司日益需要的服务方面做得十分出色,这一事实使这种冲突变得愈发激烈。竖起高墙或许可能会其他供应商争取一点时间来赚点小钱,但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钱”(即价值)是为客户提供足够规模与广度的服务,以让他们无需为每一项软件都匹配于不同的独立平台。

如果我们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MongoDB的行为(在SSPL下重新授权以阻止云计算的竞争对手)看起来完全合理。但如果我们从客户的角度来看,AWS的行为似乎是更正确的。这种客户优势让AWS占据了主导地位,当然这也或许意味着AWS需要找到一种方法,确保像MongoDB这样的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毕竟,这个世界对二者都需要:AWS不可能是所有伟大软件服务的来源——它需要世界上的开源伙伴来创造令人惊叹的东西,然后分享收益。

来源:TechRepublic

作者: 

翻译:张飞逸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