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就业真相:没有哪一次失业潮是科技革命造成的
4913
2019-10-12 09:55    文章来源:菠萝财经 作者:土妖(bolucaijing)
文章摘要:AI时代还没有到来,但是有关AI时代的争论,却已经是如火如荼了。

对于 AI 有人很悲观,比如霍金此前就表示,「全面化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埃隆•马斯克也认为,「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仿佛是在召唤一个恶魔。」相反,也有不少人表示很乐观的,比如蒂姆·库克,他说「人工智能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而李彦宏更是笃定,「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彭博全球商业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女性更容易失业。李彦宏则与之观点相左,他表示,「未来的确有很多工作有可能被 AI 取代,但是科技进步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对于人工智能的终极判断,到底是悲观的霍金、埃隆•马斯克是对的,还是乐观的蒂姆·库克、李彦宏是对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问题,李彦宏的观点所体现出来的思辨性,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顺着这样的认知逻辑,我们可以对人工智能及其背景下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提炼出三组六个关键词:

01

消失与新生

「包括 AI 在内的新兴科技将让全球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2600 万份工作消失。」在彭博全球商业论坛上,拉加德援引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即将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的数字如此表示。在她看来,很多重复的工作必然会被机器取代,而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大多由女性从事,所以女性受到这波失业潮的冲击也会更大。

无独有偶,此前一名名为卡普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也做了一个分析,称美国注册在案的 720 个职业中,将有 47% 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 10 年机器人将取代 1500 万工作岗位,相当于美国就业市场的 10%。麦肯锡的研究也表明,到 2020 年,全球将会有 700 万个工作岗位消失。而李开复更是表示,未来 50% 的人工工作都会被 AI 取代……

即使悲观论调如此林林总总,李彦宏仍旧立场鲜明:「我不这么觉得。」他说,「作为企业家,我比较乐观。我看待事物变化的时候通常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变化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实际上,「利用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就是互联网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是生产端的消费升级,这是用户端消费升级的基础。李彦宏的观点是,未来的确有很多工作有可能被 AI 取代,但是科技进步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工作机会。

他认为,数据标注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工智能增加就业机会的例子,「为了训练计算机更加拟人化的运作,我们需要给计算机大量的所谓标注数据,这个工作通常是人工完成的。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所以会给数据标注行业创造很多工作机会。计算机训练得越来越聪明的同时,对于数据标注会有更大的需求。所以这并不是取代人工,而是创造就业。」

笔者了解到,所谓的数据标注,就是教机器准确的认识目标对标的一个过程。通过分类、拉框、区域、描点、注释、标记等各种方法和手段,让机器尽量快、尽量准的认识什么是苹果、什么是汽车……

坦白说,数据标注的门槛并不是很高,但是其却是机器认识物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整个 AI 产业的基础。如果离开了「人工」的劳动,没有数据标注这个基础,人工智能根本无从谈起。所以不夸张地说,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工人,在 AI 时代,就成为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建设者,人才是人工智能最基本的要素。对个人而言是身份的转变,而从就业角度上看,则是一个行业的新生。

和图像标注、语音标注、视频标注一样,数据采集、语音采集、图像采集、视频采集……基本也都是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之后,催生出来的新的行业和工作机会。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继续往纵深发展,这样新出现的行业和职位,会越来越多。

02

主体与客体

其实,上述悲观一方,之所以会担心人工智会带来失业潮,从更大的维度上去看,没有正确看待和理解人和生产工具的关系,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机器比人厉害那么多,所以机器会取代人,由此失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类似这样,是悲观一方的主要逻辑。可他们忽略掉的是,原始社会的利石,农耕时代的水牛,农业时代的播种机,工业时代的各种机器,信息时代的电脑等等,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有比人厉害得多的「生产工具」。然而纵使这样,人都是当时社会与世界的中心,都是彼时的主体,而生产工具,只能是客体。在每一个时代,听说的只是「人操控生产工具」,鲜有听说,「生产工具直接取代了人」。

讲到这,也许有人会说了,人工智能时代和以往任何时代都不一样,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机器人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的特质,已经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的范畴了。其实,即使「生产工具」比如机器人在一定工种上取代了人,但是人在「控制」这一「生产工具」这件事情上,却永远不会改变的,尤其因为要「控制」,就一定会衍生出很多新的工种。

把时间往工业革命之前推到 1470 年,当时德国城市奥格斯堡出现了第一批带有插图的印刷书,引得木雕艺人因担心自己失去工作,纷纷去抗议示威。而实际情况是,印刷书带来了更多的书籍插图绘画需求。和前面的数据标注从业者一样,木雕工人无非是换了一个工作和身份而已。

再把时间拨到当下,在人工智能最为发达的美国,按照悲观方的逻辑,应该是人工智能越发达,失业率越高。但是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却显示,今年 4 月美国失业率降至 3.9%,创造了过去 18 年以来的新低。这一低失业水平一直持续维持到了现在,8 月份,美国失业率仍旧只有 3.9%。所以,美国的权威数据,似乎证明「人工智能越发达,失业人数越多」可能并不正确。

在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这三次工业革命中,没有任何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失业潮,相反反倒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全方位进步,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更多新增行业和工作机会。相信李彦宏口中的人工智能这一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会如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行业+人工智能大有前途,因此有着这两种背景的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需求无疑是极为庞大的。

03

节省时间

「浪费」时间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被认为会大规模取代人类个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机器比自然人的效率要高得多。换句话说,机器为我们大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样的逻辑没错,但是其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机器带来的「省时」,意味着大家又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浪费」,而人类需要「浪费时间」,是要求更多的人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红楼梦》是中国最为著名和经典的小说,众多读者在《红楼梦》里「浪费」时间,就需要出版、印刷、电视、影视、剧场、服装、红学等等各行各样的人来为其服务,一本《红楼梦》的背后,带动的就业是非常可观的。曹雪芹要是知道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巨著,能够在两三百年之后,仍旧给很多人带来快乐,更给不少人带来了「营生」,估计也会欣慰不已。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整个人类社会还是每个人个体,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说,不管在做什么事情,归根到底是在做两件事:节省时间和浪费时间。具体到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我们知道,在「时间」这个维度上,互联网的各个行业和应用,大体可以分为:「Save Time」和「Kill Time」两大阵营。搜索、问答、电商、外卖等是属于节省时间的产品,而新闻资讯、在线视频、直播、网络游戏、社交媒体、在线旅游等,则是典型的消磨时间的产品。

粗略地看一下,消磨时间的产品和行业,似乎比节省时间的,还要多还要广。到这,再回过头去看霍金、埃隆•马斯克、蒂姆·库克、李彦宏等的言论,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悲观的前两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行业人士,而乐观的后两者都是。这可能并非偶然,因为蒂姆·库克、李彦宏身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大潮里,更容易用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人工智能的问题。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李彦宏指出,企业实现「人工智能化」需要做到三维一体:人工智能思维、拥有人工智能能力、遵循人工智能伦理。悲观的霍金、埃隆•马斯克或许只是看到了人工智能的能力,但是却没有运用起人工智能的思维,而人工智能思维的重要一点,就是要:站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看待未来,既要相信人工智能,更要相信人类对其的掌控和利用,就像李彦宏说的,「AI 将帮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

04

写在最后的话

中国有句古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很多时候这并非夸张之言,当然前提是要懂得「听话听音」。明面上的话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话里话外的深层观点、态度立场、认知逻辑、思维方式、乃至世界观、价值观。

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需要如此;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更需要如此。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