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为什么有红绿灯?
5376
2019-12-05 10:13    文章来源:湖畔大学 原创:王坚(hupansanbanfu)
文章摘要:数据资源会变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资源。

2.png

热烈祝贺王坚博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个月,博士来湖畔大学讲了一堂课,很自然地谈到了技术体系、城市大脑、数据资源等等硬核话题。出乎意料的是,他还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兴致勃勃地给几十个 CEO 学员分享了一次惊险刺激的环球飞行……

这个最爱穿格子衬衣的资深骨灰级 IT 男,另一面却是充满理想主义与冒险精神的孩子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人应该明白,天下有太多有意思的事儿可做,而不只是写代码。

  结论一、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

一个技术有没有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来的技术体系能不能吸纳这个技术。今天,一套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

  结论二、今天是城市的「第三时代」

今天是城市第三个时代——「算力时代」的开始,之前的两个时代分别为「马力时代」和「电力时代」。

  结论三、数据应该去改变世界

很多时候大家都用数据解释世界,但数据应该用来改变世界。数据资源将会变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资源。

  2050,一次意外的环球飞行

2050 应该让年轻人想一想,大家在一起讨论他们该讨论的问题,而不是让年轻人讨论被社会设定好的问题。

以下内容节选自课堂:

我今天其实是带着 3 个身份过来的。

第一个身份是阿里云的创始人,这是我还在拿工资的工作;第二个身份是杭州城市大脑的总架构师,这个身份是杭州市政府给我的,我免费替他们做的;第三个身份是 2050 大会(注:2050 大会是关于「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的非营利活动,由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与志愿者共同发起。)的志愿者,这是我自己花钱做的。

我发现,人家付工资的工作是最简单的工作,人家不付工资的就要难一点,自己花钱做的事情就要更难一点。

有关科技,我最近想了很多,想跟大家分享几个结论。

01

第一个结论

现在正是新技术体系的形成期

过去,大家提到科技就会马上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技术,看它能不能用,能不能产生帮助……很少有人会意识到,科技是一个体系的变化。

实际上,一个新的技术如果放不到一个体系里面,基本上不会有用。我们天天喊新能源,但现在百分之六七十的电还是靠蒸汽发电得来的。一个技术有没有用,很大程度上要看原来的技术体系能不能吸纳这个技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今天,是一个老的技术体系即将结束,新的技术体系即将出现的时代。

比如,在上一个技术体系里,电肯定是关键的。在我看来,信息技术只是用来完善电气时代没有做完的事情,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撇开技术成熟度不说,从体系这个角度,今天的城市就是电气时代的技术体系留下来的产物,所以今天的城市其实已经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很多新技术。

3.png

02

第二个结论

今天是城市第三个时代的开始

国际上对文明的定义,只有 3 个特征:语言、宗教和城市。语言和宗教我们很难影响,还可以有一点作为的东西就是城市,我认为城市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东西。

我觉得从科技这个角度看,城市只经历过两个时代,现在刚好是第三个时代的开始。

第一个时代是罗马时代(马力时代)。

有一句谚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为什么条条大道通罗马?是因为大家都想去罗马吗?之前我一直不懂,后来我搞明白了,这个事情是倒过来的——罗马人打到哪里,他们就把路修到哪里。

罗马修路以后带来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把马搞进来了,到今天我们还在用「马力」这个词。一条路和一匹马,把整个城市的通讯系统构建了起来。

一直到 20 世纪初,全世界的城市繁荣程度,都是以城里有多少匹马为衡量标准的。

两千多年来,这样的格局都没有被改变,一直到一百多年前的纽约,爱迪生把电引到城市里……

我认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第二个变化,就是把电引到城市里。于是,人类迎来了城市的第二个时代:电力时代。

4.png

不管今天整个社会发不发达,我都认为它还是处在电气化的完成时代——我们忙活了这么久,这一点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变化,因为现在全世界 GDP 还是用电来衡量。

我们看美国在过去的十年里,它的 GDP 增长并不是很快,增幅在 1%~2% 之间。但尽管这样,它的总增加量还是很大,因为它的体量很大。

有意思的是,在这十年里,美国的用电量几乎没有增加。这里面有节能环保的因素,但是如果放到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话,我觉得这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

回过来看中国,就会看出很多问题。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总和,但我们的经济能力远远到不了这三个国家的总和。

今天,国内大家都在讲「新」——「新经济」、「新媒体」,我们搞这个「新」,那个「新」,但如果不把用电量降下来,都是瞎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年前,比尔盖茨的博客里有一个关于中国的数据:中国 2013 年-2015 年用掉的水泥大概是 50 亿吨。50 亿吨水泥是什么概念,大概是美国 20 世纪——100 年用掉的水泥总量。中国 3 年用掉美国 100 年用掉的水泥,这太夸张了。

所以我认为,之后一定会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去的 30 年我们不可能再用掉那么多电和水泥……今天,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分水岭,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分水岭,科技从此会被划成两代。

以今天为隔断,之前所有的科技都是让人蛮干的,以前的科技就是让我们修地铁更快,挖矿更快……所有的科技都是让人以更快的速度消耗自然资源。从结果这个角度来看,几乎无一例外。但有些蛮干是对的,的确是当下人类需要的。

我在做城市大脑的时候,看到了城市的一个问题:一个城市消耗掉的资源,已经盲目到了谁也搞不清楚的程度。

我们拿交通举例,全世界对交通资源的配给都以两个数据为依据——一个是机动车保有量,另一个是这些机动车里,每天上路的车辆有多少。

杭州的机动车辆保有量是 288 万辆,暂且算它 300 万辆吧。其中,每天上过路的大概在 130-180 万辆之间。

而杭州的现状是:每天早、晚高峰,路上就堵得一塌糊涂。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堵车的时候,路上到底有多少车?

在杭州,不堵车时,路上大概有 20 万辆车,高峰堵车时,仅仅只多了 9 万多辆车。也就是说,在杭州 2 千公里的路上多了 9 万辆车,杭州就堵成了这样。

5.png

这个时代,整个社会城市的复杂度已经大到我们不能靠常识去理解,但我们今天依然用常识推断很多事情。

为了限制京津冀地区的机动车总量,专家们靠区域协同把北京的车搬到北京外面去,花了很大力气从 600 万辆车减少到 400 万辆车,但还是堵。

包括很多地方的单双号限行政策,可以想见,这些处理方式都是多么不准。因为问题的核心根本不在这里,更不要说有人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车?

这是我对城市认识颠覆的开始,我在想,一个城市的资源是怎么被浪费掉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红绿灯?极端地说,红绿灯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交通路口的通行效率,它的存在是为了确保交通秩序,而不是为了提高通行效率。

同样的,还有道路上的左拐车道、右拐车道、直行车道……这些都不是为了提高通行效率,而每划一条车道出来,就会占用相应的土地资源,整个城市的资源就是被这样的东西一点点消耗的。

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城市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事情,光看一个地方的红绿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经历了 3 个时代,今天是第三个时代的开始,从「马力时代」到「电力时代」,到现在即将到来的「算力时代」。

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这本书上讲的,那个时代对互联网的认知就是大西洋电报的铜缆,今天互联网的形态已经和那时完全不同了,我觉得未来,算力会发生一次非常大的变化,以后我们的 GDP 应该和算力挂在一起,这时候才是真正新经济的转型。

6.png

03

第三个结论

数据应该去改变世界

第三个结论和 AI 有关,今天市场上所有和 AI 有关的技术都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数数。

我们识别人脸信息,然后呢,数了个数;我们识别车牌信息,然后呢?数了个数。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还没有真正做过一个超出数数的 AI 功能。

怎么用 AI 做一个城市级别的智能系统?我想象,一个路口的红绿灯配置,应该是由 20 公里以外的一个路口决定的。

7.png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讲数据是怎么解释世界的,但是我认为数据应该是用来改变世界的。当把一个地方的红绿灯配置方案做出来的时候,这个地方的交通状况就会被相应地改变。数据资源会变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资源。

有一次,我在英国开会,在伦敦街上看到一个宣传广告,广告上,埃塞俄比亚人民把汽油桶当做水桶用,广告说埃塞俄比亚的每个家庭,一天只有 2 小桶的生活用水,而且这 2 桶水还不一定干净;而在伦敦,每个家庭一天要用掉 18 桶水……这个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但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永远只看到世界的一面。我们讲节约用水,但是却永远不知道到底一个家庭用 2 桶水合适,还是用 18 桶水合适。

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一个家庭一天应该用多少水就够了呢?今天,没有任何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城市大脑要解决的问题。

靠什么解决?数据资源。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在讲数据的时候都弄错了,我们以看病收费为例,我们以前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就是给收费窗口小姑娘配一台电脑,机器换人,似乎进步了很多;移动支付普及后,钱可以用手机扫码支付了,好像又进步了一点。但回过头来,不管怎么样,都没有改变任何东西,病人该付几次钱还是付几次钱,该排几次队还是排几次队。

杭州做了一个事情——「先看病,后付费」,意思是病人进了医院后,先看病,至于费用到底是在手机上交,还是在窗口交;是即时交,还是等回到家再交,那是第二位事情了。

这件事情意义蛮大的,它的背后是一套社会信用系统在担保,社会的信用系统和商业系统不一样。大家知道今天的商业信用系统,包括信用卡、芝麻分,都是刷钱刷出来,不消费就不会有信用。

但是,去看病的大部分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刷卡的机会,所以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信用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套社会信用系统。

这是数据创造价值的表现,数据帮助病人排队的时间省了下来。

我认为所有不能节省社会资源的创造价值都是胡扯,都是价值的搬移,只不过是把别人口袋里的东西放到你的口袋里。

至于为什么我要提「数据资源」这个概念,其实是为了避免一个误区。

最近很多人一讲到数据就提数据安全、数据所有权、数据资产,我觉得一讲这些,事情就复杂了,而资源这个概念是没有归属界定的,水资源就是水资源,不是谁的水资源。

数据资源也是一样,这是全人类的资源,就像水资源一样,至于怎么界定,这个我们可以慢慢弄。我们今天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界定资源的归属,但不重要,先放着,慢慢界定,我觉得越早界定,反而就越自缚手脚。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用现在 1/10 的资源,就可以正常运行下去。如果我们能够有方法实现,那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用 90% 的资源做创新,那么中国科技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分水岭。

8.png

04

2050

一次意外的环球飞行

去年,我第一次办 2050 大会,有一个飞行员找到我,他 52 岁考到飞行驾照,54 岁完成第一次环球飞行,他叫张博,是个博士。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9.png

大家可能不知道环球飞行是什么概念,如果拿人数来讲,全世界范围内做过环球飞行只有 200 多人,去过太空的却有 500 多人,全世界登过珠峰的有 5000 多人,可见其难度。

我和他说,他可以在杭州边上找一个机场,2050 大会开始的时候,他就从机场起飞,飞到云栖小镇上空,做一个飞行表演,然后再飞回机场。

他答应了,他找了个机场,离云栖小镇 140 公里。

两个月后,他在美国请了一位飞行员,把他的飞机从芝加哥一路飞到杭州的机场。

本来一切都就绪了。一天晚上,他突然找我,说他想了想,觉得请人把飞机飞到杭州,好像不太符合 2050 的精神,他说应该由他自己飞回来。我觉得有道理,也就没有阻拦。

一下子,140 公里的事情就变成 1.5 万公里。

他的那架双引擎螺旋桨活塞式小型飞机,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增压。他从芝加哥出发,飞行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其实是很危险的,特别俄罗斯西伯利亚那一段。

又过了两个星期,他和我说,他在和团队安排线路时发现,好像从芝加哥飞回来也没有道理。真正有道理的,应该是从芝加哥起飞后,一直往东,绕地球一圈后到杭州。

就这样,140 公里的飞行突然变成了一次环球飞行。

他提出环球飞行的时候,离 2050 大会开始只剩两个多月。一般环球飞行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而这次,我们只有两个月。

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就说:我陪你飞第一段吧。其实,我也是客气一下,因为第一段的安全系数最高。

我飞芝加哥的那天,他说会去机场接我,结果我落地后,根本没见到人,他给我打电话说:王博士,不好意思,飞机螺旋桨撞坏掉了。

他的飞机有两个螺旋桨,螺旋桨外面是碳纤维,里面是木头,可能搬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外层的碳纤维破损,里面木头露出来了。他说他飞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坏过。

我们一起去机场找机械师,问他飞机还能不能飞。那个兄弟说可以飞,飞两三个小时不会有问题的。因为第一站的终点是加拿大伦敦,那里刚好有修理厂,我们心里虽慌,但最后还是决定飞出来。

起飞前一晚 10 点,我们去店里买了胶水,在螺旋桨上面抹了抹。胶水说明书上写着 12 小时后才能彻底干透,但我们早上 6 点就起飞了。

10.png

那天早上我们上飞机很匆忙,我衣服也没有穿好,坐在机舱里很难受。飞机没有空调,那天运气很好,有太阳。但是太阳晒到的一半身子是热的,太阳没有晒到的一半是凉的。

我们飞到伦敦机场时,他突然发现前起落架的灯不亮了,这个灯不亮,飞行员就不能确定前起落架到底有没有放下来,他就只能让下面控制台的人帮忙看一眼。

我们在飞机里没觉着什么,但下面的人被我们吓坏了。当时一个美国记者在下面看着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记者一定要拉我拍照,我一开始只觉得他神情不太对,很严肃。后来晚上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说万一出什么事,这就是遗照了。

那次飞行确实很危险,而且我们从芝加哥起飞时,这架飞机连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手续都没有办完。这架飞机飞过来,到底能不能进入中国领空都不知道,我们就让它飞出来了,现在想想,是一件很夸张的事。

飞机进中国前的最后一站是哈萨克斯坦,飞机到哈萨克斯坦时,我松了口气,心想:终于快要结束了。

哪知道在哈萨克斯坦降落后,又遇到了问题。哈萨克斯坦飞机油的编号和国际油编号不一样,他无法确认自己该加什么油。

他就先加了一点油,在机场试飞了一下,让下面人看看有没有冒黑烟,大概没有错,他就加了这个油。

这个非常了不起,其实小飞机的油和民航的油不一样。民航的油可以被精确计算,因为在同温层飞;小飞机在大气层飞,受各种因素影响,油是算不准的,是一件蛮难的事情。

一般这种小飞机飞到一半时要做一个困难的决定——要不要继续飞下去。如果路途过了一半,发现油不够,那就死定了。

而且哈萨克斯坦虽然和中国接壤,但不能直飞,飞机一定要先进俄罗斯,从俄罗斯一个峡谷进来,再折回到中国境内。

就这样,飞机终于到了乌鲁木齐,我真松了口气,因为在飞行过程中,入境的手续也办完了。我们在杭州搞了一个欢迎仪式,等他降落。

结果他从乌鲁木齐机场起飞 15 分钟后,左边发动机坏掉了。他的飞机有两个发动机,按照操作程序,他需要把那个坏的发动机关掉,只靠一个发动机飞行是什么概念?飞机动力不平衡,所以只能斜着飞。

当时他斜着返回乌鲁木齐机场降落,正常情况下飞机降落,高度是一点点下来的,但他的飞机没有动力,他是等肉眼看到机场跑道后,关掉另外一个发动机,飞机恢复平衡,才降下来。

到杭州前的最后一站是济南站,结果飞机在济南降落的时候轮胎又炸了一个,这也是很危险的。

如果正常人碰到这样的事情,不要说开飞机,连坐飞机可能都会有心理阴影。但对他来说,今天碰到这个事情,第二天把飞机修好,又飞出来了。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

这次环球飞行,我们还破了一个世界纪录:世界上唯一一次为了参加一个活动而做的一次环球飞行,这个是蛮了不起的。

很多人说我们做环球飞行实在太任性了,拍拍脑袋就做了。我后来想,这可能就是年轻人要传达的东西——一种动态、不可控的变化。

后来我在伦敦就把破的螺旋桨要回来了,收藏下来,这是 2050 的一个印记。

2050 应该让年轻人想一想,大家在一起讨论他们该讨论的问题,而不是让年轻人讨论被社会设定好的问题。2050 就是 bring people together,让大家在一起,让这些人决定讨论什么。

我们就是想传达一个精神,这个世界可以做很多事情。要告诉年轻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这个世界有比给手机写 APP 还要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

11.5.png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