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SaaS协同办公工具发展回顾
8635
2020-08-25 17:34    文章来源:咖啡日报徐雅倩
文章摘要:调研目标:通过了解企业协同办公应用市场的历史、市场玩家情况以及头部产品的发展策略,我们或可逐渐清晰未来企业协同办公市场的发展方向

调研目标:通过了解企业协同办公应用市场的历史、市场玩家情况以及头部产品的发展策略,我们或可逐渐清晰未来企业协同办公市场的发展方向。

目录

企业级SaaS协同办公工具发展回顾·目录 (1).png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协同办公这个赛道在没有投放的情况下,行业增长情况增长速度非常快,基本都在5倍左右。

企业办公App月活跃用户规模趋势

image.png

那么在过去这些年,企业协同办公市场是如何发展的?这个市场里,有哪些玩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未来几年,这个市场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企业级应用的每一步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企业管理软件最早在欧美出现,从80年代兴起,到90年代末期百花齐放,再到21世纪头10年行业完成了整合。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微软、WPS为首,开启了离线Office时代。

而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持续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演进,通过SaaS化产品进行在线协作办公,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关键事件清单,包含PC互联网、SaaS、移动互联网、办公协作等方面的信息

(整理自网络公开数据)

image (1).png



过去这些年,企业级SaaS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哪些关键因素?这些变化会带来了什么机会?

什么是SaaS

SaaS的全称是“Software-as-a-Service”,汉语就是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级SaaS服务定义

从广泛的定义上来讲,所有针对企业客户,且基于云端的软件服务,都可以定位为企业级SaaS服务。

以服务的客户范围为分类,第一类是针对特定行业,如医疗、金融、零售等。

image (2).png

第二类是针对通用业务,不区分行业,如CRM、HRM、财务、OA协同等。

image (3).png

CRM、办公协同等领域,移动化、标准化程度高,企业决策门槛低,价值提升显著,更容易规模化扩张,所以这些领域率先进行了SaaS化。

HRM、BI等领域,由于业务流程相对复杂,专业化要求高,出于逐步SaaS的阶段。

ERP、SCM等领域非标准化程度高,云渗透率相对较低。

image (4).png


企业级SaaS服务的变迁

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相较美国企业较慢。所以我们以美国市场作为分析对象。

美国企业服务软件工具经历了2个阶段的变迁,WinTel+Office+Email为主的PC软件办公工具, 到Slack+Zoom+Google Doc云SaaS为主的办公工具。

阶段一:SaaS订阅、通用型

1999~2005,在Salesforce带领下,SaaS模式兴起,市场开始进入企业云服务阶段。扩展重心聚焦在新模式的经济型和易用性上,通过标准化的交付模式、更快的上手速度、以及与业务量匹配的收费模式,拓展原始客户。互联网、游戏类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成为SaaS模式先行者。该阶段的产品以通用型细分领域的服务软件为主。

Salesforce简介

1999年,Salesforce创立,主要提供客户关系管理(CRM) 软件,是全球按需 CRM 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创始人Benioff在当时超前地推出了SaaS业务,不提供封装软件,而通过互联网方式提供网页端CRM服务(从本质上来看,是用Web1.0技术跟企业级应用进行结合)。

这项举措将在线订阅交付模式引入企服市场,对交付模式和现金流形态进行了重大创新。不过由于当时没有云技术,所以客户数据都储存在公司内部的服务器上。早期,Salesforce通过增加自己的服务器数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直到2016年,才开始试用AWS的公有云,2017年宣布使用AWS的核心服务打造物联网云,此为 Salesforce第一次使用外部平台。

阶段二:云计算起步、企业2.0、行业解决方案

SaaS模式早于云计算技术出现,而云计算技术极大地促进了SaaS的发展。

2005~2010,亚马逊成立AWS云平台,谷歌、微软、阿里、腾讯相机进行云计算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开始推广公有云服务,为SaaS发展创造了更稳定安全的应用环境。企业用户对数据安全性及保密性的担忧减缓,新领域的企业级SaaS公司大量出现。

该阶段,部分发展相对成熟的SaaS公司以向企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为目标,从原来的产品提供向平台提供迈进,提升留客率和单客户价值。同时,新兴创业公司从新模式、新领域切入,快速打开局面,如2009年成立的Slack,SaaS行业逐步走向百花齐放。

2006年,哈佛教授Andrew McAfee创造了“企业2.0”一词。员工可以通过更自然的沟通界面直接在团队内部和社区中直接交谈,而不是仅仅坐在工位上等待电子邮件。此外,员工还可以使用博客、维基和其它工具创建内容,而不是依靠专家的权威书籍,最终知识的共享延伸到企业之外。企业2.0时代在2006-2012年处于全盛时期。Jive与Yammer、Socialcast、Socialtext和其他众多的企业在这段时间中突显出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沟通方式进行了诸多改变。

另一方面,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疫情,政府部门和各部委要求在家办公,不得出差,成为我国视频会议行业爆发的催化剂。但当年的疫情结束之后,协同办公 Saas 类软件产品并未迎来长远的发展,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的「不匹配」,另一方面就是当时国内 Saas 行业服务标准的缺失和相对过高的技术准入门槛。

阶段三:云计算、移动化、新冠疫情

2010年开始,美国市场对云服务接受度提升,各领域参与方增多,出现同质化竞争。此时,移动化、数据资产化等新趋势,为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以促进服务模式的升级,使得SaaS软件得以更深入地影响企业管理流程,并通过数据分析和交易撮合为企业带来增量服务。

自2014年起,在国内“双创”政策的鼓励下,全国逐渐掀起了创业热潮。CRM、OA协同等领域的头部玩家开始基于自身垂直产品,跨界打造移动办公平台。传统软件厂商,以云服务作为增长引擎,激活高端存量市场。如2015年,金山办公开始将自身产品SaaS化,面向企业及个人增加办公服务订阅模式,由“产品”向“服务”转型,迎来业绩快速增长,订阅服务占比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也涌现了一批新兴的办公协同厂商,如2013年的Teambition、2014年的石墨文档、2015年的阿里钉钉、2016年的企业微信。

2018年,2C互联网巨头在企业服务市场动作频繁,腾讯、美团、阿里、百度四家公司相机宣布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产业互联网战略地位持续升级。除钉钉、企业微信等入口级产品来势汹汹之外,巨头们更是积极展开投资并购与生态合作,斥重金搭建自身的企业服务生态。

2018年9月26日,钉钉战略投资蓝凌;9月27日泛微推出新一代OA产品e-cology9.0,宣布与腾讯企业微信、上海CA认证中心、契约锁形成战略联盟。这意味着,曾坚守中小企业市场的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纷纷杀入中大型企业市场。另外,金蝶先后投资纷享销客、薪人薪事,加码中小企业SaaS市场。

从各类协同工具软件发布时间来看,2013年~2018年集中涌现了大量的新玩家:

即时通讯:2008年Yammer、2014年Slack,2015年阿里钉钉,2016年微软Teams、腾讯TIM&企业微信,2019年飞书、华为Welink

会议工具:2011年ZOOM,2019年腾讯会议

文件传输:2012年Google Drive、坚果云,2013年亿方云

文档协作:2006年Google Doc,2011年 Office365,2014年石墨文档、一起写,2015年Dropox Paper、Quip,2016年Notion,2016年G suite,2018年金山文档、腾讯文档

任务看板:2011年Trello,2013年Teambition、Worktile

移动化,未来的办公趋势

2009年,中国3G牌照发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相隔4年后,中国4G牌照发放。由于移动上网需求大增,安卓智能操作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传统功能手机进入了一个全面升级换代期,传统手机厂商纷纷效仿苹果模式,普遍推出了触摸屏智能手机和手机应用商店。

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使得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高频,企业业务流程趋于线上化,进而倒逼企业信息化转型。

从飞书App的用户反馈来看,对于iPad版本优化的需求十分强烈,正是当前大家对移动化办公需求的一个缩影。

WechatIMG2111.jpeg

注:数据来自七麦(未做清洗,所以大家随意看看就好),时间范围:2020年1月1日-2020年8月22日

新冠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国务院办公厅1月27日发布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2月3日(星期一)正式上班的通知。大规模的延迟复工,使得在线办公由可选,变为必选,企业协同办公市场进入飞速发展期。


这个行业有哪些玩家(上下游)?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企业客群分层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中国企业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需求的标准化程度逐渐降低。

image.png


市场玩家分类

长期以来,美国的企业协作领域主要有两类玩家:

1、科技巨头:微软、Google为代表的生产力工具和电子邮件提供商、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

2、新兴公司:专门从事语音或视频通信,电子邮件管理,业务工作流创建以及维护等功能的公司,例如Slack、Atlassian等。


而纵观国内企业级SaaS市场,主要由三类玩家构成,即传统软件厂商、2C互联网巨头、新兴SaaS创业公司。

1、传统软件厂商从事企业信息化世家最久,主要服务于中大型及超大型企业。近几年开始高调向云转型,SaaS业务贡献收入比例持续增加。

代表厂商:金蝶云之家、泛微(Wearver)、致远互联(Seeyon)、蓝凌、慧点科技(Smartdot)、浪潮(Inspur)、易路、北森。

2、2C互联网巨头,以统一通讯为核心并依托于自身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搭建起一套完整的企业协同服务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客户可以寻找到大量的第三方协同应用程序。

当前入局者: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华为welink。

3、新兴SaaS创业公司是比较年轻的创业公司,主要提供轻量型的SaaS服务,以一个或数个专业服务(如:文档管理与任务管理等)为切入点从而进入协同市场。

主要以明道、Worktile、teambition等企业为代表。

协同工具的分类

互联网先产生通讯,然后是信息存储,再后是信息的流通与消费。所以在场景的通用性上,通讯>文件>协作。

很多协同产品最初满足【通讯工具】、【项目管理】、【文件分享与管理】3个核心功能之一,然后开始演进、集成其他功能。类似于办公环境,最重要的是同事之间相见可以沟通,其次才是配发纸笔文件存储信息,最后的一个因素才是开始协作。

image.png

协同工具清单

以下表格中列举了当前市面上的较为知名的办公协作产品,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考关键事件清单

工具清单.png



行业里的玩家是如何抓住变化中的机会?

从美国企业发展策略看,从中小客户入手是一条普遍路径,中小企业灵活度高,对服务价格敏感,愿意接受新的事务和产品。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向中大客户迁移,降低流失率,实现净利润。如Salesforce的初始客户结构,小型、中型、大型公司比例4-3-3,2008年前后,开始着力向大型客户发展。

美国老牌企业服务软件公司,如Webex、Skype、Google Hangouts,他们的客户多以中大型客户为主,关注的是“Key Account"。从商业本质上来看,大厂的商业策略为企服小公司留下了突破口。Slack、Zoom等来自新型创业公司的产品,本身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打动企业付费。作为行业的新来者,更容易打动中小客户。 

目前中国企业级SaaS上存在两种类型的平台化厂商:

一类采取的策略类似Salesforce,通常为专注在特定业务或行业的领先厂商搭建PaaS平台,解决SaaS产品标准化与客户需求定制化的矛盾,以拓展中大型企业客户群体。垂直型产品的平台化,更加聚焦于自身的业务场景,基本路径为:通过客户验证提炼可拓展性高的平台,到开放完整生态。

另一类以钉钉、企业微信等具有巨头背景的产品为代表,从需求高频且相对通用的IM、OA协同等领域,快速切入,进一步依托品牌、流量、资金等优势,吸引第三方合作伙伴打造开放生态。采取降维打击的入口级产品,自身只涉足通用的基础功能,入驻合作伙伴理论上可覆盖企业服务的所有领域。

image.png

国内2B的市场,其实是由2B和2G(Government)组成。大部分大公司服务还是一些老牌的公司、垄断行业。现阶段来说,效率的提升可能未必是重点,所以针对国内大B的企业,多是线下经销销售,某种程度上赚的是“关系钱”。 

而国内民营企业,对于效率有相对较高的需求。但由于预算有限,没有钱大规模投入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会选择钉钉/微信这一类免费产品。 但随着民营企业数量增加,注重效率的企业数量增长,未来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市场依然存在巨量的机会。在中国,这个赛道也很可能会有Slack、Zoom这样的明星公司出现。

国外SaaS厂商案例

Salesforce

作为全球仅次于微软的第二大Saas公司,Salesforce在企业软件市场的成功是国内CRM赛道甚至整个SaaS领域玩家争相模仿和对标的范本。

Salesforce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1、1999-2005,专注打造简单易用的CRM

2、2006-2011,拓展到平台即服务(PaaS)

3、2011-至今,构建完善企业互联网服务生态圈

1、1999-2005,专注打造简单易用的CRM

20世纪90年代末,整个CRM行业非常活跃。大型企业,如甲骨文和SAP,正在鼓励企业在产品中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使它们变得庞大而复杂。而Salesforce早期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活动围绕着一个简单的想法:使CRM 软件更容易使用。这段期间,Salesforce致力于不断增强CRM的应用功能,开拓SaaS市场。期间推出首个SFA应用、首个SaaS应用CRM、首个客户服务应用程序及首个公开的企业云计算API程序语言Sforce

同时,Salesforce发明了免费试用和软件销售的新模式:任何公司的前五位用户都可以免费使用他们的CRM产品,可以按成员资格或升级到更多功能进行扩展。

用户友好型产品和病毒式分销渠道的结合,帮助Salesforce从2001年的590万美元年收入增长到2003年的5090万美元。在2004年IPO期间,这家公司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为9600万美元,市值为11亿美元。

Salesforce的初始客户结构看,4-3-3,中小企业为主。

“截至2003年10月31日,我们有大约8000家订阅用户,在大约70个国家总共有超过11万名付费用户。我们认为,在截至10月31日的九个月, ,我们收入大约40%来自小型企业(少于200名员工的公司),30%的收入来自中型企业(200或者更多员工,年收入高达5亿美元),和30%的收入来自大型企业(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我们每家客户的用户数量从1个到800多个不等。”

2、2006-2011,拓展到平台即服务(PaaS)

这段期间,Salesforce不再满足于在线CRM业务,而是在向SaaS供应商的基础架构平台发展。他们建立了一个平台,开发人员可以在Salesforce的基础上构建定制的应用程序,并创建了一个中心社区,Salesforce用户可以在其中构建和销售他们的应用程序。

2005年,推出App Exchange,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并将其出售给Salesforce社区中的其他用户。

2006年,首个云计算平台语言Apex、Visualforce。(Apex是一种按需编程语言,允许第三方程序员在Salesforce的多租户共享架构上编写和运行代码。Visualforce,它允许用户创建他们想要的任何用户界面,并构建表单、按钮、链接和嵌入任何东西。)

2008年,发布PaaS平台Force.com,允许第三方在Salesforce的架构上部署应用程序。为Salesforce创造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因为第三方每次登录都要付费才能使用该平台。

2008年前后,Salesforce开始寻求拓展大客户。

2008年报告知投资者:针对更大的企业公司要花更大的成本、更长的销售周期和更少的可预测性来;较大的客户可能需要更多的定制、集成服务和功能,必将推高成本和时间。

3、2011-至今,构建完善企业互联网服务生态圈

为了抵御来自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的竞争威胁,Salesforce改变了战略。他们不再培育新兴的SaaS公司,而是与威胁Salesforce增长的公司正面竞争。

2009年,Salesforce正式成立了战略投资集团(Salesforce Ventures),重点在企业服务的上下游,包括应用开发商、集成商、实施服务商,包括之后还要进入AI领域。自2011年以来,完成超过20起并购,着力构建并完善企业互联网服务生态圈。通过提供企业互联网服务,如Social Enterprise升级服务,夺取企业互联网入口。

2012年:Salesforce 将收购的社交客户服务工具 Assistly 改造成了Desk.com。这一工具可以利用Salesforce CRM的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集成的产品体验。这种新产品,继续扩大了他们产品的用例和公司的收入来源。

2013年:Salesforce将其收购的社交媒体监控平台Radian 6改作Social.com,允许客户整合社交媒体数据和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之后,公司继续在营销云上扩展其产品。

2015年:Salesforce发布了SalesforceIQ,这是一款面向小企业的CRM软件。

2016年:Salesforce收购了允许用户创建文档和电子表格生产力软件公司Quip。这一公司为Salesforce提供巨大的新的使用范围,直接与微软Office和谷歌文档竞争。

2016年,Salesforce还发布了Salesforce Einstein。这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他们现在庞大的产品系列中,并允许Force.com用户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

2018年,公司接连收购了AI智能营销工具Datorama和基于云的应用集成服务商,不断进行对样化探索。

2019年6月初,Salesforce宣布将以157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购数据可视化公司Tableau。这是Salesforce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也代表着Salesforce进入更深层次的分析行业。

2020年4月,Salesforce.com收购Jigsaw,并推出了AppExchange 2,该平台将具有一个“ ChatterExchange”以及由第三方开发人员构建的具有Chatter功能的社交企业应用程序。Salesforce打算将其基于云的CRM应用程序和平台与Jigsaw自己的云模型相结合,以进行数据获取和结构化,从而进入价值30亿美元的基于云的企业对企业数据服务市场。

Slack

SlackSlack即Slack Technologies,为全球领先的企业协作SaaS厂商,成立于2009年,2019年上市,被称为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

2014 年 2 月,Slack 产品正式上线。在刚推出的时候,Slack的日活用户就有15000人。到2014年8月,Slack的日活用户增至171000人;到了2014年11月,日活用户就增至285000人;到2015年2月,Slack的日活用户达到50万;到2016年3月份,Slack的日活用户就已增至230万。目前平台日活跃用户规模超过1200万,仅次于微软Teams。

Slack是一款企业协作应用软件,集合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以及统一搜索功能于一体。允许团队和企业通过群组进行沟通,有点类似国内的钉钉和企业版微信。

核心功能包括建立消息渠道(channel)、开发集成应用、信息检索等。针对不同的客户群,Slack提供包括Free、Standard、Plus、Enterprise Grid的订阅计划。

消息渠道Messaging and Channels:Slack围绕项目、主题、任务或者相关团队构建不同的交流渠道(类似于聊天群),用户可以通过该独立空间沟通、共享文件等。

共享渠道Shared Channels:除了企业内部沟通之外,Slack亦允许不同企业间通过分享Channel的方式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

应用集成Integrations:包括用户自建集成和第三方应用集成,用户可以在Slack平台上创建、使用、集成工作流,与其他应用程序信息进行访问交互;

信息检索Search:建立生成项目相关的信息档案,用户可以检索、访问已共享的对话、决策、数据和内容等信息流。

产品策略

相较于微软Teams和office 365的深度捆绑策略,以及微软自身在客户基础、产业生态等层面的突出优势,Slack积极通过产品创新、开放&第三方集成等构建差异化优势,并和微软Teams在全球在线系统办公市场并驾齐驱:

Shared channel:实现企业间交互。

Shared channe是Slack为提升与外部伙伴以及客户交流能力的重要功能,将大幅提升与客户协同交流的效率。用户可从Slack应用界面获取专属链接,链接可加入至邮件当中,外部用户通过链接即可加入Slack实现与公司的交互,提升了渠道效率,也为公司通过老用户带来增量用户提供渠道。

产品开放:集成大量第三方应用。

Slack通过集成大量第三方应用,不断扩展产品边界,增强自身协作能力,目前公司已经基于Google G suite、Salesforce、Zoom等应用,在办公、CRM、视频会议等加强能力,同时提供强大的API接口,开发者可适配各类应用。强大的集成能力完全可以对标Microsoft Team的集成能力,Microsoft Team不仅集成微软自身应用,并且可接受外部第三方应用,并自动处理工作流,亦显示出集成与开发能力是协同办公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

营销体系

Slack初期增长主要依靠良好口碑,并无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团队支持,依靠鲜明的品牌形象和易于部署的特点积攒B端客户,运作模式极具单位经济效应。

后期Slack采用go-to-market战略,以自助服务模式吸引客户,并通过销售人员扩展付费用户群。B端公司有迁移成本较高、粘性较强的特点,当需要访问无限消息或集成时,其庞大的免费用户群常常会自动转换为付费用户。

未来,公司将通过up-sell &cross-sell进一步实现既有客户增长:

1)扩大共享渠道使用,并通过企业用户网络完成营销推广。(目前仅有30%客户使用,而ARR$100000客户中该数字为90%);

2)订阅方案升级为Enterprise Grid。不同于其他部门使用方案,Enterprise Grid为企业整体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升级带来的收入增长亦十分可观。

Salesforce有所谓客户成功经理的概念。例如一些大客户在使用Salesforce平台的时候,他会希望得到一个参考,在自身使用平台的时候,体现出哪些不足。这个时候Salesforce的客户成功经理可以结合你企业的内部流程和需求,结合整个产品线给出一些建议。中客户跟小客户也希望从客户成功经理那里得到一些关于市场趋势的解读。

备注:增购(up-sell)和交叉销售(cross-sell),例如销售部门用了钉钉,那么接下来就去签运营部门。或者是今天企业买了CRM模块,那么下次再推介营销模块,最终占领整个市场。

生态体系

公司注重广泛的上下游合作,通过打造产品联盟构建核心竞争力。Slack集成应用程序的广度以及开发人员生态系统的规模,均证明了公司市场领导地位的优势。

广泛的第三方应用集成:

Slack与Google,Salesforce,ServiceNow,Atlassian和Dropbox等公司提供的数千种其他应用程序横向集成,覆盖数据分析、财务、设计等领域,打造了业内领先的产品联盟。

友好的开放式平台:

公司注重培育良好的开发者生态,与组织内部的开发软件集成,满足企业用户的长尾、细分需求。截至2020年1月,Slack每日活跃用户超过1200万,其中包括超过70万注册开发人员。开发人员总共创建了超过62万个第三方应用程序或自定义集成,供组织内部专有业务使用。

M&A:

Slack Fund是公司与关联实体创立的投资基金。公司通过Slack Fund已经投资了将近50家公司,用于开发针对Slack设计或使用Slack API的产品。典型投资案例如Sudo,一种在CRM上运有自然语言的机器人,销售代表可以直接通过发送Slack短信将数据输入CRM应用程序。

微软Teams

2015 年,微软曾向 Slack 发出收购邀约,但遭到拒绝。一年之后,微软发布 Teams,借鉴了不少 Slack 的设计思路,也具备很多相同的功能,比如 Slack 最核心的「整合第三方服务」功能。这让很多微软老客户能够相对轻松地从 Slack 切换到 Teams。2018 年,微软收购 Github,继续为自己的企业业务矩阵添砖加瓦。

Teams的主要功能有:

1、无限制的聊天和搜索功能。通过免费聊天与搜索功能,让团队成员开心沟通,并始终跟进最新进度。

2、在线会议和视频通话功能。使用免费的内置会议和音视频通话,使整个团队保持进度一致。

 3、团队和个人拥有文件存储空间,享受10GB的团队文件存储可见和个人2GB的文件存储空间。

 4、通过Office进行实时协作。使用Web版Office应用,包括Word 、Excel 、PowerPoint和OneNote,进行协作。

在企业领域耕耘多年的微软比 Slack 更懂企业的需求,它在 Teams 里整合了更多企业需要的安全功能。之前企业想要实现这些功能可能需要自己手动将它们接入到 Slack,但现在 Teams 却自带这些功能。

同时,微软出动了自己强大的销售团队,向 Teams 的潜在客户发起了激烈的销售攻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的销售代表在游说客户时,甚至提出可以为用户支付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平台迁移成本。

负责 Office 365 的微软副总裁 Jared Spataro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的用户希望能够在一个地方聊天、通话、远程协作,而不必将 Slack、Zoom、Dropbox、Google 想办法整合在一起。这种一个产品包含所有功能的体验,是 Office 最大的价值。」

数据表现

2019 年 7 月,Slack 上市后不久,Teams 宣布自家平台的日活用户已突破 1300 万,高于当时 Slack 的 1000 万。

谷歌G suite

G Suite云协同产品的目标是,助力企业迈向“连接一切”。主要覆盖四个应用场景:沟通、创建、访问和控制。

沟通应用主要包括邮件、日历等,使得协作更轻松,提高沟通效率;

创建应用主要包括文档、表格和幻灯片等办公套件,使得多人协同处理文件成为可能;

访问应用提供云端存储功能;控制应用则确保用户数据和设备安全无虞。

早在2004年4月1日,Google已经发布了首款云原生的应用产品Gmail,而目前其旗下的拳头产品Google Doc则起源于Google Spreadsheets和Writely(2006年其母公司Upstartle被Google收购,同年产品正式整合进入Google体系)。

2016年,Google在原有的企业办公应用(Google Apps for Work)的基础上组建 G Suite,奠定了Google办公软件基于云的的发展基调。

而在2011年,微软推出了Office365,可在云端上使用office的全套服务。同时,2016年,微软在收购Slack被拒一年后,也推出了对标的Teams。

作为办公市场后进者的G Suite,在拓展市场方面采用的是以点破面的推广策略。

Google首先切入的是教育市场,之后逐渐布局招聘市场,并与多企业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用户渗透,其未来有望进一步抢占办公市场。根据2018年美国教育调查报告显示,Google教育的覆盖率达67.8%,而Microsoft和Apple仅占17.13%和1.34%。

针对教育市场,G Suite以免费切入市场,然后采取软件奠基,硬件匹配的打法,同时配合对教育工作者的精准营销逐渐蚕食教育市场传统办公的市场份额。

2006年Google推出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之后的多年内,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在G Suite的基础上继续推出新产品,力图覆盖多种教学场景,精准服务教育工作者的多元教学需求,致力于成为一站式解决在线教育需求的办公套件。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G Suite for Education。

数据表现

截至2020年4月,G Suite在全球范围内的付费用户已超600万人;自2017年开始一直保持着每年一百万人的高速增长。对比Office 365,截至2019年Office 365个人订阅用户数已达到 3,480万,企业用户数达到1.66亿,G Suite付费用户体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国内2C巨头

虽然同为国内的企业社交软件,但企业微信、钉钉、飞书各有侧重,企业微信定位于数字化运营,注重连接;钉钉则专注办公场景服务;飞书则侧重打造基于文档的工作流。

钉钉

2015年,钉钉以中小企业的内部沟通与免费电话为切入点,正式打入企业服务市场。

从1.0版本专注内部沟通,2.0版本专注办公协同,3.0版本推出行业定制方案和开放平台,到4.0软件硬件智能化融合,基于“人、财、物、事”等办公场景的打造全面数字化解决方案。

钉钉的教育布局

2020年年初,钉钉推出新的品牌slogan “让工作学习更简单”,目标是做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3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官网向全球推荐使用钉钉在线上课。

8月,钉钉携手支付宝发布教培行业解决方案。该方案含招生管理、在线课堂、教务管理、教培班级群收款等产品能力,覆盖课前招生引流、收款,课中在线教学教务,和课后家校服务等场景,把钉钉的适用主体全面延伸到教培行业,实现了对教育门类的全覆盖。

数据表现

2020年5月17日,阿里钉钉CEO陈航宣布,截至3月31日,钉钉用户数超过3亿,企业组织数超过1500万家。

企业微信

企业微信成立于2016年4月,定位在为企业客户服务,做企业的连接器,帮助企业连接消费者、连接员工、连接上下游。

企业微信是基于微信的通信能力,整合了企业内部通讯录和工作台,工作台当中包含日历、会议、文档、微盘等基本功能,在第三方应用平台,还可以找到考勤、财务、CRM、云 OA 等大量应用,还有腾讯自己开发的 TAPD 看板应用。目前企业微信开启了微信用户的互通能力,就是企业微信成员,可以跟微信用户拉群沟通,比较适合大量外联沟通需求或需要社群管理的组织来使用。

成立4年来,企业微信除了做轻量化的移动办公场景外,也在不断“破圈”,延展着自己的商业边界,从单纯连接企业内部的办公工具,逐渐过渡到连接生态伙伴,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开放平台。

2019年微信公开课,企业微信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趋势 8 个平行分论坛发表了演讲,就政务、金融、零售、交通、教育、餐饮、制造、时尚等行业发布了深入的行业解决方案。

企业微信的教育布局

2020年4月23日,腾讯企业微信举行了首场教育行业发布会上,针对教育行业的痛点,发布了解决方案。

此外,会上腾讯宣布,拿出10亿人民币启动金,激励教育服务商专项服务学校、教育局。

企业微信将为服务商提供四种合作模式:上门为学校、教育局服务,完成初期管理端配置;教育行业方案共创;深度定制化功能以及与智能硬件服务商一起打造智慧软件和硬件联动方案。

数据表现

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致峰在2020微信PRO公开课上表示,目前企业微信已服务超过250万家真实企业,活跃用户突破6000万,并渗透了超过50个行业。与此同时,已经有21000个第三方合作伙伴加入企业微信生态,超过470万个系统被接入企业微信。

飞书

2019年4月,字节跳动针对海外市场发布的企业办公套件产品 Lark(飞书) 正式上线,定位是做移动时代年轻的office365与谷歌G Suite,主打年轻化、轻量化。

在即时聊天、日常管理的基础上,飞书把协作文档提到了更高的等级,统一称为云空间。搜狗CEO王小川将其定义为:“一个先进的、基于文档的工作流”。

在飞书的文档模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外文档产品的影响,比如Notion、Dropox Paper。而在聊天模块,飞书更接近 Slack 的体验,更强调讨论,比如飞书的Pin借鉴的是Slack的Thread(类似于群聊天的收藏板,所有收藏的消息对所有群成员开放)。

在国内市场,飞书的早期客户主要分布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强调信息流通高效、希望发挥员工创造力的公司,如少数派。

2020年2月24日,飞书宣布向全国所有企业和组织免费开放,不限规模、不限使用时长,所有用户均可使用飞书全部套件功能。

2020年6 月,飞书确立了新的战略规划:首先,在客户类型上,着重发展大客户,由商业化负责人吴玮杰执行;其次,在重点行业,飞书将聚焦在互联网、科技、媒体三大行业。

小米是飞书在今年 5 月签下的最新标杆客户,此前小米内部沟通使用的是微信和米聊。

数据表现

2020年2月25日免费开放后,飞书的日活用户接近30万,依旧远低于钉钉1300万的日活,以及企业微信在2019年底的6500万活跃用户。

华为Welink

2019年123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工作平台,可助力用户随时、随地、通过各类终端设备( 手机 、电脑、Pad、电子白板等)实现协作办公。通过AI工作助手,一句话即可直达找人、找邮件、预定差旅、报销费用等百种服务。另外,智能会议室满足多种终端自由实现多种投屏方式;支持消息、文档、邮件等内容翻译成七种语言。用户账号归属于企业,信息100%在企业内流转。

数据表现

最新数据显示WeLink全球华为用户达到19.5万,日活率为99.8%。

未来几年,这个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中会产生什么机会?

据IDC数据,2014-2018年,全球协同应用市场规模从104亿美元增长到148亿美元,对应复合增长率9%,预计2018-2023仍将保持12%复合增长率,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

全球1000大企业中67%已将数字化转型变成企业级战略,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也将其作为核心战略。

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国务院办公厅1月27日发布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2月3日(星期一)正式上班的通知。大规模的延迟复工,使得在线办公由可选,变为必选。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解读财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疫情期间和未来的发展中,微软Teams面临三个不同的阶段:

  • 疫情期间对远程办公的快速响应和稳定的持续服务;

  • 疫情恢复阶段的混合办公时代,兼顾办公室和远程办公,在功能多样化方面面临考验;

  • 疫情后的客户关系建立和稳固上。

打造平台和生态

后疫情时代用户需求扩大,带来高涨的市场红利,由此引发了产品变革浪潮。

从美国市场来看,协同软件Slack和Microsoft Teams的竞争会更加焦灼,竞争的核心将从产品服务的功能与体验,延伸到平台和生态上。

首先,软件平台作为载体,具有信息聚合、核心功能实现、应用开发、应用集成等功能。

第二,在生态发展上,Slack大量集成第三方应用,Teams背靠微软强大的生态体系。

第三,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数字化,协同软件只是企业数字化的一部分。

而当前,中国的企业服务行业还处在一个比较年轻的阶段,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

1 生态属性弱,2服务能力弱。

但从另一面看,也有可能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中国企业市场上,产品之间不互相集成,没有办法组成综合的方案。大家因为疫情选了各种工具,工具之间互相无法打通,这直接反映了中国企业服务生态不够开放,生态属性非常弱,各自一个孤岛,然后形成一堆孤岛。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行业里的头部企业去推动,也有可能成为竞争的拐点。

另一点,这个行业储备的服务能力非常弱。疫情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数字化规划或者投入数字化转型,但从数字化工具的选型到架构的设计等等,都没有成熟、已被验证、有真正实践价值的经验或是方法论,我们目前没有储备太多有关键洞察的人群去支撑整个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面对大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个赛道里的企业会意识到接下来都不是在做一个孤立的工具了,是要把工具能力赋能到更多的环境里,去联通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或者说商业操作系统。无论是老牌协同厂商(如泛微、致远),还是明道、worktitle等新兴协同厂商,“应用集成”已经成为现阶段产品/服务的标配。

疫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由于疫情影响而转向协同办公的用户,对数字化工具的理解能力,或者使用习惯无法和早期就使用协同办公的用户水平保持一致。

产品如何理解和支持这些用户?如何推动创造产品对应的服务体系和生态?疫情期间,产品人群迅速扩大,原有的产品的经营模式是否适用?

2、很多科技、媒体、金融类的公司的数字化办公建设,相对比别的行业更好,但大部分企业对协同办公工具的认知还需要迭代。真正的数字化办公还没有完全实现,以及大家对效率提升的期望也没有被满足。

数字化工具发挥的本质价值是加速信息在企业里的流转速度,保证充分的信息透明和明确的上下文,从而支撑了大家的效率提升。

作为企业服务商,如何找到并获取拥有这样价值观的潜在企业?如何帮助企业真正提高效率?

3、产品要关联实际的工作流程。很多企业在落地一个工具的时候,会忽略员工的工作习惯,并没有真正匹配员工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及考虑影响程度。

好的协同办公软件和企业的工作流、协作关系链条是强相关的,它不能是辅助系统,而应该是生产力系统。这个问题考验的是产品自身的变形能力和延展能力。

4、产品的留存和服务生态的建设。让更多用户参与到产品生态中来,持续体验更优的产品。

企业服务商需要和企业的核心人员,一起去做工具的落地,因为他们更懂自己的企业,知道哪些任务、哪些工作流对企业最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大型灰度系统,和客户保持高度的互动性,持续去迭代和优化产品,然后最终再开放给所有用户。

结束语

本文为通过对网络公开信息的调研,整理汇总而成。相关文章链接已附在文末,有兴趣的同学可查看原文。由于调研时间有限,可能存在不足或问题,欢迎大家不吝指出~

另外,本文的行文逻辑,参考自网易云音乐前产品负责人王诗沐的《幕后产品》一书,非常干货,也推荐给大家。

感谢大家的阅读!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

1讨论

所有讨论

ZDOO全协同
企业SaaS云协同办公,推荐可以试试云ZDOO,提供一体化的企业协同办公解决方案。它包括了OA、CRM、财务记账、文档管理、工作流、进销存、HR、考勤、审批等功能,帮助企业提升协同办公效率。https://www.zdoo.com/page/zdoosaas.html
1# 2021-04-08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