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菁英钱多但不回馈社会?Marc Andreessen:
1484
2016-05-31 18:28
文章摘要: Marc Andreessen 为美国知名软体工程师、企业家、以及投资人。曾参与第一个广为使用的网页浏览器的建立,亦为硅谷知名创投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创办人之一。以下为美国媒体 《Strictly VC》记者访谈内容。硅谷最近受到了许多媒体的负面关注,从关注硅谷的八卦杂誌 《Valleywag 》到纽约杂誌 《The New Yorker》都有

Marc Andreessen 为美国知名软体工程师、企业家、以及投资人。曾参与第一个广为使用的网页浏览器的建立,亦为硅谷知名创投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创办人之一。以下为美国媒体 《Strictly VC》记者访谈内容。硅谷最近受到了许多媒体的负面关注,从关注硅谷的八卦杂誌 《Valleywag 》到纽约杂誌 《The New Yorker》都有报导。
上週,在一次《Strictly VC》与 Marc Andreessen 在其公司着名创投 Andreessen Horowitz 的会面中,讨论了这个议题并且试图了解他的看法。以下为对话的部份内容。
《Strictly VC》:最近,媒体花了很大的力气争论硅谷的人们是否有将整体经济的状况放在考量之中。你觉得这些批评是有效的吗?
Marc :那些故事简直笑死我了。批评大约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硅谷是一群新的菁英,新的顶尖 1%,新的寡头政治,而且所有的亿万富翁都对于整体社会不屑一顾,还像衝锋飞车队 Mad Maz 一样,欢迎一个被科技接管所有事情的反乌托邦荒地。
另一种说法是,科技根本没做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只是一堆像 Snapchat(图片讯息软体)的应用程式,让 14 岁的小女生可以把自拍照传给对方。我很难好好安抚这两种论点。
《Strictly VC》:另外有一种批评,认为硅谷科技所创造的价值,只是给那些付得起的少部分人。关于这个论点你怎么看?
这个我不同意。我觉得几乎只有 Uber 或一些快速抵达的服务是这样。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你跑来硅谷然后想要找到叁个只服务 25 岁、单身、中等薪资族群的新创公司,恭喜你,你应该可以找到。但是如果你要来硅谷找一些真的要将交通、教育、或金融服务推广到让以前无法取用的族群都现在可以使用服务的公司,你也可以做到。
这些故事被写得很好,也很有娱乐性,但它们是一些硅谷外的人,专门为了达到某种能让他们读者感到安慰的结论而写的,在我的看法裡是这样。
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现在在纽约的人们,把硅谷想成只是一群小屁孩在到处乱放屁是非常令人感到欣慰的。但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Strictly VC》:另一个广为流传的批评是认为科技企业家并没有足够的回馈社会。作为一个慈善家,你怎么想?
在科技业裡,你可以在这些众多的新企业家身上看到,大多都 25、30、35 岁。他们都正在以自己生理的极限来工作。
从外面看来,这些公司好像正享受着巨大的成功。但从内部看来,当你在经营其中一间公司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总是处于失败边缘,好像它几乎就要从你手中熘走了。
然后人们在离职、竞争者在攻击、报章杂誌又在写关于你的各样丑陋文章,你几乎总是在一个非常险峻的悬崖边缘。所以,要找到时间来有智慧的使用你的慈善资金,呃,几乎不可能算得出来。这是时机的问题。
很多我所知道的创办人,包括很多非常年轻的创业家,已经有完整的计画要捐出大多数的获利。他们只是计画在他们有时间好好进行的时候来做它。当然你可以有个合理的质疑,说要是他们能早一点把钱丢出来,这个世界会比较好。
但问题是,你要怎么去做呢?
这是个更难回答的问题。就连 Warren Buffet 都无法想出,除了把这些钱都交给 Bill Gates 之外,他还能怎么做这件事情。所以也许答案就是把所有的钱都交给 Bill Gates 吧!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