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道云在零代码战场的精心布局
5695
2020-12-17 12:57
文章摘要:2020年企业服务市场最火的概念除了“数字化”,恐怕就只有“低代码”能与之正面一搏。为什么低代码这个老概念突然又翻红?

2020年企业服务市场最火的概念除了“数字化”,恐怕就只有“低代码”能与之正面一搏。为什么低代码这个老概念突然又翻红?

这个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在2014年被Forrester重新定义为“零代码/低代码”,在2019年的中国市场达到预热的顶峰,2020年短暂的疫情熄火之后在下半年重燃舆论的焦点。

国内在BI领域深耕多年的帆软早在2015年便在零代码领域布局,上线了国内首款线上零代码应用搭建平台——简道云。经过五年的反复打磨,于2020年12月3日,简道云在帆软商业智能峰会上首次线下亮相。

640-1.png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 甘子伦

低代码与零代码的争论

选零代码,选低代码,why?这个问题在业内曾引发广泛的讨论,并且在IT开发者群里引发一系列口水巨战。时至今日,产品基因、面向对象、服务业务复杂程度的不同,也让这两者的关系逐渐清晰。零代码是理想,低代码是科学用语,也可以理解为“代码-低代码-零代码”的一种理想演进路径。

如果国内的零代码开发平台能够做到就像ivx一样,强悍的产品能力、开放的生态环境、与时俱进的迭代创新,那么“零代码”最终将演变成一种“新开发语言”的究极形态。但国内许多零代码平台在运营一段时间之后,综合考虑服务、营收、交付难度、用户需求等多方原因,选择了低代码的方式提供服务。

而简道云从产品研发到2016年正式商用,一直坚持零代码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简道云联合创始人甘子伦认为:“从目前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零代码平台更偏向于直接服务于业务用户,低代码平台则更适合有一定开发能力的IT用户。”这是国内首家供应商明确提出了低代码与零代码服务对象的差异化。

根据简道云的服务经验,甘子伦也总结出零代码平台进驻企业有两个大的切入点:

一个是信息化能力薄弱的企业,从业务侧入手实现业务数字化,这类企业的业务相对简单、变化快,零代码可以满足这类企业快速构建应用、流程自建的诉求;

另一个是对IT重度依赖的大企业,零代码更多的是解决这类企业的长尾、低频应用,这类企业对IT效能要求高,并且存在很多传统的历史老旧应用,通过零代码让业务部自己可以快速实现长尾业务的在线化。

零代码/低代码的池塘足够大

国内的零代码/低代码市场虽然在起步阶段,但已经显现出比较明晰的用户画像。

在地理位置上,以长三角、粤港奥为主要的核心区域,大量的具备一定规模的成长型企业表现出对零代码/低代码的极高热情;

在行业侧,目前零代码/低代码最先攻陷的行业阵地有制造、零售、房地产、TMT、金融等行业;

在场景侧,零代码/低代码的战场目前在直观的量化损益上对内部效率的提升更为明显。

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是信息化所过之处,皆是零代码/低代码的战场,零代码/低代码的出现就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配套服务,有了这个服务才能更好地去适应数字化的生意环境:数据在云端、业务灵活多变、业务驱动IT。让众多企业意识到商业环境大变样的关键角色,几大互联网公司功不可没。

根据2020年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公司公开的服务企业组织数统计,它们推出的ToB应用,服务的企业用户数已经超过2500万,也即是说,在绝对数量上,零代码/低代码的概念至少投射超过2500万的影子。这类用户情况比较复杂,多数是信息化基础为0的企业组织,不过也是零代码们喜欢的客群。

国内ToB市场中有超过200多万拥有完整的财务、业务信息化系统且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它们已经对现有的信息化产品已然感到不爽。它们具备一定的IT能力,想要自己搞更符合自己业务特征的IT产品,零代码/低代码属于瞌睡来了送枕头。这类用户其实就是目前国内企业市场当中颜值最高的客群(有IT基础和明确需求,同时还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综合来看,零代码/低代码的用户基础数量足够大,同时也被其他信息化软件充分鞭笞过,形成了自然分层,产品厂商的市场教育成本要低很多,渗透的通道也会更畅通,产品厂商现在更多的可能要考虑如何选池塘。

面对复杂的竞争赛道,简道云如何取之有道

在供给端,国内的零代码/低代码的服务商主要站在三个阵营:

一方来自ivx、微软为代表的国际化产品,在产品成熟度、服务理念、生态的范围等方面都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制,但就服务落地来看缺乏本地化能力,品牌大但落地难。

一方是气势汹汹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早已或正在布局低代码业务。互联网产品的特征是资本雄厚、品牌影响力大,但也暗藏业务场景精细化提炼难度大、聚焦不清、服务深度不足等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产品、服务的打磨还需要强化。

另一方则是传统ToB信息化服务供应商, BPM、表单、aPaaS等不同流派的产品。其特点是有成熟的客户基础,对行业、业务理解深刻,但缺乏互联网化的赋能思维,对用户的产品体验重视度不足。

有鉴于此,甘子伦提出简道云的竞合方法:

在产品上,向国际品牌看齐加强专业能力和性能,同时注入互联网公司注重用户产品体验的思维,通过MVP(最小可行产品)的产品策略——选对的客户做可行的产品;

在服务上,结合国内SaaS+传统IT服务经验,优化“云+传统”的服务组合,把咨询、交付、客户成功服务串联;

商业模式上,简道云将秉承了帆软一贯的不融资、不上市,尽量不依赖外部资本或母公司资源带货,实现自我造血;

生态方面,简道云即将推出自己的开发平台,介时会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创市场。

在这样的竞争策略下,简道云从商业化开始就有了正向盈利,团队营收和人员扩张在保持100%的速度增长。

目前简道云还是坚持一年一签的收费策略,甘子伦认为:“这种按年收费的产品必须做好服务,才能保证续费率,一旦一次多年收费,很容易产生怠惰心态,令团队丧失活性。”

不难看出,简道云虽然背靠帆软这样的资源池,但还是以一个独立产品公司的角度规划未来的业务扩张。优点是,产品、服务的打磨更稳健,对存量、潜增量客户的服务连续性更好;缺点可能就在于在起跑阶段,没有“流量”“品牌”“资本”等助推器,可能跑的步幅略小。特别是在一个“风口”赛道,竞争对手们可能会“不讲武德”, 而简道云的策略略显君子。

零代码/低代码就是当前企业市场中最香的那块肉,简道云已经从表单切入成为零代码小组赛的一号选手,BPM、CRM、中台……各代表队小组赛也才刚刚开始,低代码的精彩还在后面。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