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第二曲线:帮企业“拼”出新业务
5521
2021-03-17 13:54    文章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文章摘要:回顾历史,真正成功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凤毛麟角

回顾历史,真正成功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凤毛麟角。

譬如很多大型企业的数字化战略,就因为业务链繁复、组织变革面临不少挑战,即使转型成功也因为前期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承受了巨大的风险。无论巨头还是中小企业,想数字化转型,都会面临前期投入大、后期调整难,企业风险高等问题。

一直以来,数字化转型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麦肯锡报告指出,2012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为20%,2014年这个数字为26%,略有上升,而2016年的这个数字又回到了20%,4年的时间并没有发生改变,数字化成功率陷入了停滞状态,行业亟须质变。

之所以数字化转型不顺利,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往往是选择了两条难走的路,一种是自己从零到一搭建,这种方式往往费力费钱还难以见到理想效果;第二种是靠外部购买,但企业实际操作就会发现,买来的应用往往不能贴合业务实际需求,由于第三方应用与自身项目的不匹配,更会因为组织文化的冲撞造成不必要的耗损与麻烦。 

然而,因为数字化的未来足够美好,企业依然不能放弃这块暂时难啃的“硬”骨头。发改委报道,据有关机构测算,数字化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甚至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不但关乎到企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更是直接关联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 

如果说疫情前一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还不是很迫切,那么经过疫情之后,企业都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对个性化应用的定制需求更是越来越迫切,如何降本增效对于每家企业来说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议题。

从前述情况来看,如果路径依赖,用过去的方法实现企业、组织的数字化发展已经不占优势,只有以未来的眼光,灵活、高效、个性化地进行创新与转型,才更贴合数字时代下大部分企业真正的需求。

谈到数字化,很多老板一下子就想到了巨量又复杂的代码开发工作。 

但如今,复杂的「集成式的软件开发」正成为过去式,「低代码」开发——即把开发能力赋能给最终用户——将成为主要趋势。 

所谓低代码开发,就是通过高度的抽象,将页面元素封装为基础组件和业务组件,将业务规则、权限等封装为规则配置、公式和可拖拽的流程设计器,通过托拽以及配置,像拼搭乐高一样,无需编写代码或少量代码,即可完成符合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的搭建。

来自软件公司Frevvo的数据显示,低代码开发可以将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提高69%,不仅可以减少对高技术水平的依赖,也可以成倍缩短应用的开发时间。企业以此能够节省建设成本,相比传统方式,“低代码开发”让项目推进更具敏捷性和灵活性,同样是在企业内部运营,企业也不用担心应用是否会出现不适配、安全性等技术问题。

除了开发提高效率方面,低代码开发的另一个优势是:让应用“更懂业务”,因为最了解业务需求的人就是业务人员自身。这样就使得企业员工身边的所有工作都可以数字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敏捷度。 

低代码开发并不是近来才有的概念,世界上早已有之。早在1999年,低代码开发平台Salesforce就已经创立,国内各种低代码开发平台也在如火如荼的生长。随着时间发展,关于低代码开发的市场需求激增,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1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5倍于IT公司的产能,2021年65%的应用开发将涉及低代码。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低代码开发”的重要性,主动采用这种方式,反过来,这种方式也直接快速推进企业,乃至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对于整个产业而言无疑有着深远影响。 

毕竟与极个别科技企业相比,绝大部分的企业在资金、开发能力、人才等资源方面都不处于强势的地位,单纯靠自己实现数字化,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一旦做错,船大难调头,还可能错失了转型升级的良机,最后,企业往往在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意识到灵活与敏捷开发的必要性。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近年来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将目光放在这片赛道之上,推出自家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其中,以阿里旗下的钉钉为代表,近年来的表现更是相当活跃。 

钉钉要做什么

To B(面向企业、机构客户)业务要想做好,只有长期扎根行业,深入业务一线,才能真正解决行业痛点。正如前面所说,由巨头带头搭建各类生态型平台,助力企业聚焦业务,从而提速转型线上,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钉钉的“低代码开发”功能,可追溯到去年阿里巴巴宣布将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从与阿里云深度结合开始,钉钉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 

阿里云作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基于平日的企业资源积累,深知各类企业客户的难点,与钉钉合作,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直接快速使用开发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直接“拼”出合适自己的数字化产品,在毛细血管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低代码开发”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1月14号,钉钉开了一个发布会,宣布了自身的新定位——从数字办公平台,升级成了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开发平台。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更是直接指出,钉钉在未来三年要长出1000万个钉应用,这些应用就像小程序,直接为使用者省去了底层操作,只要在研发基础上针对性开发自己需要的功能就可以,钉钉负责提供平台,企业直接根据自己研发、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需求进行个性化创造。 

当然,基于阿里云和钉钉的私有部署方案也已非常成熟,企业也可以选择所有数据都保存在自己的专有云、混合云上面,信息加密用的是企业自己定的标准,不用担心数据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

正如阿里巴巴副总裁叶军所言,“最了解行业的还是企业本身。我们搭好台子,让企业信息化部门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只有这样,钉钉作为操作系统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那么企业是否欢迎这样的方式呢?钉钉最近举办了一个应用创新大赛,从参赛作品数量与质量上就体现出,低代码开发在各类企业和单位里是比较受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为自己的业务创新的动力很足。

比如不少低龄、高龄人士作为参赛者,分别针对自己的痛点开发了“管家”、“家庭账本”等应用,非IT人员包括行政、HR也可以参与进来,创造满足自己需求的应用,比如下午茶拼单、HR服务等,将生活问题数字化,帮助人们节省了办事效率。 

钉钉举办这个比赛意义绝不仅限于比赛本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向市场释放出一种信号:即每个企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需求,快速搭建能启用的数字化产品,让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与智能。

企业利用钉钉提供的开发平台落到实处的表现就是,从个人层面看是减少重复性编程工作,留出时间给业务创新,从公司层面来看则是业务敏捷化,降低时间,业务人员与数字化流程的贴合度加强。

正如前面所说,近两年来,特别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数字化升级需求加强,看到了这个痛点以后,钉钉及时下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来满足企业需求,在我们看来,这正是企业落实第二曲线增长,业务创新敏捷化的表现。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看,钉钉在赋能企业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推动线上线下经济融合进程,加速经济社会整体数字化的步伐。

说钉钉的目标是企业数字化的星辰大海,并不为过。

钉钉为什么有机会?

一直以来,市场上“低代码开发”平台应用层出不穷,为什么先人一步的还是钉钉?

首先,钉钉在布局上,就找准了产品切入点,且利用了企业自身具有优势或资源积累,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推出后能够触及到更多领域的客户。

多年前阿里内部进行多轮组织架构升级,钉钉与阿里邮箱、阿里云以及旗下各类工作学习业务深度协同,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服务闭环,覆盖了企业上下游各种办公场景,这让钉钉可以更全面地服务于企业客户。 

其次,瞄准正确的赛道后,技术能力永远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云钉一体后,阿里云背后的强大算力和达摩院前沿技术的加持,这也是钉钉有信心、有能力帮助企业做好数字化的原因。 

举个例子,比如钉钉6.0开放了低代码开发工具——宜搭,有数据显示,过去单个企业应用的平均研发耗时为17.5天,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可以缩减至3.5天,为企业极大减少了研发成本。类似的第三方低代码工具在钉钉上还有很多,如氚云、简道云等,都为企业数字化提供了很多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钉钉扮演的正是一个助力企业成长升级的加速器角色,让原本只有巨头能享受到的数字技术红利,逐渐普惠到更多企业。这些年来,钉钉希望提供的是数字原生操作系统能力,一直在不断寻求自我突破。

如今钉钉在有了云之后,也算是“锦上添花”,钉钉的价值将不再限于提供沟通和协同办公,更大层面看,也可以解决钉钉价值做深的问题。 

对于6岁的钉钉而言,来到6.0版本,无疑要找到更多的势能突破点,持续帮助各大公司通过数字化寻找第二曲线,在更细化、深层次的维度上找到企业的赋能点,把开发能力普惠下沉到更多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To B代表着未来,如今钉钉的大方向明确,各业务线目前发展稳定,钉钉所推动的企业数字化潜力更是屡被业内看好。 

比如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了《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 在“2020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实力价值榜单”中,钉钉就入榜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TOP50赛道用户规模NO.1”和“APP用户规模增长之星”。 

这更加印证钉钉的布局战略是受到市场认可的,坚持对的方向后,在赛道用户规模、用户规模增长等方面获得了正面反馈,这也说明,钉钉满足了客户不断提升与变化的需求。 

总的来说,钉钉作为“基建者”的意图不言而喻:以自身数字与技术等能力构建地基,吸引类型多元的企业加入,构建组织富有活力的数字生命力。钉钉基于「云钉一体」,背靠技术资源雄厚的阿里云,新一代软件开发方式-----“低代码开发”,无疑能够将钉钉打造成企业数字化的又一引擎。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