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派出无人机应急救援小组30人,携带5G网联无人机6架,组织人员迅速驰援灾区,提供无人机应急测绘、应急通信保障等能力,支撑救灾一线开展应急巡查、抢险现场勘查等救援行动。
其中,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融合5G网联技术,利用中小型无人机搭载专业救援设备,能完成可视搜索、 物品运输、 空中喊话、 医疗急救设备投送等任务;而基于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平台的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能够实现任何时间、地点,全天候提供大面积覆盖的应急通信保障,可有效解决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通信问题。
近日,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更是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既充分彰显了5G网联无人机在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实力,也肯定了5G网联无人机在洪涝灾害救援、失联搜救、森林火灾及地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020年以来,无接触配送、智能化应用等快速发展,无人机产业一直保持30%的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国内无人机行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而5G网联无人机的持续创新,不仅将助力无人机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将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大展身手。
提速无人机产业,5G网联无人机展现硬核实力
在近年来抗击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战役中,无人机及无人系统产品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种场景中,其广泛应用也大大促进了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年初,民航局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要求大力引导无人机创新发展,积极拓展服务领域,鼓励无人机应用拓展,支持无人机在邮政快递物流、城市公共服务、应急救援、公共卫生等领域服务。
在应用需求和产业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无人机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对网络、飞控等技术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和迫切。以5G网络、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具备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结合新一代5G网络技术特点,可完美匹配无人机的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因此,早在2019年4月,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就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了以5G网络为核心的无人机网、云、端、安全及应用的端到端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方案涵盖应急通信、消防、测绘等多个领域,实现了5G网联无人机结合应用场景的实质性创新。
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的横空出世,不仅能实现设备的监视和管理、航线的规范、效率的提升,还能促进空域的合理利用,极大延展延伸无人机的应用领域,进而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据了解,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通过5G蜂窝网替代传统无人机的自建通信链路,可实现远程控制飞机和作业,具有易操作、 高效率、低成本三大特点,可以为多种应用场景提供端到端方案, 赋能各行业。具体来说,5G网联无人机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自研的无人机飞行管理平台——中移凌云;5G低空组网;业内首款无人机5G机载专用通信终端——哈勃系列。
凭借在技术和管理上的自主创新,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自发布以来,已经荣获2019年央视总台与GSMA联合颁发的“移动互联创新先锋奖——智慧城市先锋奖”、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通信优秀解决方案”一等奖等数十个奖项。
都是无人机,5G网联无人机有什么不一样?
一说到无人机,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想到四旋翼航拍无人机,但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持续创新,无人机也在不断的优化、细化、智能化,并逐渐应用到森林防火、电力巡线、航拍航测、应急救援、交通疏导等多个场景。
随着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展,传统无人机缺陷也日益凸显:在搭载设备上,传统无人机使用的往往是相机、摄像头之类的普通拍摄设备,以娱乐为主,比较适合个人用户和航拍摄影爱好者;在性能素质上,传统无人机在抗恶劣天气、抗干扰等方面相对较弱;在应用领域上,传统无人机多用于个人娱乐和摄影创造以及低成本的影视创作以及电视台使用。
相比较而言,以5G网联无人机为代表的行业级无人机,会根据行业需求不同搭载各种专业探测设备,如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大气探测器等,可以广泛应用于应急保障、城市应用、交通物流、巡查测绘、农林植保等多个领域。
在应急救援领域,5G网联无人机可提供应急通信、灾情侦查等能力支撑.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可减少人员伤亡,在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发挥快速、高效作用。在四川泸定地震中,5G网联无人机就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全面助力抗震救援。
在应急消防领域,5G网联无人机通过挂载专业消防设备、摄像和红外热成像设备,可对林区火场进行实时侦查,并根据回传数据,利用AI图像算法,进行热力分析,辅助指挥决策。在不久前的重庆山火救援中,5G网联无人机就通过搭配卫星遥感及固定/移动监控设备,结合信息化平台辅助当地应急部门建立了空天体一体化的森林防灭火智慧应急指挥体系。
在巡检测绘领域,5G网联无人机通过5G网络和中移凌云平台超视距控制飞机,自主规划飞行航线,可以让管理者在远端即可实现对现场情况的实时智能观察;同时,云台可实时在线操控,大大提高了无人机巡检的机动性,让巡检工作没有盲点。在湘钢集团,借助5G网联无人机高炉测温巡检方案的应用,工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即可超视距进行数据和视频回传、存储和分析,实现对高炉、热风炉等生产设备的温度检测和预警。
在农林植保领域,5G网联无人机通过搭载专业植保设备,可实现确定防治任务、勘察地形、测量作业面积、农药配比、精准喷洒的全流程作业。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春耕行动中,5G网联无人机为当地科研农田提供集无人机植保服务、遥感大数据服务、农业大数据平台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农业解决方案,以及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帮助农民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耕作业效率。
从航拍到交通物流,从应急救援到农林植保,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通信、航空运力等技术不断成熟,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加深。在此过程中,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凭借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实践,也将应用到更多领域中。
打破企业壁垒,推动无人机生态融合发展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不论在产品技术的创新上,还是在细分行业的应用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今年6月,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再次强调,拓展无人机应用领域,引导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驱动的低空新经济,明确表示将支持无人机应用服务拓展,深化农业服务,拓展工业应用,支持物流配送,推动跨界融合。
由此可以看出,在无人机应用领域持续扩展的今天,跨界融合正在成为无人机产业关注的焦点。从技术角度看,无人机横跨云、网、端等多个领域,如何实现技术的融合,是推动无人机持续创新的关键;从应用角度看,无人机已经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不同,对产品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而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从研发之初,就是以5G蜂窝网为核心,构建无人机云、网、端、安全、应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实现跨品牌融合发展,还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应用场景需要。
在过去三年间,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已经制定了IEEE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授权8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拥有软件著作权16项。相应的技术成果在公安、应急、交通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重点示范案例150个,已在全国20余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规模落地。
不久前,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又发布了5G网联无人机系列产品,其中包含中移凌云平台即5G网联无人机管理运营平台,全新解锁的五大细分场景——应急保障、政府监管、公安警务、环保执法、设施巡查,以及全新哈勃系列无人机机载通信终端,通用版、前装版、智能版三大版本,以应对不同场景需求。
不仅如此,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还发布了中国移动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产品体系以及《中国移动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白皮书》,充分展现了中国移动“高空、中空、低空、地、海”五位一体的多维度无缝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以通信为核心力量,打造“四纵、三横”,针对各类场景下应急通信保障的任务需求,利用不同类型无人机打造的多场景多需求的立体化应急通信能力矩阵,为后续系统发展提供建议及展望。
如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正在继续深化与行业伙伴、省市公司的携手共赢,共同打造网联无人机垂直领域的新行业生态。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持续推进,中国移动5G网联无人机也将进一步推动无人机产业生态的繁荣,为无人机在更多行业和场景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