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应用不如卖应用工具 东软这样面对互联网焦虑
1677
2016-05-31 18:46
文章摘要:互联网很热闹。但热闹的都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IT企业没太多关系。互联网企业三天两头召开新闻发布会,聊聊产品的某个新功能、公司的技术发展,甚至是企业的某个新思路。这种不断像外界释放信息的做法,就如产品的快速迭代那样,完全是互联网的做法。相比较传统的IT厂商新闻发布会就“寂静”许多。




        互联网很热闹。但热闹的都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IT企业没太多关系。互联网企业三天两头召开新闻发布会,聊聊产品的某个新功能、公司的技术发展,甚至是企业的某个新思路。这种不断像外界释放信息的做法,就如产品的快速迭代那样,完全是互联网的做法。相比较传统的IT厂商新闻发布会就“寂静”许多。



        东软的大本营在沈阳。这一次跑到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是发布SaCa和UniEAP两款产品的升级版本。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博士说,在她的东软生涯中,这两款产品只发布过两次,上一次发布时间是在2007年。


        东软还是技术型公司。这次发布这两款产品,是为用户提供“工具”,让用户更好的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更加迅速、快捷的构建自己的业务应用体系。


        张霞说,看到现在移动互联对企业的冲击,业内也在发生许多变化。最直接的表现是,更多企业直接面向客户,拓展接触渠道,销售变成全渠道;在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构造中,客户参与创新,帮助企业获得第一手的客户反馈,加速产品创新,从而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这就是互联网经常说的产品快速迭代、以用户为中心的属性。另外,信息化和创新贯通业务过程、上下游协作,这对产品要求也高,需要能快速构建。


        从产品来说,SaCa是云应用平台,能快速建立移动互联各种场景下的应用,像构建社交网络、应用商店、推送等。而UniEAP是一个面向软件产品线的业务基础平台,帮助企业构建业务开发的各类解决方案,如报表、数据流、数据交换等。


        从时间算起,UniEAP在1997年开发,到如今是第4个版本。东软在每一个阶段都会结合趋势,开发出不同特性,也属于小步快跑,不过没有对外宣布。而SaCa在2007年刚开发时,瞅准的是东软优势行业:教育、医疗、车联网、健康管理等,东软不会盲目进入不擅长的领域,这也是造成产品开发周期较长的原因之一:深入、垂直。


        现在,这两个产品是东软内部解决方案的标准组件,也可以单独卖个行业用户。比如以亚马逊AWS合作为例,东软将这些应用挂在AWS的应用市场中,用户可根据需要购买。而在今年2月,东软也与阿里云合作,为阿里云的客户提供云应用支撑服务,简单的可以理解成,在用户构建云平台时,可以选用东软的这两款产品当作基础设施。


        东软的思路是,无论商业模式怎么变化,最终是要把产品卖给用户,不过在这些环节中,会更加巧妙的应用IT。东软目前不会直接面对2C的用户,只是帮助用户怎么快速利用工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东软提供的数据表示,SaCa和UniEAP产品共申请55件专利,拥有35项软件著作权。截止目前拥有近2500家客户,服务于近10亿用户。东软集团总裁王勇峰则希望,以知识资产和IP来驱动东软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更多的展示和推介东软的知识资产和产品,以便快速应对客户面向新的应用时代而产生的新的需求。换句话说,卖IP比卖产品会更增值。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