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能撬动企业互联网的万亿级市场?
1987
2016-05-31 18:46
文章摘要:都说企业互联网是一块大蛋糕,但是这个蛋糕到底怎么吃,谁也不知道。以至于现在的状态是谁都想来吃一口。而且还颇受资本“狼”的追捧,尤其是那些希望用社交方式突破企业互联网市场的小公司屡屡收到融资。然而很可笑的是,单靠这些触点式的应用真能生效吗?有多少是符合真正企业应用场景的? 不要说




        都说企业互联网是一块大蛋糕,但是这个蛋糕到底怎么吃,谁也不知道。以至于现在的状态是谁都想来吃一口。而且还颇受资本“狼”的追捧,尤其是那些希望用社交方式突破企业互联网市场的小公司屡屡收到融资。然而很可笑的是,单靠这些触点式的应用真能生效吗?有多少是符合真正企业应用场景的?

        不要说我偏激,你去看看那些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难道企业互联网就是需要给企业一个互联网触点吗?纵使你有几千万的融资,但却和传统企业走向互联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大型企业走向互联网靠什么?至少不能靠“吹”


        在给很多大型集团型企业实现互联网化的方面,恐怕不是所有软件公司都有能力和机会的。众多传统企业触网的案例中,贴近消费者的领域往往比较容易接受,毕竟消费者可以直接体会,而那些专业领域的大型企业实现互联网似乎并不太容易实现了。此前,老申看了不少NC6帮传统企业互联网的案例,发现其实在完全走向互联网之前,还是有很多内功要做的。至少实现企业互联网的“内外双修”是需要很多很多努力的。


第一步、重新定义企业。定义新的IT定位,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是为了互联网融合做准备的信息化。


第二步、实施新规则。互联网是以用户和体验为中心的新规则,企业要改变以流程为中心的现状实施新的规则。


第三步、打造生态圈。互联网不像很多传统行业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同样养活那么多人,关键在于对于生态圈的依赖。而在《企业互联网》白皮书中也有数据显示,34.5%的受调查企业表示准备发展生态圈,更有21.8%的企业表示已经在构建生态圈的过程中。


        这些似乎不是一个互联网社交应用能够完成的重任,所以企业应该相信互联网的力量能改善企业经营,但不能迷信互联网某些应用的作用。这一点至少是企业走向互联网的必修课。


        企业互联网不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在企业中应用那么简单,所以单靠一个入口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企业互联网还得依靠企业应用软件的自身升级来解决。


企业互联网的商业革命 需要创新的逆向思维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企业互联网”:C端消费互联网市场趋近成熟,约2万亿市场规模,而B端企业互联网刚刚起步,预估市场规模为8万亿,吸引BAT、苹果和IBM等国际巨头纷纷布局。而像用友软件这样号称有200万企业客户,毫无疑问已经具备天然优势。与互联网厂商相比,在为传统企业提供服务方面,用友这一类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的优势是积累了几十年的为企业服务的经验,在被问及传统管理软件厂商跟互联网厂商对比最大的优势,NC产品本部总经理刘剑锋谈到“毕竟互联网企业对于传统企业还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NC6则拥有二十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深耕多年的成功客户,了解每个行业的运营特性。”


如果说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那么全产业链的参与感恐怕会成为企业互联网中最直接的触点。


        传统企业走向互联网,不亚于一场商业革命。过去传统企业讲创新大多以自身产品的角度出发,很少转换视角。而互联网时代则不同。就像青岛红领西装的成功,如果说仅有一个丰富多样的西装产品库很难说就能成功。而红领西装则充分利用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让西装的“用户”直接参与到设计生产环节,发挥出极致客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当然这后台肯定是少补了对于拥有ERP等产品的挑战,不过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


        在今年的用友年会上,TCL的智能电视展台,让我想起了有一个传统行业遭受严重挑战的例子——电视。现在很多品牌生产电视,但是发现很多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卖,过去电视机厂商之间比的是尺寸、配件、价格,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没有逼格的混战,而现在呢?像TCL这样的老牌电视机厂商们不得不纷纷转向前端,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内容”服务。让产品变成服务的延展,虽然从前端订购开始让用户的体验变得更为简单友好,但后端的业务支撑仍然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之前很多传统企业转型报道中,诸如海尔、TCL、美的、欧莱雅、美孚等,在做电商、移动CRM选型时,选择合作的都是NC。而且思路无不是第一步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技术缩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把产品信息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也快速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在营销服务方面转型是最快的,这也是为什么先做营销平台的原因。


        第二步就是在企业拿到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数据之后,如何能做到低成本、高质量而又能快速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考验了企业的内功,考验的是企业是否有智能的制造,敏捷的供应链,这需要企业逐步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的智能工厂,支持柔性的制造,这也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思想。


        所谓的企业互联网的全渠道,可能会让微信企业号、百度直达号等互联网应用有所斩获,但绝对不仅限于这些互联网的接触方式,是一种企业从内到外的互联网模式的转变,是由过去“产品到客户”变成未来“用户到产品”的逆向思维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已经让传统管理软件厂商开始了新的征程——企业互联网时代。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