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遭封杀,中国移动错在哪里?
3919
2016-05-31 18:46
文章摘要:根据《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提供便利条件,这就意味着在北京中小学已经运行七年之久在校讯通将陆续退出市场,而最近已经有部分家长收到了学校停止使用的通知。 校讯通在北京地区的状态并不是孤立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早已经有类似封杀令,而由于北京地区的示范作用,




        根据《北京市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学校、幼儿园不得为校讯通提供便利条件,这就意味着在北京中小学已经运行七年之久在校讯通将陆续退出市场,而最近已经有部分家长收到了学校停止使用的通知。



       校讯通在北京地区的状态并不是孤立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早已经有类似封杀令,而由于北京地区的示范作用,未来全国的统一行动都有可能发生。校讯通,这个中国移动的明星业务,到底怎么了?


校讯通作用不可低估,但却太老了


校讯通是中国移动开发的一种校园信息化应用,借助中国移动的通信能力,为学校和家长搭建互动与沟通的平台,可以通过短信互动及时传递学校通知,也可以进行调研与回访,还能分发作业和实现教师的定向辅导,此外,很多校讯通还能通过学生卡的信息化功能将学生到校离校通知到家长。


应该说,校讯通是中国移动开发的比较成功的信息化应用,与2007年左右上线后给学校与家长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此同时,也对中国移动的客户保有与学校市场拓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基础作用。


伴随着中国移动校讯通的并不都是赞美之声,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都一直在声讨其涉嫌校园市场的垄断,而社会上也不断发出中国移动的校讯通业务强制用户消费的质疑。不过,因为校讯通的实用价值很大而且很多学校已经形成了惯性,这个业务始终兴旺已经长达七八年时间。七八年的时间看似不长,但要放在中国通信业务的发展史上衡量,确实可算是长盛不衰。


校讯通思路落伍,中国移动错在哪?


即便再坚强,校讯通也逃脱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这个业务开始走下坡路便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一是收费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状态,而这也成为了压垮校讯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般来说,中国移动的校讯通业务是要收费的,可能是直接向绑定业务的家长手机收费,也可能是采取向校方打包收取的方式。以北京为例,大概每部手机每月要付10元,以现在用户ARPU不断下降的现实,即使是在北京也几乎占到了用户平均消费的10-20%,确实有点高了。


更麻烦的是,这个收费与教育相关,而教育乱收费又一直是社会热点,教育部门肯定会拿与自己利益关系不那么大的通信业务来满足社会舆论要求,不巧的是,运营商的高收费也是社会咒骂的焦点,所以,校讯通这个收费业务被封杀只是时间问题。


二是随着智能手机与4G网络的发展,短信逐渐退出老百姓的主流应用,校讯通以短信为主的技术已经过时。


现在微信等工具越来越普遍,OTT业务对运营商通信业务的替代到处都是,蔓延到校讯通也是必然。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他两家运营商的发力,校方或者教育主管部门研发属于自己的信息平台也不是新鲜事。在北京,有实力的很多学校就已经早这样做了。


三是校讯通的网内使用逻辑已经远远脱离了移动互联网的思维,这种藩篱割据的电信运营商思维注定要被淘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移动都把校讯通当成了客户保有的重要手段,有孩子就要校讯通,要校讯通就一定要用中国移动的号码,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却已经彻底过时了。在中国移动的发展经历中,已经有很多个业务都是因为这种电信运营商花园围墙思维没有适时放弃而退出市场的例子。


有人仍在等着运营商集体犯错


对于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来说,校讯通这个平台并非之关系到一家运营商的利益,如果觉得中国移动的这个校园业务下野就是自己的胜利,那一定会是严重的错误。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例子,一家运营商的业务倒下的结果是整个运营商在这个领域的退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没有运营商会是胜利者。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移动的校讯通如果被封杀,其他运营商的相关业务也一定会跟着退出舞台。


借教育部门和学校打击中国移动校讯通而进行互黑和诋毁的行动可以休已,运营商们现在需要的是抱团取暖,需要合作起来打造一个跨运营商的大平台。当然,这个行动需要中国移动率先醒悟和放下包袱。


校讯通必须改变,中国移动开启拯救倒计时


校讯通虽然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叫停,但其现实使用价值仍在,只是需要尽快做出根本性的改变,而不是等市场倒逼过来进行改革。


首先,现在移动互联网流行的是免费模式,中国移动需要果断放弃校讯通的使用费,建设彻底的免费平台,要去探索免费平台的后续业务模式。如果找到了免费生存的模式,这个业务就会继续生存;如果找不到,这个业务的消失将是近一两年的事情。


其次,中国移动要适应移动互联的发展,逐渐让短信退出校讯通的主要手段或者使其变成辅助工具,更多的依靠新兴业务平台,最好的当然是中国移动自己的飞信。事实上,中国移动已经在这样做,但步伐太慢。甚至,中国移动可以考虑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工具进行第三方平台上的系统建设。


还有,中国移动最容易做到的,把校讯通平台拓展到其他运营商的终端与网络,包括竞争对手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也包括各虚拟运营商,把中国移动的校讯通改造为中国移动运营的校讯通平台。


此外,中国移动还需要探讨传统校讯通业务之外的新价值,在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时代打造一个新型的校园信息化平台,让新应用和新价值来吸引用户的使用,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


 


 


正如新东方网络运营总监、乐词公司总裁祖腾所说,中国在线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中的冰封阶段。大公司大都围绕自身业务做延伸,做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还没有真正从互联网角度出发做教育;小公司无论是懂教学与否,都没有实质性创新,更没有从根本上保障全程学习效果的可能;公立学校、私立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单纯把互联网当做工具,而不是依托互联网载体去改变原有产品、服务体系,推出的在线教育产品模式和内容依然因循守旧。但是在线教育又具有并显示着巨大的颠覆革新能力,正对教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3-5年,将是在线教育的破冰之旅,走出困局之旅。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