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询:新窗口打开了,我们怎么办?
2060
2016-05-31 18:52
文章摘要:在工业时代我们从事管理或者管理顾问工作的时候,会运用一个路径依赖,是什么呢?就是我要在确定性里面去解决不确定的东西。我解决这个不确定性问题的路径是确定的,这就是麦肯锡经验里面著名的“以假设为导向”——先从我的经验出发,估计未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然后第一步是什么,第




    在工业时代我们从事管理或者管理顾问工作的时候,会运用一个路径依赖,是什么呢?就是我要在确定性里面去解决不确定的东西。我解决这个不确定性问题的路径是确定的,这就是麦肯锡经验里面著名的“以假设为导向”——先从我的经验出发,估计未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然后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怎么建模、必须结构化、然后用什么工具、执行方法是什么。


 所有试图用确定性方法去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尝试都注定是失败的。悲观点,也可以说传统管理理论的一种末日危机到来了。管理的未来已经彻底变成一个不确定性的未来。比如说我们在一个机场排队安检,很多时候它只开一个窗口,排队的人就特别的多、队排的很长。突然旁边就新开一个窗口,这时往这个新口上跑过去的是排在原来队伍最后边那些人!他们跑得最快,因为他们在这边没有任何可留恋的东西。排在前面的人会跑吗?不会跑,因为马上就到我了。这时最难受的是那些排在原来队伍中间的人。跑?还是不跑?一犹豫,在两边都是最后。过去你还有点安全感,以为你怎么也算是在中间,其实只要新开一个窗口,你就是最后,而且在两边都是最后。


 我们肯定不是原窗口的第一个,那是麦肯锡、埃森哲,但是我们是不是最后面那个?好像也不是,我们好像是比较靠近中间那种。这个时候恰恰人们容易产生的错觉:我还以为我在中间呢,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实,一瞬间,你就会两头不靠,变成最末。整个商业逻辑和竞争逻辑不再是一个田径项目了,我觉得更像一个棋类项目。变成了一个跨越的、非线性的逻辑,这就比较可怕了,你精心的布局,但是对手的每一手棋都有可能是根本不理你,他下他的,绕过你的布局。你不知道谁会超到你前头去,永远不知道。



1、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第一个层面是所谓的“精神层面”,互联网带来的精神内核一个叫“开放”,一个叫“平等”,这两者构成了一种新的基因排序方式:去中心化。


 第二个层面是所谓互联网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是“开源”,一个是“平台”。这两个东西是互为因果的,只有开源才有可能产生平台。到底互联网思维最根本落到的那一点是个什么东西?就是“连接”,互联网是改变“连接”的方式。人类整个进化的历史是一个使用工具的历史,但是这些工具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变化,而且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人类的行为甚至机能。以前所有出现的连接工具都不能人格化,就是它只是工具,跟你这个人不连着。但是移动互联网不一样,这个手机能变成你另外一个器官。每个手机后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2、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逻辑



 一个关键词叫“跨越”,就是你不要再相信线性的逻辑了,你不要再认为你只有在天猫上先开店,天猫上开好了才能上微信上再开店,错了!一个企业,可以完全跨越掉在天猫上运营的这段时间,然后直接进入到微信的模式里面去,仍然有可能获得成功。那就给了好多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这就是互联网一个最公平的游戏规则。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跨界”,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变了。搜索的功能现在被大量的人格甄选所替代。我信任赵婷婷,她是我关注的熟人,或者是一个我喜欢的达人。她用的产品我就会信任。所以这个人格背书就会替代掉过去的搜索功能。



3、时代的变化



 有了跨越的游戏规则,有了跨界的方法,这两者相乘就产生了无限的可能。





第一组变化:商业世界的祛魅和脱媒



 因为连接变了,我们变成了所谓开放平等的精神和开源平台化的运作方法,所以在商业上有两个东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第一个叫“祛魅”,大品牌、大公司的最好的时候过去了。大公司处在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的位置,就一定是被用来讽刺的。除了这些既成事实的大平台大公司要经受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之外,未来真正的英雄已经开始变得多样化、去中心化。更多的中小公司、非常多的小而美的商业形成了一个集群。


 第二个,就是 “脱媒”银行过去大量的时间就是来做中介的。但是现在一旦互联网的“众筹”,全面放开,或者说有更好的监管法律的话,银行大量的中间业务可能就不见了。我可以到一个众筹平台上来,说我要做一个事儿,需要500万,我告诉你商业计划是什么。然后因为我这个人有“人格”,有“互联网的人格”,可以通过大数据来看到我这个人的信用,也可以通过我的社交媒体看到我的魅力。


 我觉得更准确的一个说法是“去中介化”。就是凡是中间拼缝儿的生意都完蛋了,不管你是银行、还是法律、还是代理的。现在出现了网站,大量有职业资格的个人律师在上面注册,可以直接在上边报价,客户就可以直接选择他。就是一个律师界的大众点评网,这就把大量的小律师事务所和大律师事务所的常规顾问业务给干掉了。因为你所谓的“整合”没有价值,除非你能干那种跨国性的大交易,那个确实替代不了。从明年开始所有的像“雪球”、“虎嗅”、“36氪”这样的行业或者科技、金融类的网站全部出现基于“时间线”的产品。就是我要了解一个行业,我只要输入关键词,这个网站后台自动给我生成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所有关于这个企业或这个行业的文章或信息集合,他们叫“数据足迹”。


 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谈商业,怎么去判断一个模式有没有价值?第一个,去中心化以后它还能不能活?第二个,去中介化后它还能不能活?如果这两个问题它能够回答,那这个商业模式我们可以接着往下看。如果这两个问题回答不了,这家公司基本上不用再看了。它可能在一两年内还有机会,但是超过三年它一定会越来越困难。就是在排队时我们一定不要低估新开一个窗口的速度。





第二组变化:公司形态的变化


 



 第一个就是品牌的革命。就是怎么样从“神格”化的品牌变成“人格”化的品牌。第二个就是用户中心主义。怎么把用户本身纳入到你的公司流程中来,而不是让用户在公司流程外面。第三个就是科层结构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相信未来的公司组织会变成一种所谓的核心加卫星的方式。就是核心的功能、核心的竞争力会留在公司这个架构里面,大量的非核心的功能会像小卫星一样在公司周边运转,而且它毫不影响我的竞争力,甚至会提高我的竞争力。那么这对我们管理咨询顾问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三组变化:个人层面的两个“返祖”现象


 



 第一个就是重回部落。五千多年以来我们一步一步走出了部落,现在可能要一步一步回到部落环境了。当你们处于比如说微信的群组、QQ的群组、或者豆瓣、知乎上面的时候,你的表达方式、你的活跃程度、你和那些网友的紧密程度一定超过你和你的合伙人的紧密程度,那就是部落,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人格所结成的部落。那种部落可能更多是基于兴趣、爱好、价值观所形成的。那种价值观的强度甚至会超过我们一个公司、一个封闭组织的价值观。


第二个,我特别提醒我们未来的时代也是一个重回口语的时代。重回口语并不是你能熟练地骂“你大爷”这种口语,而是能够在表达上发动“降维”攻击,把过去由于“术语霸权”所形成的那种咨询腔、专业腔,净化为人人听得懂的表达方式,让你的表达更易于接收、更易于交互、更易于普及。



4、管理咨询业的方向


    因为发生了商业的整体趋势、公司的形态、个人的生存方式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我觉得对于管理咨询来说最根本的两个变化是这样的:



    因为发生了商业的整体趋势、公司的形态、个人的生存方式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我觉得对于管理咨询来说最根本的两个变化是这样的:




“碎片化的需求”




 第一,你要有能力应对碎片化的需求。客户所面临的这个环境就是个碎片化的环境。我们过去憋一个项目,要二百五十万,然后给你交一个方案。以后不可能了!不确定性太高,走一步应对一步,他的需求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的。能不能用技术手段来达成今天客户所说的靠得住、离不开的水准,建立这种信任关系?



去中介化,要求更加专业



 第二,就是你是否还能证明作为中介的增值功能。我能够领先半步给他一个预见性的指引。这就是人家找你的原因。如果你仍然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去捡人家扔下来的苦活累活,我告诉大家这个民工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客户不需要民工,所有的民工性的工作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外包者,那我们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未来这些方法和布局哪个能成,哪个不能成,不知道。这都是撒种子,不一定哪个种子能出来。也可能一颗种子也长不出来,那咱这个公司就完蛋了,你就是一个传统时代的管理咨询公司。但也有可能我们有一颗种子,一开始的时候没重视它,或者一开始它不是这样的,但是走着走着,它走对了。它就会成为我们下一步事业发展的机会。所以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对于整个管理咨询业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是共同的问题。张瑞敏最近说的一句名言——“从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觉得特别好。这是最残酷的一个规则,但也是最真实的一个规则。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