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er如何看IBM 与Apple 的合作
5528
2016-05-31 18:52
文章摘要:发言:Journals Tang 管理咨询顾问
第一,“为什么是苹果和IBM”:就像库克在CNBC的访谈中提到的,IBM与Apple是“没有竞争,完全互补”的两家企业,所以在这场平台性的战略合作中,Apple不会选择Microsoft,IBM也不会选择Google(IBM与苹果其实颇有渊源,据说IBM与苹果曾经几乎达
发言:Journals Tang 管理咨询顾问
第一,“为什么是苹果和IBM”:就像库克在CNBC的访谈中提到的,IBM与Apple是“没有竞争,完全互补”的两家企业,所以在这场平台性的战略合作中,Apple不会选择Microsoft,IBM也不会选择Google(IBM与苹果其实颇有渊源,据说IBM与苹果曾经几乎达成并购协议;而且这次合作的苹果方首脑Tim Cook亦曾在IBM有过12年的工作经历---这样的渊源和联系使得这次的合作更加顺理成章);

第二,IBM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合作:IBM近年逐渐明确了SMAC/CAMS战略(Social/Mobile/Analytics/Cloud),并提出了Mobile First的口号---无疑,这源于席卷消费市场与企业市场的移动化浪潮,也源于在长期客户接触中嗅到的企业移动化需求。IBM选择与Apple合作,正是看中了Apple在移动领域的长期积累(技术、平台、用户等),这其中尤为关键的就是用户,虽然Apple这几年被Android阵营蚕食了不少用户份额,但是仍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IBM最为看重的其实是其中那些企业内的移动办公者,他们已经习惯于使用自己的iOS设备处理大量个人事务,以及部分办公任务。借助与Apple的合作,IBM可以在iOS平台上预置/定制/提供大量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如ERP应用、商业智能应用、企业社交应用、特殊定制系统等)。借此,IBM可以更进一步地强化自己“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从移动业务上获得大笔的收入(主要还是软件,IBM深知从已经沦为低端硬件的智能手机上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第三,Apple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合作:Apple长期占据优势的消费者市场已经被Android阵营大举蚕食,盈利前景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借助IBM在企业市场庞大的软件储备、服务经验和分销能力,迅速开拓企业级市场,从硬件销售和软件分成两头赚钱,何乐而不为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消费市场一直风生水起、热闹非凡,但从长期看真正的高价值市场其实是企业市场,在硬件越来越同质化、应用越来越免费化的背景下,Apple很自然地会把目光投向企业级市场(企业的IT投资行为不同于个人IT消费行为,很多支出并不那么价格敏感,甚至愿意为了看似不必要的特性与功能支付高额溢价,比如“安全”)。
第四,这项合作的前景如何:现在下任何定论都为时过早,太多的因素会影响到此次合作的前景,此处仅举两个:
现有和潜在竞争:Android和Windows平台其实都具备横跨消费与企业市场的能力,新的平台也有可能横空出世;而且,在IBM和Apple结成联盟之后,它们各自的竞争对手也会迅速整合,大举进军企业移动市场。可以预见,这场竞争的核心焦点将仍旧是:商业模式!(IBM+Apple一定不会是个便宜的组合,估计未来最大的市场仍旧是高端客户,就像它们现在在各自领域内所展现的那样,整体的营收规模会受限)
文化与体制:虽然IBM和Apple近些年都有逐步走向开放的迹象,但是公司的文化和体制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调整成足以推动合作不断深化的状态的。虽然合作的蓝图是好的,但是这两家在文化和体制上相似又相悖的企业是否能够携手走好后面的路,还有待观察。
发言:Funny Bunny 金融业咨询顾问, 非主流架构师, 想得太多的创业者
一句话答案:在企业应用中使用消费级设备成为趋势,Apple需要进入企业市场,IBM需要赶上移动化浪潮。
一、市场需要个人设备进入企业市场,IBM和Apple首当其冲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应用(邮箱,办公自动化,ERP等)一般需要运行在企业配发的计算机上,至少也是通过VPN访问浏览器中的应用,近年来自带设备(BYOD, Become Your Office Device)即在个人设备运行企业应用成为了一大趋势。IDC研究显示,在整个亚太地区,自带设备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已分别占据2013年所有出厂的这些移动设备的22.5%、4.9%和11.7%。来自安全专家Webroot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员工会使用移动设备办公,并且有大约3/4的人用的是自己的设备。
可见在个人消费级终端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在移动设备中浏览企业信息,处理企业事务已经成为市场的刚性需求,而目前极少有企业应用能够方便的提供对iOS系统的支持。我见过各种在自己的iPhone中访问企业数据的“Tip”,包括了转发邮件到外部邮箱、远程操控公司内的电脑等等。这些非正常的手段造成了企业信息容易泄露,服务提供不稳定,业务办理容易出错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消费级终端(iOS设备,安卓设备等)进入企业市场是大势所趋。
企业间战略合作要遵循“非竞,互补”原则,如 @Journals Tang 唐总所言,IBM与Apple是“没有竞争,完全互补”的两家企业,所以在新市场的战略合作中,Apple难以选择Microsoft,IBM也几乎选择Google,作为消费级终端和企业级应用的两家巨头,Apple与IBM的合作首当其冲。
下面分别从Apple和IBM两个角度,了解两家是如何“互补”并取得“共同优势”的
二、Apple由此进军企业市场,增强用户场景覆盖,扩展新业务增长点
Apple是个人消费级终端中当仁不让的领头企业,但是其市场占有率、绝对销量等近年来均面临严峻考验。如下图,在北美的Andriod凭借开放的“群狼”战术,逐渐侵蚀着Apple在个人市场的优势。
从绝对销量看,iPhone也很难作为Apple坚实的增长基础,这相对容易理解,智能手机的占有率不断升高,市场容量新增不易,想想你我身边还有多少用Nokia功能机的朋友?就知道Apple想获得一个全新的客户有多难。更新换代?苹果强大的向前向后兼容特性,也使得这部分市场扩展困难。
由此可见,在乔布斯时代被无视的企业级市场,在库克时代无论如何不能被忽略。Apple在逐渐占领用户的通信(iPhone)、沙发(iPad)、运动(iPod)、电视(Apple TV)、书房(Mac),如果Apple能够进一步渗透进入用户的工作过程,几乎就完成了用户使用场景的全面覆盖,进一步增强用户粘度,从而贡献出下一个十年Apple新的业务增长点。而且谁说Apple只能在移动终端上与企业级应用企业合作?随着Mac的占有率逐渐提高,客户对于iOS平台的粘性逐渐增大,慢慢的总会有企业级应用提供Mac专属的工具与应用。谁说Apple只能和IBM合作?如果A-I合作成功,不难预见SAP,甲骨文等一系列小伙伴虎视眈眈。
三、IBM由此赶上移动化浪潮,弥补过去的失误,强化在企业级市场的地位
Social/Mobile/BigData/Cloud已成为IBM新的战略增长点。而过去十年中,IBM错失移动计算机会也是大家公认的事实,2014年第一季度,IBM净利润同比下降21.4%,蓝色巨人急需补上这一课,急需在移动计算平台展示自己的力量才不至于被华尔街抛弃。如果在浪潮中固守阵地,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已经为IBM提供了极佳的失败案例。
事实上,IBM在移动终端的企业应用中并非刚刚才出手,为了改善其MDM(移动设备管理)产品能力,IBM曾斥资收购MDM公司Fiberli
此外,IBM还需要从Apple强大的用户基础中,谋求在最终用户中的品牌披露。IBM已经将ThinkPad这一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金字招牌卖出,x86低端服务器也出售给联想,在消费者的印象中,IBM已经沦为只有在老式超市售货机和地铁“智慧地球”广告上才能见到的过时品牌。但是移动计算时代的一大特征是消费者的力量大大超过从前,纯粹的企业级市场难以彻底脱离消费者市场而存在,终端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也逐渐增强,这从第一段中的BYOD趋势中也可见一斑。企业级应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只靠功能不考虑最终用户(员工)会把企业逼进死胡同。因此,谋求在最终用户(员工等)中的品牌披露,继续增强企业级市场的地位,对IBM也至关重要。而且谁说IBM只能和Apple合作开发企业应用?君不见白领MM中用三星的比例有多高么。
因此市场需要Apple等消费级的设备进入企业级应用的市场,Apple需要进军企业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IBM需要赶上移动计算潮流,增强企业级市场的地位,这次合作已经顺理成章。当然这次合作必然伴随着来自双方企业战略、文化、合作模式、研发惯性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来自外部的特别是Microsoft在消费级和企业级市场的强劲挑战也给合作带来各种挑战,甚至双方连蜜月都没过完就不了了之。但是从愿景来看,如果以后能在iPhone上收发Notes邮件、提交报销流程、甚至翻阅新来的助理MM的内部资料,何乐而不为呢~ 至少资本市场中Apple和IBM的股价都上涨了2%哈。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