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产”之前还是先“可控”更靠谱!
1327
2016-05-31 18:55
文章摘要:借用一张不太暴力的图,见此景你还能“自主”吗?能,说明你还可控,如果稍有鸡冻说明需要加强“可控”了... 今天老申在公司的大会现场先后和7、8位嘉宾进行了视频交流,实在没有体力再大写太多字了。不过这些交流的嘉宾中不乏在数据库领域、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大咖,甭管多大的咖




      借用一张不太暴力的图,见此景你还能“自主”吗?能,说明你还可控,如果稍有鸡冻说明需要加强“可控”了...



        今天老申在公司的大会现场先后和7、8位嘉宾进行了视频交流,实在没有体力再大写太多字了。不过这些交流的嘉宾中不乏在数据库领域、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大咖,甭管多大的咖,人家在产品在技术上都实践过很多年。和这些从事过技术的人交流,老申觉得比那些所谓给国家XXX战略做咨询的人交流来的更实际、更实在。不过老申现在还些口渴难耐,白天光是350ML的怡宝至少灌了5、6瓶为什么还会这样?真不是看妹子看的!!


        说来也巧,今天交流的嘉宾中有很多都是国产基础软件厂商。尤其是今年,也许和国家政策利好之后,大家都很积极嘛!


注:本篇正文处仅提炼了一次访谈的部分内容,并不代表普世真理。很多事棋在局外,你懂得。


        “自主可控”的意义和价值一再被提高,然而要正视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差距才能脚踏实地的走好自重可控之路,笔者与一直主打自主品牌的某厂商高层进行了一次交流。


  解决“聪明”企业的问题不是技术


  首先要说明一个现象:现在的企业很聪明,一般都不会采用唯一品牌的产品,单一技术作为整个公司信息系统的架构基础。原因很简单,其一是商业上避免被“绑架”,其二是规避系统性风险,因此也不难理解混合云模式的案例越来越多。


        混合云是商业问题而非技术。如果全世界都用单一一种系统那确实没有所谓的市场,也更没有了所谓的国产化的必要,但是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该厂商领导表示:“长期以来异构性一直都会存在,现在的异构性问题解决了,新的又会出来,而没有异构性就没有我们的产品。”这个观点换个角度其实可以认为,异构性问题从核心上无法实现完全自主的、国产化的替代,那么我们先从可控的角度入手,先实现能够充分的管理这些系统。


  云计算不是扣帽子、不是万毒之良药  


        今天,不谈云计算、不谈大数据好像就不能证明自己是搞过IT的人。而谈到云计算,好像给人感觉是无所不能的样子。又能弹性的分配资源,又能万般功能皆服务,那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吗?


        其实不尽然,该厂商的高层也明确这一点:信息孤岛并没有因为云计算的出现而解决,相反就算有了云计算也很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对于孤岛存在的系统,“一一打通”的方式在很多企业评估之后发现成本太高,还不如推倒重来!但推倒重来不是重建孤岛,是要求厂商投标时其产品必须满足一个平台的规范要求,进而能保证数据能够以服务方式在平台之上其它应用所使用。他认为这种方式做这可能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做信息化的趋势,这也是PAAS平台包括数据服务,过去分散在几十个系统当中零散的数据服务化,以平台的服务存在。这样可能相对而言也许你觉得推倒重来代价很大,但是比起一个个打通所有孤岛的方式,长期来看损失还是会小很多,更划算。


  这位高层的一句话让老申记忆深刻:自主可控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自主可控也是先从“可控”开始入手,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的目标。


        记得儿时胡同里尿尿和泥的小伙伴们互相承诺的时候会说一句话:拉钩上吊一百年不不变。但是这句话真在大部分时候管用。而一个产业联盟能管用吗?能改变自主可控的命运吗?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