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想成为IT大玩家,还缺少哪些因素?
1806
2016-05-31 18:55
文章摘要:2014年9月15日-17日,华为在上海召开HCC(Huawei Cloud Congress,华为云计算大会),这是华为第三次在此地召开该会议。
华为在此次大会中发布诸多新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大数据和数据中心等;有全新品牌,如Fusion Server,绝大多数是固有产品的升级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CEO、副董事长徐
2014年9月15日-17日,华为在上海召开HCC(Huawei Cloud Congress,华为云计算大会),这是华为第三次在此地召开该会议。
华为在此次大会中发布诸多新产品,涵盖服务器、存储、大数据和数据中心等;有全新品牌,如Fusion Server,绝大多数是固有产品的升级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CEO、副董事长徐直军说,希望华为能成为IT市场的新玩家,希望能成为领导者。
图为徐直军
这表明,至今为止,华为IT产品线并非站在行业巅峰,并非为华为带来巨大利润。
做了三年的IT产品线想要成为“大玩家”,靠技术打天下靠谱吗?还缺少哪些因素,需要多久?
能否成为领导者?
2010年华为在深圳召开云计算大会,任正非出来讲话。接下来的一年华为成立IT产品线,将所有硬件业务(服务器、存储、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放在旗下,随后年年召开HCC。
如果按照年限算,今年应该是第五届HCC大会;但在这次大会上,有华为高层认为今年是第四届HCC大会;这是计算方法不同。
从以上背景可看出,HCC就是华为IT产品线的盛会,这个会议承载IT产品线做大做强的梦想。
华为高层悉数出场做演讲,除了徐直军之外,还有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IT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IT云计算产品线总裁任志鹏;IT产品线市场总监孙佳韡。
有意思的是,今年会议主题仍旧是“精简IT,敏捷商道”,这个主题已经持续了三年。
从规模看,本次会议远超历届,参会人数将近万人,估计有1/4来自海外;这种实力和规模,完全是国际厂商的范儿。
坊间说这个IT产品线仍旧亏钱。从现实情况看,大抵如此,而且竞争激烈。IBM、戴尔、HP一直是国际上最重要的几个玩家,服务器、存储、行业解决方案均有。其余的如富士通、日立、EMC在某个单个IT产品线也具有优势。国内看,服务器市场,浪潮和华为一直在排名上你争我夺。
华为高层说,华为某些产品已取得优秀成绩,例如,2014年Q1,华为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第一;2014Q2,服务器发货量全球第四,增长率第一;2013年,FusionSphere、FusionCube和高端存储,都突破进入Gartner魔力四象限;FusionSphere、存储和服务器,连续刷新SPEC,SPC-1 性能测试记录。这些数据表明华为进入主流厂商行列,有了长足进步,但要成为领导者还有距离。
能否抓住新技术?
不能简单从市场、投入、价格、用户、管理、“狼性”、眼光、战略这些视角简单判断。华为要成为创新者或者是“大玩家”,可以分析它的“技术”优劣势。
这里的“技术”指企业将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转换为价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这个定语来自《创新者的窘局》一书。这种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改良的、渐进的技术,并未造成整个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如X86服务器在内存、硬盘、CUP、I/O等处理速度和容量上的升级。一类是取得突破性技术,如小机的32位和64位开发和应用等,华为海量存储S12700就属于这种产品。
新旧技术的演进路线一般如下。新玩家会抓住技术升级的契机,在边缘性的市场突破,一点点站稳脚跟。一开始,它的市场份额不可能大、用户也不太认可、所研发的新技术也不完善、利润不多,产品结构处在整个价值链的下端;这些技术并非是新玩家独有,市场上原有的优势厂商很快就能掌握并研发这些技术,并做出产品原型,组织调研、倾听用户声音。但由于原有的优势厂商价值链高端的产品是原有的”旧产品“,它也不会投入资源(人力、研发实力、市场、销售、营销等)放在价值链低端的产品。
如果新技术一旦成为主流技术,就会迅速摧垮旧体系。这就是技术的巨大冲击力。
对现在华为IT产品线而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都是新技术(本次华为并没有提移动互联,而是特意提出物联网,也是有意思的变化。)华为在抓住这个机会。而在本次会议中,华为一口气发布七个升级解决方案,都在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以期望从渐进式的技术演变成跳跃式的技术,成为市场主流玩家和创新者、领导者。
能否抓住转折点?
这些技术是,第一:发布SD-DC2,支撑数据中心向未来演进;第二:发布开放的云操作系统Fusion Sphere5.0;第三:发布开放的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第四:发布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软件Manage One;第五,发布业界首创的融合存储;第六,发布服务器统一品牌Fusion Server;第七,发布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有趣的是,新技术与旧技术的切换存在“X”曲线,在这个临界点之后,新技术进入高价值的区域,旧技术迅速跌入低价值的区域。这个临界点的到来也许是1年,也许是10年,这要看技术本身的发展。
华为赌的临界点是“融合”,融合的云操作系统、融合的存储、融合的服务器、统一的管理软件等,从去年开始推行之后,一直在产品中”打磨“这个理念。目前看,尚无厂商跟进,是不屑还是对这种新技术已经开发并没有推向市场?
卖硬件具有优势厂商IBM、HP、戴尔、EMC、富士通、日立、浪潮、联想们可要小心,华为IT产品线正在一步步逼近技术转变的临界点,你们真正的敌人来了。(补充说明,如果从单个产品看,华为已经从跟随者变成了主流厂商,例如在服务器市场,这因为华为在这些产品中有积累;而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华为和其他厂商一样,都是新玩家。)
本次大会,华为演讲的高层几乎不说“战略”,而是大谈特谈产品特性,变成产品经理或者“超级Sales”。一方面符合技术为本的工程师作风,另一方面恐怕是暗合这种技术变迁的趋势。
华为不着急,这种新旧技术的转变在一点点的技术更新换代中实现。按照这种每年发布重要产品升级的节奏,新旧技术的切换指日可待。
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在此次议会中,华为对IT产品线的巨大期望值,也能明白徐直军的一番期望。
看来,靠技术打天下,对华为而言,靠谱。( 吴玉征)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