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和SAP:老狗学新招儿
3568
2016-05-31 19:03
文章摘要:  云计算正在对老资格的技术进行屠杀,但是也有一些供应商成功地拥抱了未来。   苹果和Amazon首先发布了两个破纪录的季度报告。现在最主要的科技公司已经发布了他们的财报了,未来的12个月将会成为关注焦点。   如惠普、戴尔、EMC和Oracle等科技公司在转向云的征途上继续斗争。但其他像微软和SAP这些成熟的科技公司


  云计算正在对老资格的技术进行屠杀,但是也有一些供应商成功地拥抱了未来。




  苹果和Amazon首先发布了两个破纪录的季度报告。现在最主要的科技公司已经发布了他们的财报了,未来的12个月将会成为关注焦点。




  如惠普、戴尔、EMC和Oracle等科技公司在转向云的征途上继续斗争。但其他像微软和SAP这些成熟的科技公司也在重塑自己以避免加入《行尸走肉》。




  几乎没有新闻报道过,苹果公司销售iphone的骇人听闻的数字--4800万台,确切地说,苹果创造的111亿美元的利润,和亚马逊出售的价值250亿美元的东西将继续主导利润丰厚的云业务。但苹果交付的财报中真正突出的是其业务增加了40%的销售额。这一壮举部分依赖于像IBM和思科这样的合作伙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司将持续丢失亚马逊服务器的业务。




  这些老派的专门针对企业的巨头正在扮演矛头的作用, 对于苹果来说苦乐参半,一个成立不久的公司是找不到企业的门的。这并不是说,IBM和思科是僵尸--到他们衰退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他们都在努力力争上游来重新定义他们的业务。




  SAP和微软在云端翱翔





  并不是所有的老科技巨头都是这样的。SAP,可以说是最低调的科技公司之一,发表了令人惊奇的财报结果,因为它成功地将其应用程序和服务移到了云端--这是其竞争对手Oracle没有达到的一个壮举。




  与此同时,微软这位数字文人出现了Windows 8的中年危机,并且正在与Azure和Office 365在云中建立一个稳固的业务。与此同时, Twitter摇摇欲坠,陷入困境的雅虎高管纷纷退出。




  苹果正在与大数定律战斗,常识性的规则显示百分比的增长比基数增长更为艰难。




  不过,SAP是此原则的受益者:当你从小做起时你就会更容易生长。SAP说它的云订阅和支持销售在最后一个季度增加了一倍多。总共带来约6.64亿美元的收入,在SAP和Oracle的竞赛领域,并没有带来很多钱。




  然而,这表明曾经看起来很有可能会被Salesforce和其他云提供商SAP,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事实上,分析师表示,该公司可能今年的云营收可能会再增长30%。




  总的来说,SAP的新许可证销售额在其第一财政季度报告中增长了4%,而Oracle的许可证销售额下降了9%。这并不是说Oracle在云中什么都不做,只是风格更为传统。但Oracle不会将其传统业务尽快的转换为华尔街想要的样子。




  不过,微软的云业务增长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快。FBR的分析师Daniel Ives表示,该公司的利润将其本身“打出原来的老公园”。他特别满意公司的云业务,增长了8%至59亿美元。云增长是整个故事的中心。




  微软的云计算战略甚至超越了Azure和Office 365。例如,今年4月,微软终于使其基于SSD的高端存储提供给一般大众使用。因此,更多的企业将能够要求企业应用程序移动到云端,包括SQL服务器、MongoDB和Cassandra上的在线事务处理、大数据和数据仓库等工作负载。




  数据中心,拜拜啦~





  PC市场的缓慢死亡对戴尔和惠普等公司显然是很痛苦的(IBM是足够聪明在几年前就脱离困境了)。但由于企业搬到云端现在的企业数据中心正在衰落。




  今年到目前为止,亚马逊与第一资本的交易,因为其的应用程序和技术都转移到了亚马逊Web服务端,这使其正在关闭其八个数据中心的第五个。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打算将其超过60%的全球工作负载迁移到AWS,关闭34个数据中心中的30个。雅马哈美国将关闭所有的数据中心, 转向亚马逊的云使其每年节约50万美元。这些是长期以来为戴尔、惠普、EMC等产生利润的典型核心客户。




  所有这些活动使AWS的收入在最近季度同比激增78%,产生了21亿美元的销售额,去年是12亿美元。




  除了服务器市场萎缩(Amazon私有),云计算的竞争正在占领存储市场的一块大的领地,合并后的戴尔和EMC前景堪忧。亚马逊正在悠闲的吃他们的午餐,因为在这一趋势下很难见底。




  我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所看到的并不是一次性的。教训是明确的: 像微软和SAP这样能够适应和改变的成熟公司,前景仍一片光明,但老牌科技就必须面临绝望的困境了。


版权声明:

凡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T媒体(http://www.cniteyes.com)”的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易信视界(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评论